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經常感覺到有的時候上午做一件事不順心,然後下午或者晚上做的時候效率很高。有的人早上做事很活躍,有的人晚上做事很迅速。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然而卻是事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最佳時間段。在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每個人都會有最佳的工作時間段,這個時間段是不盡相同的,最典型的就是習慣早睡的人和夜貓子,夜貓子在晚上精神很好,到了白天就整天昏昏欲睡。
人們可以把二十四小時分為早晨、上午、下午、傍晚和晚上這幾個時間段。在這些時間段中找出哪個時間段是自己的最佳工作時間段。可以先從自己的身體情況以及周邊的生活、工作環境開始了解。按照自己的生物鐘來生活、工作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先調整自己的生物鐘,使之適應工作,假如你以前都是白天上班,突然情況發生了變化,變成了需要晚上上班,這時就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生物鐘。生物鐘一旦確定了就不要輕易去改變,頻繁地改變自己的生物鐘或者不按照生物鐘的作息時間來生活,會使得自己在工作時間無法集中精力,這樣對工作的影響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與生物鐘不協調的生活對於自己的身體也是有害的。
把生物鐘調整到和自己的工作相適應後,就需要考慮到工作環境,這對於工作效率的影響是很大的,有些人喜歡安靜,有些人在人多熱鬧的時人們工作的最佳時間段還和個人的喜好有關,有人習慣在早晨工作,而有的人就討厭在早晨工作,大部分這樣的人早晨都有睡懶覺的習慣,我們可以通過監測來綜合分析,尋找自己合適的工作時間段。
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從自己起床開始,在一個記事本上把自已一天的時間進行這樣的劃分:早晨(起床時間~上午九點)、上午(上午九點一中午十二點)、下午(中午十二點~下午四點)、傍晚(下午四點~下午六點)晚上(下午六點~睡覺時間),然後每天在這些時間點過去的時候儘量詳細地記下自己在這些時間段內的工作情況和狀態,比如工作進度如何、精神狀態好不好,儘可能仔細地寫下來。
這樣持續記錄兩周的情況,記錄完之後開始分析,把所有記錄的情況用下面的問題來提問:工作效率如何,高不高?精神狀態如何,是否有打瞌睡?每個問題分為三個標記:低、中、高。再做一份同樣的表格,把這些答案寫進去,這樣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在哪個時間段精神狀態最佳,工作效率最高。了解自己的最佳工作時間段之後就要把那些重要的、花費時間長以及需要精力多的事情安排在這些時間段去完成。
在一天中,早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列出來的事情需要謹記:一,不要在即將上床睡覺時看電視,二以九十分鐘為單位來計算睡眠時間是最好的,爭取將隨時同九十分鐘的倍數三每天在同一時間起床,四要整理好自己的屋子,屋內光線要好,充足的光線有助於使自己人腦在起床後更加清醒,五睡醒後喝一杯水,儘快吃早飯。
趁著起床後心情爽快,可以出去慢跑半個小時左右,一邊有節奏地泡,一邊呼吸早晨清新的空氣,對清醒自己的頭腦很有幫助,注意跑步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呼吸,不要快速地奔跑或喘粗氣,早晨還是一個人一天中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形象化記憶在早晨是最有效的,醒來之後躺在床上想想今天的工作內容,這樣有助於在工作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緩解壓力重新找到有條不的感覺,早飯一定要吃,很多上班族早上起得晚,然後急匆匆地趕去公司,結果早飯不吃,導致上班時無精打採,無法集中精力工作,一直到中午都坐立不安,而且早上不吃飯的人一般中午和晚上吃很多,這樣在進入中年之後就不好保持體重,容易發福。
找到最佳時間段可以說是在如此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合理利用時間的一個重要方法,在不合適的時間做重要的事情充其量只能完成數量,而無法差顧質量,這完全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如果能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最佳時間段,那麼對減輕工作中的壓力會很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