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
整理:十一醬
隨著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國產醫療器械市場也慢慢走上了快車道。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獨角獸」企業不斷湧現。
所謂「獨角獸」,最初是用來指代那些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創業公司,經過演變後,「獨角獸」漸漸變成了一種行業術語。
在對「獨角獸」的分析和研究中,「成為獨角獸的秘訣不在於顛覆,而在於創新」這樣的觀點逐漸被大眾認可。根據「技術和創新」這一點,業內人士羅列出了國產醫療器械的6家「獨角獸」企業。
為了探索這6家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獨角獸」企業的成功之道,小編解讀了他們2019年的半年報,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他們到底有何等的過人之處吧。
1
邁瑞醫療
邁瑞醫療創始於1991年,是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與解決方案供應商,產品主要集中在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領域。
在邁瑞醫療年中所發布的2019年半年報中,邁瑞醫療2019年上半年營收82.06億元,同比增長了20.52%。
2019上半年,公司實現研發費用7.05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約為8.6%。在自主研發、科技創新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科研成果,推出了HYPERVISOR X亞重症中央站、腹腔鏡氣腹機、光學硬管腹腔鏡、中高端臺式彩超DC-80 X-Insight版、新低端便攜彩超Z50/Z60及新黑白超DP50專家版、低端臺式彩超DC-30 V2.0版、BS-2000M全自動生化分析儀(M2)、CL-6000i M2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生化免疫試劑產品等具備成分優勢的產品和升級版本。
2
樂普醫療
樂普醫療創立於1999年,主要從事冠狀動脈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能夠與國外產品形成強有力競爭的為數不多的高端醫療器械領域企業之一。
在2019年上半年,樂普醫療實現營收39.21億元,同比增長32.71%。在研發投入方面,樂普醫療在上半年共投入2.81億元,同比增長44.79%。
作為國內高端器械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公司廣泛布局於創新器械領域,現已逐漸進入收穫期。目前樂普醫療已經研發出包括冠脈類產品、血管造影機類產品、IVD設備及診斷試劑產品在內的9大產品線,多個產品於上半年獲得國家藥監局註冊批准和GMP認證。
重大創新產品 藥物洗脫球囊(第一代)目前已完成臨床試驗,於 2019 年 6 月獲得 NMPA 的註冊申請受理,並通過首次 GMP 審核,預計於 2020 年上半年取得註冊批件;後續二代及三代藥物洗脫球囊進展順利。
重磅產品左心耳封堵器於 2019 年 5 月進行註冊申報,並於 2019 年 7 月順利通過 GMP 現場審核,預計於 2020 年初獲批上市;
3
魚躍醫療
魚躍醫療成立於1998年,專業從事醫療器械研發、製造和營銷。吳光明在白手起家後,將魚躍不斷發展壯大。2008年魚躍上市後,市值已達百億。
2019年上半年,魚躍醫療營業收入25.02億元,同比增長12.53%,研發投入0.57億元,同比增長38.96%。
自2015年起,魚躍醫療就踏上了「漫漫收購路」,在成立了魚躍集團金鐘德國研發中心之後, 便相繼收購了歐洲最大除顫器廠商德國Metrax GmbH、參股Amsino Medical。在研發和收購的雙重手段下,魚躍醫療的產品線日漸豐富,逐漸延伸至手術器械和衛生材料領域。
4
開立醫療
開立醫療自2002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醫療設備的研發和製造,產品涵蓋超聲診斷系統、電子內鏡系統和體外診斷系列三大產品線。
在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中,開立醫療營業收入5.45億元,同比增長了0.74%。2019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為1.77億元,佔比27.71%,研發費用增速為16.19%,遠高於收入增速。
2019 年上半年,公司成功上市 2K 硬鏡,臨床反饋良好。血管內超聲診斷系統也已進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自主研發的 IVUS 產品比現有國外產品擁有更高的解析度,預計將填補國產血管內超聲產品的空白。
5
理邦儀器
理邦儀器始建於1995年,是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醫療電子設備供應商,公司覆蓋 IVD、超聲、多參數監護、婦幼和心電五大產品線。
2019年上半年,理邦儀器營收達5.34億元,同比增長11.31%。其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3.06%。
2019 年上半年,公司成功發布 Acclarix AX3 可攜式全數字彩色超聲診斷系統、m36X 磁敏免疫 分析儀及 SP-1200 特定蛋白免疫分析儀等一系列新品。
6
微創醫療
微創醫療起源於1998年成立的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覆蓋心血管介入、骨科植入與修復、心律管理、電生理醫療、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經介入、糖尿病及內分泌管理、外科手術等十大領域。
2019年上半年,微創醫療營收27.84億元,總比增長26.7%。研發費用增長至0.68億美元,佔總營收17%。
在上半年中,微創醫療多款新品獲批。其中,輸送系統性能改進後的冠脈雷帕黴素靶向洗脫支架Firehawk NoVa獲得NMPA註冊證。安生、優勝兩款內穩定型全膝關節置換系統也相繼取得NMPA註冊證。全球體積最小的1.5T和3T磁共振兼容起搏器OTOTM、ENOTM和TEOTM系列在歐洲正式發布。
總結上述「獨角獸」企業的共同之處我們能夠發現,它們都在其細分領域進行了深耕,對產品研發方面進行了高投入。顯然,這也是國產醫療器械領域崛起的原因和關鍵所在。一味的依靠銷售的增速,是無法在現如今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獲得長久發展的,更不用說在巨頭遍布的全球醫療器械領域中獲得一席之地。
可以說對於企業而言,只有創新才是企業能夠得以長足發展的第一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