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測量和天文坐標

2020-12-03 嫣評科技

天體測量和天文坐標

天體測量是天文學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個空間和時間的坐標系,以促進宇宙的科學描述。它也被稱為位置天文學或球形天文學。

大多數天文測量是根據數學分支建立的標準進行的,稱為球面三角學。該學科允許通過在不確定半徑的球形表面上投射這些值來替換天體之間的實際距離。

可以通過使用球面坐標來確定恆星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對象的位置是通過從坐標系統的中心或原點和兩個角度,類似於經度和緯度地面確定其距離,通過用計劃和參考軸視線的星形成。

最常用的確定坐標的儀器是子午線圈,這是一種由安裝在天文臺子午平面上的鏡頭組成的設備,可以自由地進行圓周運動。這種裝置允許直接測量恆星高度,當它穿過子午線時,一旦已知天文臺的地理緯度,就可以從那裡直接測量恆星的高度,這是由恆星的視線和恆星線的平面形成的偏角或角度。赤道。

天文坐標- 一旦定義了坐標,恆星就被視為位於不確定半徑的球形表面上的一個點,稱為天體拱頂,其中心是坐標系的原點。由於這個原點被認為是在觀測點,在地球中心或太陽中,坐標分別稱為地心,地心或日心。

水平坐標- 作為水平軸上的基本方向,垂直於觀察點。這直線在兩個方面切割了天體拱頂:天頂,上層和最低點,下層。作為一個基本平面,人們在觀察點採取垂直於垂直方向的方向,稱為水平平面,或簡稱為地平線。恆星視線與地平線形成的角度稱為高度(h)。如果從地平線朝向天頂測量,則該角度被認為是正的,而對於最低點則是負的。天球上的較小圓圈對應於相同高度的點,稱為almocántaras。

包含天頂 - 天底線的平面稱為垂直平面,面額延伸到在天球上確定的最大圓。含有地球兩極,即一種包括南北方向上的垂直平面,用於設定所述第二協調,稱為方位角(A),其對應於由垂直平面與子午星形成的角度和假設從0到360°C的值,從該平面與水平線相交的點,向西方向。通過使用經緯儀可以非常精確地直接測量水平坐標。

每小時坐標- 每小時坐標的基本方向由地球的旋轉軸給出,它在天球上確定兩個點,稱為天極,北極和南極。垂直於該軸的最大圓由地球赤道平面確定,稱為天體赤道。最後,穿過兩極的兩個最大圓圈稱為每小時圓圈或天體經線。

作為第一個星形的坐標,並成為由視線與赤道平面,其假設為090點的正的值形成了偏角,我們定向北方,或負的,當我們走進南行。第二坐標,稱為角時間對應於由所述觀測點的子午線和通過區域E,並假定值傳遞從0到24小時的圓形成的角度取向西南部(24小時對應於360°)。

赤道坐標- 在赤道坐標系中,我們使用直線提升,定義為赤道上對應於恆星和春分點的每小時圓圈形成的角度,作為基本坐標。

水平和時間坐標是局部的,因為它們根據觀察點而變化。對於同一觀察者,水平坐標也隨時間變化,時間角也是如此。提升和赤緯都與觀察者的時間和位置不變,這就是為什麼赤道坐標不是局部的。

水平,時間和赤道坐標之間的關係

從星座的位置,以坐標系表示,可以計算其在另一個系統中描述的等效位置。為此,有必要知道觀測點的地球緯度和春季點的每小時角度,稱為恆星時間。

相互關聯坐標系的公式如下:作為赤緯,ha高度,恆星的方位角和小時角。這些結果是通過將球面三角學的關係應用於由天頂,極點和星形成的三角形(稱為位置或航海三角形)而獲得的。

反過來,直線提升可以從表達式中獲得,或者其中T是恆星時間。因此,當直線提升星穿過子午線時,其每小時角度為零,因此。

黃道和星系坐標

在黃道坐標中,由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定義的平面被視為基本或黃道平面,其基本軸是垂直於觀測點處的黃道平面。後者在天穹上確定極E1和E2。在該系統中,主坐標是經度和緯度天體,其在正方向上從0到90o,從E1到負,從E2開始,並且起始於黃道平面。

為了研究銀河系的結構,有必要引入一種新的坐標系統,稱為銀河系,它具有銀河系對稱平面作為基本面。在觀測點垂直於該平面的直線構成該系統的基軸並確定北極和南極的銀極。

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1960年批准的協議,銀河北極的赤道坐標為=12小時49分鐘= 27,4o相對於1950年的春分點的經度的本系統中的原點由軌跡給出銀河系與切斷銀河系極點的最大圓圈之間的交點,形成一個123°的角度,最大的圓圈切斷銀河系和天極。

時間

為了測量時間,必須使用能夠確定時間間隔的行動裝置。在這些測量中最常用的自然現象是恆星的運動,不僅是因為它的規律性,也因為這些同樣的現象確定睡眠和清醒,作物小時,一般情況下,生物循環。

在測量時間時使用以下運動:地球在其軸上的旋轉,定義了日期; 圍繞太陽的地球革命運動,定義了年份和季節,以及月球的運動,將年份分為幾個月。

一天的持續時間由地球的旋轉定義,恆星日是春季點的兩個連續高峰之間的間隔。春分點的時間角度決定了恆星時間,並且分隔兩個連續的太陽高峰的間隔定義了太陽日。由於地球繞太陽轉換,太陽日的持續時間不同,因此平均值為24小時的原因用於測量太陽日。根據這個值,恆星日持續23小時56分41秒。

太陽連續兩次通過黃道同一點之間經過的時間稱為恆星年,相當於365,25636平均太陽日。由於進動運動,太陽以春季點計算的熱帶年份連續兩次通過之間的間隔略小,相當於365,2422平均太陽日。

幾個月的持續時間依次是由月球的位移確定的,因此,所謂的恆星月相當於用星號的任何時間周期月亮的兩個連續的通道之間的間隔,並且具有27天,7小時的持續時間, 43分11秒。熱帶月份對應於將月亮的兩個連續通道與春點的小時圈分開的時間,相當於27天,7小時,43分鐘和4.7秒。朔望月由月亮的兩個相等階段之間的間隔確定,持續29天,12小時,44分鐘和32.2秒。最後,draconítico月27天5小時9分35.8秒由通過與黃道月球軌道的升支交點月亮的兩個通道之間的間隔來確定。

相關焦點

  • 70年代石油會戰,天體測量是確定地理坐標的重要手段
    天上的星空閃耀,裡面蘊含了無窮無盡的奧秘,對這些天體的研究就成為自然科學界一個重要學科天體測量學,天文學的研究對人類生存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古時候的前輩們通過觀測太陽、月球和其他一些天體現象,確定了時間和曆法。
  • 坐標架、參考架和參考系含義
    在天文、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研究中,經常會用到參考系、參考架、坐標系、坐標架這些術語,它們在不同的學科內有不同的含義和理解,在這些學科的交叉領域,如衛星導航領域用於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中,就會出現一些混亂,為此,國內外的一些學者都曾給出過一些定義,但互不完全相同,明確一下這些術語給予以下含義
  • 大地測量控制點坐標轉換技術規程
    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時控制點選取、坐標轉換模型、轉換方法、精度評價等方面應遵循的原則、適用範圍和精度要求。3.4 國際地球參考系統由國際地球自轉服務(IERS)給出的地球坐標系統的定義和大地測量常數。3.5 國際地球參考框架國際地球參考系統(ITRS)的實現。
  • GPS測量常用坐標系統及相互轉換
    它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的精密三維導航與定位功能,現已廣泛用於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以及地形測量等各個方面。相對於常規測量來說,GPS測量具有測量精度高、測站間無需通視、觀測時間短、儀器操作簡便、全天候作業、可提供三維坐標等特點。大大地提高了測量效率和精度。但是由於坐標系統的不同,面臨著大量的坐標轉換問題。對GPS技術的推廣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 無線電波測量法和三角測量法 如何科學的測量天體的距離?
    知識點:無線光波測量法和三角測量法是測量天體距離常見的的方法。無線光波測量法是通過我們發送出的無線電波,碰到目標後會反射回來,被我們再次接收到,計算電波從發射到被目標返回所用的時間,將其除以2(往返時間變成單程時間),再乘以光速,就能知道目標天體的距離了。而三角測量法我們先設置一條「基線」,其精確長度當然是我們可以掌握的,然後在基線的兩端分別測量目標的角度。這樣,兩條不同角度的視線就和基線共同構成了一個三角形。
  • 知識分享: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觀測儀器居然是這樣!
    一類是"表",形制是一根直立的杆子,通過太陽光的照射,人們根據表在地上的投影方向和長度的變化來觀測天象。"表"是起源最早的天文儀器,它是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觀察太陽投影的變化而發明的。古人利用"表"可以達到定方向、定節氣、定時刻的目的。
  • 清華「極光計劃」實現天體軟X射線偏振測量
    這是清華大學主導的首個空間天文項目,經過一年觀測,項目配備的X射線偏振探測器捕捉到來自蟹狀星雲及脈衝星的軟X射線偏振信號,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X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說明在此過程中脈衝星磁場發生了變化。該研究實現了歷史上第二次天體軟X射線偏振測量,成果作為封面文章,昨日登上《自然·天文》封面。
  • 測量實操——詳解坐標測量的幾種方法
    坐標測量是測物體上目標點或離散點在某一坐標系下坐標的一項工作 ,坐標測量對解決工程測量中的大量實際問題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掌握坐標測量方法十分重要,它是保障測量順利開展的前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解測量坐標的幾種方法。
  • 發現脈衝星新天體物理現象,清華項目成果登上《自然·天文》
    這一探測結果也標誌著,由於技術困難停滯了40多年的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窗口重新開啟。「極光計劃」立方星和探測器結構示意圖作為一門觀測驅動的科學,天文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新的觀測方法和手段。新的觀測方法和手段被稱為天文觀測的新窗口。X射線是電磁波的一種,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天體的最主要媒介。
  • 北京54坐標系與西安80坐標系
    什麼是大地坐標系? 大地坐標系是大地測量中以參考橢球面為基準面建立起來的坐標系。地面點的位置用大地經度、大地緯度和大地高度表示。大地坐標系的確立包括選擇一個橢球、對橢球進行定位和確定大地起算數據。一個形狀、大小和定位、定向都已確定的地球橢球叫參考橢球。參考橢球一旦確定,則標誌著大地坐標系已經建立。
  • 三坐標測量好學嗎?「三坐標信息網」
    很多小夥伴在使用三坐標測量儀的時候有許多疑問,主要是圍繞「三坐標測量好學不好學」這個問題。三坐標信息網小編之前對三坐標行業領先品牌弗爾迪三坐標創始人崔敏崔總的訪談中有了解過不少專業知識,今天給大家總結的,希望對想學習三坐標測量的夥伴有幫助。
  • 中國天文和天體物理學報正式被收入SCI
    3月3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接到ISI(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物理、化學和地球科學部主編 Dr. Rodney Chonka的正式通知,ChJAA(中國天文和天體物理學報) 自2005年第一期起被正式收入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ChJAA於2001年初創刊。
  • 古代天文儀器有哪些,一切還要從「天地徹」說起
    自漢代開始,渾天說的「天體概念」是最為史官所用的,這裡離不開學說理論的支撐,更有賴於以此學說製作的天文儀器「渾天儀」(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的使用。
  • 全站儀的坐標測量應該如何使用?
    全站儀是指能自動地測量角度和距離,並能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將測量數據傳送給相應的數據採集器。全站儀自動化程度高,功能多,精度好,通過配置適當的接口,可使野外採集的測量數據直接進入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或進入自動化繪圖系統。與傳統的方法相比,省去了大量的中間人工操作環節,使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同時也避免了人工操作,記錄等過程中差錯率較高的缺陷。
  • 兩種天文現象可以印證宇宙大爆炸學說,分別是天體的紅移和宇宙微波...
    ,分別是天體的紅移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由於如今的宇宙仍然處於膨脹過程中,因此距離越遠的天體,遠離的速度越快,而這樣的情況體現在光譜上將會出現紅移現象,實際觀測也發現宇宙中距離越遠的天體,其紅移現象越嚴重,這也能反證我們的宇宙,至今仍然處於大爆炸之後的加速膨脹中。
  • 隧道測量及全站儀坐標放樣
    隧道施工中,由於地面控制、聯繫測量、洞內控制測量以及細部放樣誤差,使得兩個相向開挖的工作面的施工中線,不能理想地銜接產生錯開的現象,稱之為貫通誤差。在路線中線方向上的投影長度為縱向貫通誤差;在垂直於中線方向的投影長度為橫向貫通誤差;在高程方向的投影長度為高程貫通誤差。
  • 1530年製造的天文儀器——星盤,是當時最先進的科技產品之一
    這是一個古老的星盤,製作於1530年左右,發現於奧斯曼帝國境內,重約2939克,是一種觀察天文的儀器,可以用於確定時間和各種方向,存世量稀少,但在博物館內較為常見。世界上最早的星盤,大約出現在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150年的希臘文明中。
  • 家用天文望遠鏡能看到行星和深空天體嗎?
    業餘天文愛好者使用家用天文望遠鏡看到太陽系的行星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通過肉眼其實就能看到太陽系中的五大行星,分別是水、金、火、木和土星,只是解析度的高低問題。人眼的極限分辨角有限,這幾大行星看起來都是亮點,看不清細節。而天文望遠鏡的極限分辨角更小,所以可以看到行星的細節。
  • 2000年前由中國人建立的天文坐標,已經成了現代天文學的標準坐標
    角宿由二顆亮星和若干小星組成,兩顆亮星分別被命名為角宿一和角宿二,根據現代天文學的資料,角宿一的赤經為13時25分11秒,赤緯為負11度9分40秒;角宿二的赤經為13時34分41.6秒,赤緯為負0度35分45秒。赤經和赤緯都是天球赤道坐標中的坐標數據,有了赤經數和赤緯數,就可以確定任何一個星星在天球上的位置。
  • 工程測量坐標系入門——怎麼計算坐標正算反算、坐標轉換詳細演示
    對於一個剛剛從學校畢業沒有真正從事過工程測量工作的人員,或者以前從事其他工作現在剛剛轉行從事工程測量工作的初學者來說,對於「認識工程測量坐標系」中的計算常常難以理解,於是今天東英時代培訓就用一個房間軸線交點坐標計算為例,專門給大家演示一下,坐標正算、反算、坐標轉換等工程測量中的入門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