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視覺溝通代入感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被攝體的質感,所見如所感,是觀者恰似能親身經歷有共鳴的基礎。眾所周知,光線能改變質感,對於攝影初學者來說,多數情況下都是用自然光拍攝,攝影者可以思索考慮從自然光的角度探討光對質感的影響。利用光線將被攝體的細微紋理、獨特的本質結構表現出來,從而給觀眾一個強烈的視覺感受。
光線的特點:
散射光適合拍攝表現細膩平滑的物體,例如電鍍的金屬器皿、玻璃和一些容易反光的物體,可以使表面帶上溫柔的光澤,呈現出光滑的質地。
側光屬於硬光,適合用來表現主體的立體感。側光有助於陰影的顯現,適合拍攝表面略粗糙的物體,例如木材、樹木等,使得表面投射出點點的陰影,強調紋理的質感。對於一些透明的物體,可以利用側逆光、逆光加強通透的質感。
逆光表現通透投射的效果。剪影、輪廓光影是逆光的常見效果。攝影者在進行逆光拍攝時,需要結合拍攝效果進行眩光的消除,可以尋找合適的位置或使用遮光罩避免這一現象。
如何進行質感凸顯?
不論是自然光還是室內拍攝,攝影者都要遵循一個太陽原則,在用光布局時,結合光線的軟硬以及光線的位置,進行效果的查看。表現被攝體的質感,要符合視覺的審美習慣,並弱化掉不利於主體表現的質感,讓畫面質感強烈,被攝主體立體感或通透感十足。
想要獲得一幅成功的質感強烈的照片,攝影者首先應該做的是尋找合適的有利於主體質感的拍攝角度,這其中包含光線的布局以及構圖的確定,通過合理的曝光,拍出質感強烈的攝影作品。
本文由趙許生原創,轉載請聯繫我們並註明出處。
趙許生藝術簡介:
趙許生,河南遂平縣人,八十年代畢業於河南大學文學系,攝影家、作家、航空攝影專家、資深媒體人、中央級媒體副總編輯、主任記者、中國百家媒體記者聯盟發起人、趙許生攝影實戰營首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