《開學第一課》上鍾南山談抗疫:中國人的命最重要
同學們,你們好!
我是你們的鐘南山,也叫爺爺吧。很多小朋友都問我,為什麼叫這個名?因為我是出生在南京,南京大家知道有個鐘山,所以我爸爸說乾脆就叫鍾南山。他希望我像一座大山那樣,能夠茁壯成長,而且像大山一樣,那麼經歷了大風雨,還是能夠屹立在那。所以我想這是我爸爸媽媽給我的一個祝福。
1937年,大家知道是「盧溝橋事變」,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我是在前一年出生的,真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那個時候經常轟炸南京,外婆跟我說過一個故事,她說就是在我一歲多不到兩歲的時候,1937(年)那個時候,日本飛機已經開始轟炸南京了,我們的房子比較小,所以那一次轟炸以後,那個房子塌了,我就在那個房子裡面,我的外婆就很緊張,趕快就跑出來,一直扒著那個磚頭,完了以後真的找到我了。那個時候,我的臉都黑了,還好她把我救出來,救出來以後,那麼她把我鼻子清清,完了以後又按一按,我的命還挺大,完了以後就活過來了。
(旁白:1937年,南京在戰火中淪陷,侵華日軍在這裡進行了長達六周的大屠殺,遇難人數超過30萬。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裡,鍾南山出生、成長,親眼目睹中華民族與日寇頑強抗爭,挺立不屈的歷史,熱愛祖國、熱愛生命的信念,從此烙印在他的心裡,也立下了為祖國興盛、人民幸福而發憤努力的志向。)
那個時候我讀小學,我的身體比較弱,也比較矮,所以那個時候我就看著他們這個說鍛鍊身體可以能夠使得身體能夠更強壯,所以當時我就喜歡踢球、跑步,我記得到了讀高三的時候沒想到出乎意料的,就是在廣東省的一次運動會,那是1955年了,我就跟一個大學的一個大哥哥一塊跑,我跟他差一點,他是53秒4,我是53秒5,那時正好打破了這個全省記錄,我都挺高興啊打破學生記錄。到全國運動會的時候也跑了比較好,那得了個全國第3名,那個時候中央體育學院,說你是不是就來當運動員算了,也挺好。我爸爸是醫生,我媽媽也是醫生,所以那個時候給我的潛意識就覺得,當個醫生也挺好,治病救人還挺好,所以跟爸爸討論了半天,他說還是學醫吧,學醫的話像我們一樣,不單是自己身體要好,而且要幫別的人,能夠讓他們身體也健康,所以我後來想了一下,還是決定,就選了這個讀醫,學醫報考那個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了,所以很開心,從那以後,我就從事醫療的,這個研究的工作。
今天是2020(年),所以我大學畢業已經60年了,我覺得這60年還是很有意義的,這60年裡頭我覺得最重要的這兩件事,一個就是什麼,17年前大概我們我們的同學們還沒出生,17年來是什麼呢?是一個「非典」疫情,大家聽你爸爸媽媽都講過,那一次,我覺得對我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我當時看到我們很多醫院的醫生,有的主任都得病了,我跟我的院長討論了一下,我們敢不敢提出來,就把最重的病人轉到我這來,那後來就我們幾個兄弟醫院,我就跟他們講,我說你們重的病人全給我。最後,我們搶救的這些(廣東省的)病人取得的成活率96.2%,這個存活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說這個時候,醫生的那個心哪,覺得是這沒辦法形容的,就算你得了什麼東西,都沒有,沒有像這個那麼開心,為什麼開心啊?我們把一條命救過來了,這個是我們的願望。
這一下又過了17年了,我沒想到突然又遇到這樣的一個新冠疫情,我們的同學們都經歷了。當時(國家)衛健委要我去武漢,那個時候正好是春節(前夕),但是我們必須要去,那天晚上到的時候差不多11點多了,第二天早晨8:30要聽這個我們武漢的一些有關人員衛生人員的匯報,經過了這個幾次的交換意見、討論,後來也去了那個武漢,一個叫金銀潭醫院,還有一個慢病管理中心cdc(武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它這個傳染很厲害的,就像幾何級數這麼一個鏈式的傳染,我們就向領導匯報了這個情況,我說這個情況,我們的幾個人的分析,這個病肯定是有傳染性的,能夠人傳人,它會很快的蔓延,很多人得就不得了了,而且有人生命會死亡,當時中央聽了以後非常重視,習主席講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為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安全,我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我們情願經濟上損失,經濟上按了暫停鍵也要保住大家的健康。
這一條是我們、我們中國、我們在黨的領導下,跟這個有一些國家很大的區別就在這兒,首先命最重要。
1月23號10點武漢關閉了來回(進出)武漢的通道。
(旁白:1月23日十時起,武漢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所以這座英雄的城市,整整76天,1814個小時,換來了讓中國至少減少感染70萬人。這個就是什麼,就是我們國家首先去抓住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什麼東西是最大的人權,人的命是最重要人權,我們保住了這麼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這一段(時間),我覺得我們的同學也是,你們也做出了很好的貢獻,所以我們今天才有這麼好的一個階段性的一個成績,讓這個這麼厲害的傳染病得到比較有效的控制。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到六十幾歲的人已經很老了,駝著背,我都活到六十幾歲也不覺得怎麼樣,到70歲也不覺得怎麼樣,現在八十幾歲也不覺得怎麼樣,就是身體在注意,你從現在就開始從小就注意鍛鍊,所以到現在,還能夠站的挺直跟大家講話,所以也希望你們也是這樣,個個都身體很健康,而且可以對社會有更多的貢獻,使我們國家更加強大起來。
(文字根據現場演講整理)
【整理】鄧麗萍 陳瑞然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作者】 南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