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珠海市賽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
競爭力排名:NO.3
企業簡介:珠海賽緯成立於2007年,註冊資本5000萬元,其中機構投資者共持股15%,個人持股85%,公司位於珠海市鬥門區富山工業園,公司目前已擁有7000噸電解液生產能力。2014年公司電解液銷量約3300噸,實現銷售收入約11250萬元,2015年上半年銷售收入約8500萬元。
上榜理由:珠海賽緯有著華榮化工的基因,其總經理之前為華榮化工副總經理,先後工作於南化集團催化劑廠,且曾任職於ATL開發軟包裝電池,其主持開發多種產品,作為技術出身的公司老總,公司非常注重技術研發,與中國科技大學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截止目前公司已經獲得7項發明專利授權,其中13項發明專利處於申請中,公司擁有員工人數80多人,其中博士1名,碩士4名,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達到50%以上,公司能夠成功進入ATL的供應體系也說明其在電解液領域具備較強的競爭力,目前主要客戶有ATL、鵬輝能源等;從公司的股東構成來看,自2007年戢雄如、許忠共同出資成立了珠海賽緯以來,公司股權發生多次變更,不僅初始團隊成員沒有變化,而且於2011年的股權變更中還同時引入了英飛投資、點石投資和華慧創業等三家機構投資者,另外,公司看清了未來軟包聚合物鋰電池將是重點發展方向之一,而國內目前鋁塑膜主要依賴進口,所以公司還計劃了5000萬平方米的鋁塑複合膜生產線,根據公司2014年發布的5000噸動力電池電解液設備招標項目可知,公司未來也是將電解液業務重心放在了動力鋰電池領域,所以綜合看來,未來珠海賽緯將是資本市場一個非常好的標的,要麼選擇獨立或借殼上市,要麼被上市公司看中,可以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加快公司發展步伐。
4、張家港市國泰華榮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競爭力排名:NO.4
企業簡介:上市公司江蘇國泰旗下華榮化工是國內最早實現鋰電池電解液產業化的企業,其母公司江蘇國泰是一家以貿易業務發家的公司,通過代理進口業務發現鋰電池電解液和矽烷偶聯劑兩個具有發展前景的化工產品,並通過兼併重組方式將兩大產品整合併入子公司華榮化工,華榮化工的電解液一直以來佔領著國內龍頭地位。公司電解液產能10000噸,2014年化工產品銷售8695噸,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平均單價5.76萬元/噸,而矽烷耦合劑平均售價1萬元/噸以下,根據賽迪顧問市場調研了解,2014年公司電解液出貨量在6000-7000噸之間,如果化工產品銷量全部為鋰電池電解液,其均價也為5.7萬元/噸以上,遠高於國內電解液市場均價4.2萬元/噸,2015年上半年,華榮化工產品銷售收入約2.3億元,其中80%以上為電解液銷售收入,上半年電解液銷量同比增長10.32%。
上榜理由:華榮化工客戶結構優良,皆為ATL、力神、LG、松下等國內外一流電池企業,受益於LG的動力電池未來在國內投產,預計華榮化工的電解液需求依然向好,公司近日也開始積極尋求業務突破,比如與國光電器成立合資,生產NCM、NCA三元材料,緊跟著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發展趨勢,近日母公司正在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是否與鋰電池業務相關市場非常期待;但是,盤踞國內鋰電池電解液市場龍頭地位多年以來,母公司似乎有點「不思進取」了,儘管貿易業務毛利率已經滑至10%左右,但母公司業務結構常年以來一直維持在「貿易:化工品:紡織品=9:0.7:0.3」的比例,十多年來除了在電解液領域不斷擴大產能外,並沒有其他的重大重組、併購及跨領域發展的亮點事件;另外,國企背景下的管理機制對公司發展形成了掣肘,很多決策「優柔掛斷」,比如2006年上市時1000噸的電解液募投項目前後花了近四年時間才達產,2009年啟動的300噸的六氟磷酸鋰(LiPF6)項目更是拖了五年多最終還是夭折了,以至於公司錯過很多機遇;從公司的研發支出上來看,2014年研發費用2487.48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0.41%,遠低於該行業平均水平,公司未來在資本運作、管理機制、技術能力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的改善。
5、天津金牛電源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競爭力排名:NO.5
企業簡介:天津金牛起源於「80噸六氟磷酸鋰(LiPF6)」和「600噸電解液」兩個研發項目,隨著LiPF6技術突破,由邢礦集團與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共同出資組建了公司,其中邢臺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佔比54%,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佔比46%,是國內最早一家從事LiPF6研發,並獲得技術突破和實現產業化的公司,截止2015年上半年公司電解質LiPF6產能700噸,全部自產自用,公司電解液產能5000噸,2014年電解液銷量約4500噸,銷售收入2億元左右,同比出現小幅下滑,2015年上半年,金牛的電解液銷量約2400噸,同比增長約14%。
上榜理由:公司已擁有索尼、三星SDI、力神、福斯特等國內外優質客戶資源,2010年之前,金牛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突破六氟磷酸鋰(LiPF6)技術並大規模產業化的企業,公司依託產品的技術壁壘,保持了多年的豐厚利潤。通過調研發現,公司長期以來非常注重產品自主研發,年研發費用約佔營業收入的8%左右,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中,擁有享受國家級特殊津貼的專家3人,教授級高工5人,自主研發實力雄厚;但是,《孟子》中有言「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金牛公司在享受豐厚回報過程中,並未抓住大好時機擴大規模,成為國內電解質和電解液領域的絕對龍頭,或是藉助公司發展正盛時謀劃上市,儘管多年來,與風投、上市公司等多有接觸,但最終都因公司的股權結構、管理機制等種種問題無疾而終,隨著多氟多和天賜在鋰鹽領域的突破,公司的LiPF6技術壁壘也被突破,2011年開始,LiPF6價格快速下滑,鋰鹽的高毛利時代過去了。隨著新宙邦、天賜材料、杉杉材料等迅猛發展,金牛公司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公司後勁明顯不足。公司目前電解液的產能、國企的經營機制、未來的發展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待解決,如果本輪國內動力鋰電池快速發展情況下,公司若仍不能做出及時、有效的決策,將會嚴重影響公司的後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