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個星系被發現,僅僅用了不到10天,最新設備大顯神威

2020-12-05 姿勢分子knowledge

根據最新的數據,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大約有20000億個星系。在直徑940億光年的宇宙中,這些數萬光年的星系就像是大海中的沙子一樣,微不足道,而又無處不在。

即便如此,我們也只是看到了其中極少數的一部分星系。絕大部分星系至今仍然隱藏在宇宙深處,沒有被我們發現。最近,憑藉著最新的觀測設備,科學家們再一次讓我們見識到了宇宙的廣袤無垠。

2012年,由中國、澳大利亞等七個國家合作的、迄今為止最強大射電望遠鏡之一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完成了前期項目的建造。雖然完全落成需要等到2030年,但它已經開始大顯神威,為人類天文學觀測提供了「一雙明亮的眼睛」。

憑藉著SKA的強大觀測能力,澳大利亞科學家展開了SKA探路者射電望遠鏡(ASKAP)項目,通過一項名為快速ASKAP連續巡天(RACS)的工作展示了自己無與倫比的觀測能力,也讓全世界天文學家大為感嘆。

和其他的望遠鏡相比,以往需要好幾年才能完成的巡天項目,ASKAP的RACS勘測項目只需要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能夠搞定。而且,它不僅速度上遠超過以往的望遠鏡,觀測質量也有極大的保證,觀測靈敏度達到了以往的5倍,細節觀測也是從前的2倍。

我們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觀測能力,還要感謝射電天文學的發展。

1931年,人類首次展開射電望遠鏡的建設,此後不斷突破更新,並且創造了天線陣列模式的射電望遠鏡,再次將人類的天文觀測能力提升了一個臺階。我們知道,可見光只是電磁波的一種,而宇宙天體可以釋放出許多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它們同樣隱藏著宇宙的秘密。於是,科學家們建造了各種各樣的射電望遠鏡,從X射線、紫外線、紅外線、微波等許多波段對宇宙進行探索。

不同波段的電磁波不僅僅在波長上有差異,它們的性質也給它們帶來的不同的優勢。舉例來說:無線電波是所有電磁波中波長最長的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探測宇宙中最極端的天體,如黑洞、寒冷的氣體雲等;而紅外線的波長比可見光長一些,更有利於穿越重重迷霧,幫助我們觀測到隱藏在迷霧背後的天體……

後來,科學家們開發瞭望遠鏡陣列技術,通過在廣大區域內建設大量的小型天線,合成一個虛擬的大口徑射電望遠鏡,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夠獲得比像號稱中國天眼的FAST等單口徑望遠鏡更加靈活的定製性觀測能力。

而澳大利亞的一些開闊區域內,非常適合建設這樣的望遠鏡陣列,同時也可以看到更加壯觀的銀河。實際上,在多國合作的平方公裡陣列中,許多國家都曾經競爭望遠鏡的建設位置,但最終澳大利亞脫穎而出。

2006年的時候,雪梨大學的Molonglo巡天項目在歷時近10年後終於完成。在該項目中,研究人員對整個天空大約25%的區域進行了觀測繪製。在當時,這項研究還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而如今,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天文和空間科學部門的科學家們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對83%天空區域的巡查,以驚人的速度打破了這個紀錄。在RACS巡天項目中,他們一共製作了903張圖像。其中每一張都需要曝光15分鐘的時間,通過拼接獲得了最終的圖像。

當我們仰望夜空的時候,每一個光點都是一顆恆星。而在這張圖中,每一個光點都是一個星系。它們的距離過於遙遠,以至於看起來非常渺小。

研究人員已經確認,在這張圖像中,一共有大約300萬個星系!這是迄今為止,人類對南半球天空進行的最詳細的一次巡天項目。相比之下,Molonglo巡天項目中才只不過有26萬個星系,不足它的1/10。

那麼,科學家如此大費周章地去拍攝這樣的照片、繪製宇宙的地圖呢?

我們知道,在地球上,地圖可以讓我們迅速判斷自己所在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也能幫助我們了解不同位置的地形信息。

同樣的,繪製宇宙地圖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宇宙中一些星系的運動行為,以及它們的身份究竟是單獨的一個星系抑或歸屬於某個星系團。

這一次的突破性研究,大大提升了每一次巡天項目的時長,這不僅僅可以提高相關研究的效率,還能夠定期重複進行。這樣一來,通過每一次的對比,科學家們就可以追蹤每一個星系的變化,從而了解它們的運行規律,以及進一步的更多宇宙奧秘。如果像以前一樣動輒花費幾年時間才能完成一次巡天項目,這樣的對比也是不太現實的。

同時,這樣的觀測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懸而未決的宇宙謎題,比如星系的形狀與演化過程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宇宙無數星系所展現出的旋渦狀、橢圓狀和不規則形狀的幾種類型,分別經歷過哪些演化過程,都是科學家們熱烈討論的問題。目前的研究認為,宇宙中較大的星系普遍是由較小的星系碰撞、合併而形成的。

這個理論還有待於更多的觀測證據,甚至目前的計算機模擬也很難完全吻合我們的觀測結果。這就需要類似於RACS這樣的項目和SKA這樣的望遠鏡來給我們展現更多遙遠的星系,它們的光仍然保持在130億年前的模樣,是宇宙早期歷史的真實再現。

當然,望遠鏡陣列也不是萬能的,它也有自己的短板。因此,我們還需要像中國天眼這樣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哈勃和詹姆斯·韋伯這樣的太空望遠鏡進行更多方面的配合。相信隨著人類觀測設備的不斷發展,我們將會看到更遠、更古老也更精確的宇宙。而那些困擾人類已久的宇宙謎題,也將一一被解開。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新發現100萬個星系
    來源:環球科學圖片來源:CSIRO以往的射電巡天計劃一般需要數年才能完成,但是澳大利亞平方千米陣探路者(ASKAP)僅用兩周就完成了其第一次大規模巡天任務,並將其巡天數據公布在其資料庫上。本次南天的射電巡天圖像靈敏度和解析度分別是先前巡天計劃的5倍和2倍,並發現了大約100萬個新的星系。ASKAP去年2月投入使用,由36個蝶形天線組成,每個口徑12米,分布在澳大利亞西部瓦加裡人的領地上,天線之間最遠間隔6千米。以往對於幾天到幾個月內天體的射電屬性變化難以追蹤,而ASKAP為速度而建,可以定期尋訪目錄中證認的300萬個星系,檢測其變化。
  • MEMS陀螺儀將大顯神威
    消費電子設備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使用MEMS加速計。  現在輪到MEMS陀螺儀大顯神威了,消費電子集成MEMS陀螺儀的浪潮剛剛掀起。  陀螺儀能夠測量沿一個軸或幾個軸運動的角速度,而MEMS加速計則能測量線性加速度,因此這兩者是一對理想的互補技術。
  • 重大的突破,天文學家繪製了100萬個以前不為人知的星系
    天文學家已經繪製出銀河系以外大約100萬個以前未被發現的星系,這是迄今為止利用無線電波對南部天空進行的最詳細的觀測。這項調查於2006年完成,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觀察了整個天空的25%,並產生了最終的數據產品。CSIRO的天文學與太空科學部門的團隊在短短10天內對83%的天空進行了觀測,打破了這一記錄。通過RACS調查,生成了903張圖像,每個圖像需要15分鐘的曝光時間。然後,將它們組合成一張覆蓋整個區域的「宇宙圖」。
  • 藉助ASKAP望遠鏡 CSIRO發現100萬個星系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科學團隊近日利用平方公裡級陣列探路者射電望遠鏡(ASKAP),將高密度大範圍的巡天任務從數年時間縮短到不到兩周時間。本周一發表在《澳大利亞天文學會刊物》的一項研究中,報告了 ASKAP 望遠鏡首次投入使用的結果。該機構將本次調查描述為宇宙級別的「Google Maps」,提供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南方天空地圖集。
  • 長達5000萬光年的宇宙絲被發現,宇宙原來是一個「網」
    這個項目是由世界上7個國家聯合開發的,其中也包括我們中國。雖然SKA可能要等到10年後才能完全竣工,但從2012年開始,它就已經能夠在天文觀測方面大顯神威了。 和其他望遠鏡相比,SKA具有著非常巨大的優勢,不僅能夠看得更深,而且看得更廣,以更加宏大的視野,將觀測效率大幅提高,對宇宙深處的天體進行觀測和研究。
  • 《地心引力》大鬧天宮 中國元素大顯神威
    感性派「熱」捧:中國元素大顯神威  近年來,好萊塢影片加入中國元素已屢見不鮮,但《地心引力》,一定會讓中國觀眾產生揚眉吐氣的感覺。影片中,美太空人只有乘坐中國的天宮一號、神舟飛船才能返回地球,於是中國成了災難的最後防線,是科技的集中體現。而天宮空間站「閃現」的蔥綠水稻、桌球拍,以及大肚彌勒佛,無不讓中國觀眾會心一笑。
  • 天文學家剛剛繪製了100萬個以前未知的星系
    在使用無線電波對南方天空進行的最詳細的調查中,天文學家已經在銀河系之外繪製了大約一百萬個以前未被發現的星系。快速ASKAP連續測量(或RACS)已將CSIRO的澳大利亞SKA探路者射電望遠鏡(ASKAP)測量得出的星系牢牢地置於國際天文學星圖上。
  • 最新研究表明:銀河系還有100個「衛星星系」未被發現!
    科學家們還提取了這些星系周圍暗物質光暈的信息,並預測銀河系將擁有另外100個等待發現非常暗的衛星星系這些暗淡的星系,可以教給我們很多關於恆星和星系如何形成的知識。天文學家早就知道銀河系有衛星星系,包括著名的大麥哲倫雲,它可以在南半球用肉眼觀察,但多虧了用大型望遠鏡進行的調查,已知衛星星系的名單在過去20年裡增加到了大約60顆。這些星系告訴了我們很多關於宇宙的信息,包括需要多少暗物質才能形成一個星系。
  • 第一次發現這樣的黑洞,質量是太陽10億倍,控制著6個星系
    根據推算,這個類星體距離我們超過了100億光年,它形成於宇宙大爆炸後僅僅10億年的時間。最值得注意的,不僅僅是它所處的時間,而是它所處的狀態。更驚人的是,這個黑洞憑藉著一己之力,束縛著6個星系,而不是像今天的超大質量黑洞,只能統治1個星系。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觀測結果表明:這6個被黑洞拖住的星系都是以一種宇宙絲狀結構與黑洞相連接,整體呈現出一種網狀的宇宙結構,其尺寸達到了銀河系的300倍以上!在震驚之餘,科學家們也忍不住思考:在宇宙僅僅只有9億年的壽命時,這麼巨大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
  • Excel重複數據查找,COUNTIF和IF函數組合大顯神威
    重複數據查找,COUNTIF和IF函數組合大顯神威大家好,在日常辦公表格處理中,很多經典的函數組合,能解決很多的問題,比如INDEX-MATCH組合, INDEX-SMALL-IF-ROW組合,當然還有很多,如果能很好的利用這些函數組合,對於日常辦公問題,應該能迎刃而解了。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這個組合功能同樣強大,那就是COUNTIF和IF函數。
  • 100萬秒曝光浮現出肉眼看不到的1萬個星系,揭秘哈勃望遠鏡的內功
    2004年哈勃通過100萬秒曝光成像出1萬個星系構成的超深場圖像,此時宇宙只有8億年的歷史,這個成果對星系演化的研究有極為重要的幫助,展示了哈勃望遠鏡深厚的內功,此時的哈勃應該說處於最佳狀態。2005年,哈勃對柯伊伯帶天體XENA進行了成像構成,距離地球超過100億英裡,在行星學上有重要貢獻。
  • 8000萬光年外星爆星系產生劇烈星系颶風
    這是一個星爆星系,距離地球約8000萬光年,在其內部存在密集的恆星誕生區。星爆星系一般被認為是由星系間引力相互作用造成,包括圖中左下方可見的NGC4668星系。   這張圖像採用紅、綠兩色濾光鏡數據合成,展示了NGC4666附近天區的情況。
  • 銀河系之外的星系有多奇怪?盤點10個特別的星系
    他的體長超過100萬光年,長度差不多相當於銀河系直徑的7倍。科學家將這個星系命名為hcg 098,並對他的尾巴進行測量,結果發現足足超過50萬光年。我們的銀河系在他面前只能自愧不如。那隻顆蝌蚪星系的奇怪外怎麼形成的呢?
  • 10張最奇怪的哈勃圖像,神秘金色巨龍叱吒縱橫5個星系!
    橫跨5個星系的金色巨龍這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在40億光年外的阿貝爾370星系團中發現的神秘金色巨龍,美國宇航局(NASA)暱稱其為The Dragon。神秘消失的系外行星這是哈勃的最新發現,這個被稱為北落師門b的傢伙,離我們相當地近,只有25光年。2004年和2006年哈勃望遠鏡發現它的時候,科學家們認為它是一顆系外行星,然而10年後它卻神奇地消失了。
  • 重磅發現!對20萬個螺旋星系的研究表明:早期宇宙或許一直在轉!
    堪薩斯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一項對20多萬個螺旋星系的分析揭示了星系自旋方向之間出人意料的聯繫,由這些聯繫形成的結構可能表明,早期宇宙可能一直在旋轉
  • 天文學家發現異常明亮星系 相當於100萬億個太陽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3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異常明亮星系」,相當於100萬億個太陽的亮度。10萬億太陽光度,則稱之為極亮天體。而100萬億太陽光度的新星系則遠遠超出了上述範圍。  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學生凱文 哈林頓(Kevin Harrington)是這篇報告的主要作者。他表示:「我們自己稱這個星係為「異常明亮星系」(outrageously luminous),因為目前還沒有合適的科學術語來描述它。」
  • 新型巡天設備繪製星系分布圖
    PAUCam相機設備已經於本月在大西洋加納利群島上的赫歇爾望遠鏡(口徑4.2米)上安裝並進行了首次觀測  這臺新型相機將能夠一次記錄約5萬個星系的準確位置,它將幫助科學家們判斷暗能量的本質並揭示宇宙的演化歷程
  • 在這個星系中心,首次發現三個超大質量黑洞!其他星系都只有一個
    三個重量級中的每一個黑洞都有超過9000萬個太陽質量,它們位於不到3000光年寬的空間區域,即不到星系總大小的百分之一。萊布尼茨天體物理研究所(AIP)的Peter Weilbacher博士補充道:到目前為止,宇宙中從未發現如此密集的三個超大質量黑洞,本案例提供了三個星系及其中心黑洞同時合併過程的證據。
  • NASA發現超大星系團 可裝下100個銀河系(圖)
    【搜狐科學消息】北京時間5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日前宣布,「斯匹策」紅外空間望遠鏡不久前新發現了上千個小型星系。這些星系通過引力相互吸引,構成了一個體積異常龐大的星系團。  NASA的專家們解釋說,儘管這些小星系的尺寸並不大,但它們卻在宇宙的演化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
  • 10張最奇怪的哈勃圖像,神秘金色巨龍叱吒縱橫5個星系!
    神秘消失的系外行星這是哈勃的最新發現,這個被稱為北落師門b的傢伙,離我們相當地近,只有25光年。2004年和2006年哈勃望遠鏡發現它的時候,科學家們認為它是一顆系外行星,然而10年後它卻神奇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