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皺
向斜山
背斜山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破碎的碎屑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沉積後,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如圖1所示),巖層由下至上依次由老到新。
圖1
在地殼 運動產生的強大擠壓力作用下,巖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叫做褶皺(圖2所示)。
圖2
1、形態:
背斜巖層向上拱起(紅色部分)
向斜巖層向下彎曲(黑色部分)
(圖3)(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常態)
圖3
2、巖層的新老關係:
背斜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較新;
向斜相反。
(最根本的判斷方法)
背斜判斷
中心部分巖層老,兩翼巖層新
向斜判斷
中心部分巖層新,兩翼巖層老
小結
附語音講解視頻
(建議WiFi下觀看,土豪請隨意)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背斜都形成山地,向斜形成谷地。還有背斜形成谷地,向斜形成山地(如下圖)
那麼這種奇特的地貌是怎麼形成的吶?
看下面的動畫就能明白啦
地形倒置模擬動畫
由於外力作用的影響,即背斜頂部物質疏鬆受侵蝕形成谷地,向斜兩翼物質疏鬆受侵蝕,向斜槽部物質結構緊密不易被侵蝕,形成山嶺。
學習是要學有所用,那麼,學會判斷背斜向斜我們能幹嘛呢?
資源開發&工程運用
煤、石油等是由千萬年的地質演化形成的,與巖層的新老關係密切。有些含有油氣的沉積巖層,由於受到巨大壓力而發生變形,石油都跑到背斜裡去了,形成富集區。所以背斜構造往往是儲藏石油的「倉庫」,在石油地質學上叫「儲油構造」。通常,由於天然氣密度最小,處在背斜構造的頂部,石油處在中間,下部則是水。尋找油氣資源就是要先找這種地方。
背斜處適合修建隧道
①背斜巖層向上拱起,比較穩定,不容易塌陷;
②背斜中心部位巖層緻密,雖然打隧道難度比較大,隧道安全性好;
③背斜處打隧道,不會出現隧道漏水現象。向斜處打隧道會出現漏水現象。利用向斜構造找水。向斜巖層蓄水好,水量豐富容易找。向斜構造有利於地下水補給,兩翼的水向中間匯集,下滲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
向斜處適合修建水庫。
那麼問題來了,修隧道是在甲地還是乙地呢?
☟
你以為我會告訴你答案?
想要知道答案?
再看一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