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區巡迴招商推介會杭州站現場
西湖風景美如畫,四海嘉賓聚杭州。
繼12月1日、2日在北京和上海舉行招商推介會之後,12月3日下午,由深圳市光明區政府主辦、光明區商務局和光明區科創局承辦的光明區巡迴招商推介會第三站走進杭州,在杭州國際會議中心,全方位、多渠道推介光明區優質營商環境、「1+4+N」政策、「3+1」專項產業政策及科技金融政策,並將本次巡迴招商推介會推向新高潮。
深圳市光明區副區長張宗平,深圳市科創委基礎研究和平臺基礎處處長席衛忠,光明區商務局、區科技創新局、轄區街道、區屬國有企業、產業園區,杭州及周邊的企業、各商協會、投資機構、金融機構及科研機構主要負責人及高管等120多人參與本次推介會。
據了解,杭州作為爭搶一線城市地位的後起之秀,作為中國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數字經濟和新製造業是杭州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本次招商推介會吸引100多家中小微企業參會,重點邀約數字經濟和新製造業兩大產業有意向在華南地區布局的大企業及科技型小微企業。
探索科技成果「沿途下蛋」 構建「3+1」產業體系
張宗平在推介會上介紹,光明科學城是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先行啟動區,也是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努力爭做深圳參與未來科技競爭的第一艘「衝鋒舟」,推動大灣區創新引擎換代、發展動力換擋。據了解,光明科學城根植於深圳這塊創新熱土,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既做基礎研究,也做應用基礎研究,但偏重於應用基礎研究。光明區以需求為導向,以破解「卡脖子」問題為目標,著力在產業轉化和「沿途下蛋」方面有所作為,推動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升級。具體如下:
一是在研究方向和布局方面更加聚焦於產業領域。突出信息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技術的科研攻關,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化發展,開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科技源頭供給。
二是在體制機制方面充分考慮產業轉化。光明科學城將創新與轉化深度融合,突出「沿途下蛋」基本導向,在市場需求的最前沿催生創新成果,在科研創新的第一線迅速應用和轉化,通過大規模的產業應用正向回饋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的、富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環。比如,依託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學裝置、光明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創新推動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在一棟樓裡實現「樓下的問題在樓上解決」,推動工程生物領域科技型企業加速孵化及集聚發展,促進大科學裝置和產業項目互為支撐,產生協同共振,在設施建設過程中實現「沿途下蛋」。
三是在扶持政策方面構建「3+1」產業體系。光明區結合科學城科研主攻方向和轄區產業結構,構建以智能產業、新材料產業、生命科學產業為主導,以特色服務產業為支撐的「3+1」產業體系,針對性出臺「3+1」產業發展系列政策,聚焦「沿途下蛋」,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鼓勵重大技術攻關;聚焦「創新驅動」,建立「註冊未滿五年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器畢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隱形冠軍企業」的科技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聚焦「精準管用」,針對同一項目的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給予最高4000萬元的區級專項支持;聚焦「協同發展」,強化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完善綜合服務配套,營造「優勢優先、新興培育、提質增效」的產業發展格局。
聚齊四大要素 打造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在對話交流互動環節,光明區科技創新局局長劉雲紅詳細介紹了光明區如何打造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等情況。據了解,光明在打造創新創業生態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優勢:
一是創新有人才。光明區正在探索推行領導幹部、人才服務專員、行業專家共同聯繫服務一位人才的「3+1」模式,全力提高區內高層次人才的歸屬感。開發光明科學城「智慧人才」信息綜合服務系統,推動實現人才項目申報、人才政策兌現、人才精準服務、人才數據動態監測等功能,力爭成為「網際網路+人才服務」的範例。疫情期間,在全國率先推出支持疫情防控「人才貸」,減輕疫情給人才及團隊創新創業帶來的經濟壓力,區內人才及人才企業已獲得約4億元貸款額度,發放貸款超過1.9億元。加快修編完善光明區「鴻鵠人才」政策,讓人才來了就能找到適合的支持。
二是創新有載體。光明區打造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的全方位全鏈條企業培育體系,無論什麼成長階段的企業,在光明區都可以找到成長空間。光明區打造的留學人員創業園自2013年開園以來,共引進72個項目入園,孵化成功企業13家,培育為國高企業的有6家。接下來,光明區將抓好「兩個一千萬」工程,新建改造、存量納管高標準產業保障房各不少於1000萬平方米。
三是創新有資本。首先在資金保障方面,深圳市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準備了130億元的資金,同時光明區也準備了約20億資金,鼓勵企業研發創新,加速轉型升級。另外,為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本問題,光明區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成立區級引導基金,聯合銀行、基金公司等幾百家金融機構,構建光明區科技金融生態體系。2020年已舉行9場科技金融活動,協助10家企業獲得銀行授信1億元,7家企業獲得投資意向4500萬元,4家企業獲得科技金融政策投融資獎勵288萬元。
四是創新有服務。光明區政府設立兩個中心,一個是企業服務中心,一個是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另外還聯合中山大學、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等機構創立深圳市光明區光明科學城科技創新聯合會,為轄區企業提供100餘項科技創新服務。此外,通過科技論壇、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大講堂、政策輔導會、投融資路演對接、銀企對接會等多種方式,搭建「獎金+政策」一體化激勵鏈,為企業紓困解難,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1+4+N」產業政策體系 護航高質量發展
光明區商務局副局長陳日周在現場詳細介紹光明區「1+4+N」政策體系。其中,「1」指的是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主要是明確政策目標、政策體系及資金安排原則;「4」指的是普惠性政策,包括招商引資、企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引進;「N」指的是「N」個專項政策,瞄準的是重點發展產業、細分領域,目前已出臺「3+1」專項政策。
據悉,「1+4+N」政策體系中,光明區對四類企業落戶進行獎勵:對於頭部企業,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或者營收50億元以上,或者財力貢獻3億元以上的企業),最高給予5000萬元獎勵;對於骨幹企業(營收10億元至50億元,或者財力貢獻6000萬元至3億元,或者境內主板上市企業),最高給予800萬元獎勵;對於中堅企業(營收1億元至10億元,或者財力貢獻1000萬元至6000萬元,或者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和境外上市的企業),最高給予350萬元的獎勵;對於「四上」企業(包括規上工業企業、規上服務業企業、有資質的建築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同時,對新引進的頭部企業、骨幹企業,優先予以單獨供地支持;對以用房方式落地的頭部企業、骨幹企業和中堅企業,給予租金補貼,補貼標準為15元/平方米,補貼面積可達2萬平方米,可補貼3年,3年租金補貼合計超過1000萬元。
現場反響強烈 企業紛紛表達落戶意向
選擇光明、投資光明、紮根光明,是企業的明智之選、正確之選,眾多光明企業在這裡如魚得水、如鳥入林。
本次推介活動成效明顯,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火山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清創微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深想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和光明區達成合作意向,並在現場籤約。
浙江火山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丁洪光表示,「我們和光明區商務局對接兩輪即決定落戶光明區,他們的服務真的超出預期。」同時,其他參會的企業家紛紛表示,企業選擇光明重要的原因就是非常信賴光明區委區政府的這支服務團隊,他們年輕有活力,有創新的思想。在過去的合作中接觸到的光明區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給自己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們提供精準的、點到點的服務,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活動現場,眾多企業負責人分別向區領導、招商人員等交換名片,表達落戶意願。光明區招商團隊建立招商服務微信群,現場合計入群企業人員超過120人;同時派駐一批招商人員和招商合作機構留在杭州拜訪對接意向企業,爭取加快落戶光明。(圖文:深圳光明區)
責編:張陽
【來源:海外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