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斜向斜的判斷

2021-01-15 李揚地理頻道



褶皺


向斜山



背斜山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破碎的碎屑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沉積後,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如圖1所示),巖層由下至上依次由老到新。

圖1

        在地殼 運動產生的強大擠壓力作用下,巖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叫做褶皺(圖2所示)。

圖2


1、形態:


 背斜巖層向上拱起(紅色部分)

向斜巖層向下彎曲(黑色部分)

(圖3)(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常態)


圖3


2、巖層的新老關係:

   背斜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較新;

向斜相反。

(最根本的判斷方法)


背斜判斷

中心部分巖層老,兩翼巖層新



向斜判斷

中心部分巖層新,兩翼巖層老




小結

附語音講解視頻

(建議WiFi下觀看,土豪請隨意)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背斜都形成山地,向斜形成谷地。還有背斜形成谷地,向斜形成山地(如下圖)


那麼這種奇特的地貌是怎麼形成的吶?

看下面的動畫就能明白啦

      


地形倒置模擬動畫

      

          由於外力作用的影響,即背斜頂部物質疏鬆受侵蝕形成谷地,向斜兩翼物質疏鬆受侵蝕,向斜槽部物質結構緊密不易被侵蝕,形成山嶺。




學習是要學有所用,那麼,學會判斷背斜向斜我們能幹嘛呢?


       資源開發&工程運用

        煤、石油等是由千萬年的地質演化形成的,與巖層的新老關係密切。有些含有油氣的沉積巖層,由於受到巨大壓力而發生變形,石油都跑到背斜裡去了,形成富集區。所以背斜構造往往是儲藏石油的「倉庫」,在石油地質學上叫「儲油構造」。通常,由於天然氣密度最小,處在背斜構造的頂部,石油處在中間,下部則是水。尋找油氣資源就是要先找這種地方。

 

背斜處適合修建隧道

①背斜巖層向上拱起,比較穩定,不容易塌陷;
②背斜中心部位巖層緻密,雖然打隧道難度比較大,隧道安全性好;
③背斜處打隧道,不會出現隧道漏水現象。向斜處打隧道會出現漏水現象。      

利用向斜構造找水。向斜巖層蓄水好,水量豐富容易找。向斜構造有利於地下水補給,兩翼的水向中間匯集,下滲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

向斜處適合修建水庫。


那麼問題來了,修隧道是在甲地還是乙地呢?

你以為我會告訴你答案?

想要知道答案?

再看一遍

( ̄︶ ̄)↗



相關焦點

  • 向斜背斜
    褶皺的基本單位是褶曲,褶曲有兩種基本形態,一種是向斜,一種是背斜。褶皺構造中褶曲的基本形態之一,與「向斜」相對。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彎曲。巖層自中心向外傾斜,核部是老巖層,兩翼是新巖層(這一點是其與向斜的根本區別)。但是,由於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經長期侵蝕後反而可能成為山嶺,相應的背斜卻會因巖石拉張易被侵蝕而形成谷地。
  • 背斜與向斜測試題
    (1)圖中A、B、C、D四處,屬於背斜的是_____________,屬於向斜的是_____________。(2)此時,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3)找油區應在圖中的_____________處,找地下水應在_____________處。(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應選擇在_____________處,原因是_____________。
  • 巖土知識:背斜向斜如何區分
    一般的原始地貌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地貌形態往往「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因為向斜地質堅硬,不易侵蝕,而背斜則巖性脆弱,易被侵蝕當巖層彎曲方向相反時,要用以下方法判斷:  向斜:指的是巖層向下彎曲,主要的判斷方法是內新外老,在一水平面上,中間是新巖層,而兩邊是老巖層。
  • 多圖帶你認識背斜與向斜(附創新教學方法)
    02 背斜與向斜巖層如果向上拱起,就形成背斜;向下彎曲就是向斜。你能判斷出下面這幅圖哪裡是背斜,哪裡是向斜嗎?實際上,大部分時候我們是看不到完整的巖層走向的,那我們要如何判斷其構造類型呢?另一個方法就是看巖層的新老程度。
  • 地理小常識:怎麼避免對背斜和向斜的錯誤認識!
    在野外實習和考察的時候,是否對背斜和向斜這兩種不同的地質構造產生混淆?或者對背斜和向斜的認識不夠深入?又或者不知道如何對背斜和向斜的意義進行總結。今天我們為你講解背斜和向斜的概念、特徵、形成地貌和工程影響。背斜和向斜都屬於褶皺。
  • 高中地理基礎:背斜和向斜
    背斜和向斜一:基本概念(一):褶皺:巖石受力後發生的波狀彎曲。(二):褶曲:褶皺的基本形態。
  • 地理小百科: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我們來揭秘一下地理中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我們你都知道地理學中有兩種很相似的地貌形態,一種叫做背斜,另一種叫做向斜。背斜是褶皺向上拱起的部分,向斜是向下凹的部分。所以在最初形成地貌的時候確實是背斜形成山,向斜形成山谷。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這些地理常識你都知道嗎?
    考綱解讀識記:向斜、背斜、斷層的的概念及特點理解:向斜、背斜、斷層的判斷,地表形態對交通的影響應用:地質構造在找礦、找水和工程建設方面的應用②背斜和向斜及判斷背斜:未受侵蝕,成為山嶺;久經侵蝕,成為谷地;中部巖層老,兩翼巖層新;向斜:未受侵蝕,成為谷地;久經侵蝕,成為山地;中部巖層新,兩翼巖層老。
  • 每日一題 | 背斜與向斜的區分方法,你掌握了嗎?
    1.圖中甲、乙、丙、丁分別代表的地質構造是( )A.向斜、背斜、向斜、斷層     B.向斜、斷層、向斜、盆地C.向斜、盆地、向斜、斷裂     D.背斜、向斜、背斜、背斜 2.戊處地貌形成經歷的地質作用過程可能是( )A.火山噴發——地殼下沉——變質作用——冰川侵蝕
  • 巖土知識:向斜的地形特點
    褶曲的基本形態之一,與背斜相對。向斜地形特點:從形態上看,向斜一般是巖層向下彎曲。因此,從地形的原始形態看,向斜往往會成為谷地。但是,由於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經長期侵蝕後反而可能成為山嶺,相應的背斜卻會因巖石拉張易被侵蝕而形成山谷。
  • 高二地理複習方法:背斜和向斜的比較
    背斜和向斜的比較  如我國的東嶽泰山、西嶽華山、江西廬山等名山,都屬於上升的巖塊;另一側相對下沉的巖塊,則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國陝西南部的渭河平原、山西中部的汾河谷地。  斷層在山區是經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現為懸崖、陡壁、峽谷等。
  • 打井怎麼判斷地下有水 看完不怕找不到地下水脈
    在我們臨沂的農村很多地方都有打水井的習慣,但是打水井也有風險,如果不出水就白費金錢和人力,那麼怎麼判斷地下有水呢?   井是一項自古就有的最小的水利工程,然而又是一項涉及多學科的特殊的水利工程。其特點,一是使用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