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院士團隊在地膜覆蓋增產增效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1-02-25 BioArt植物

近日,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張福鎖院士團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完成的題為「An overview on the use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in China to increase crop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的文章。

該研究利用1979至2016年間,3570對農作物產量和1327對田間蒸散量等數據進行了整合分析發現,地膜覆蓋可使51種作物產量提高了45.5%,WUE提高58.0%。尤其是在年降水量小於400毫米、年均積溫為3000-4000°C d區域,地膜覆蓋技術更高效,更具效益。這項研究為全世界提供了一個通過簡單而低成本的方式提高作物產量的示例。

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院士團隊成員孫東寶博士、李海港教授,以及澳大利亞科工組織王恩利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院士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王慶鎖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來源:中國農業大學.。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93/nsr/nwaa146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媒體農大 中國科學家首次獲GCHERA世界農業獎
    12月1日,2020GCHERA世界農業獎在南京農業大學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帕梅拉·羅納德兩位科學家,憑藉多年來在農業與生命科學領域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獲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摘得該獎項。
  •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CCTV-1開講:化肥沒有毒,也沒有壞處,只要用得...
    10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植物營養學家張福鎖做客CCTV-1《開講啦》節目,分享植物健康生長的奧秘,通俗易懂地解答了這一問題,並與撒貝寧一起,為化肥正名。幾十年來悉心研究植物的營養狀況 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習性 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他帶領團隊創建的「科技小院」精準扶貧新模式
  • 每日工作參考|生物堆肥+降解地膜,看青島農業綠色發展之路
    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山東省青島市農業農村局以生物堆肥為突破口,以膜覆蓋技術為加速器,補齊短板、打造樣板,銳意創新,蹚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新路子。今日工作參考欄目為您帶來,山東青島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經驗。
  • 中國農業大學團隊在抗菌藥物耐受性形成機制上取得重要進展
    7月28日,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沈建忠院士團隊在Advanced Science(IF=15.804)發表題為「Sublethal levels of antibiotics promote bacterial persistence in epithelial cells 」的研究論文。
  • 農業氨減排迫在眉睫,心連心高效尿素助力全國氨減排
    9月10日,由邯鄲市農業農村局土壤肥料站主辦,曲周縣農業農村局、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承辦的「邯鄲市化肥減量增效暨氨減排項目觀摩研討會議」在曲周召開。邯鄲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領導、土肥站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及各地種植大戶等百餘人參加了會議,共同觀看了新型脲酶抑制劑氮肥在玉米上的應用效果,就進一步推進農業氨減排工作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近年來,我國每年氨排放量在1200萬-1500萬噸之間,其排放強度是歐盟和美國的4-5倍。其中,近90%的氨排放來自農業源,農業大量施用氮肥是氨汙染最大來源。
  • 四院士齊聚!首屆農業化學學術討論會在揚州舉行
    12月6-8日,以「化學遇見農業」為主題的首屆農業化學學術討論會在江蘇揚州舉行。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近百家高校科研院所的430名代表齊聚一堂,暢所欲言。
  • 2020 年(第七屆)中國水溶肥暨穩定性肥料發展論壇在甘肅武威圓滿召開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院士、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王文林研究員等領導專家出席,重點水溶肥及穩定性肥料相關企業代表共計200餘人參會。會議由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立慶主持。
  • 2020中國農業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有力助推保障「食物安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20日訊 20日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以下簡稱《進展》)。《進展》中共發布10項能夠充分代表2019年我國農業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涵蓋基因編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替加環素新型耐藥基因、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解析、土傳病真菌和農業氮素管理等研究領域,將有力促進相關應用技術研究,進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生物安全、「舌尖上」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 百歲稀土院士李東英逝世,成果用於「兩彈一星」及農業增產等
    南都記者從中國工程院證實,9月22日,該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工程管理學部院士李東英逝世,享年100歲。今年以來,我國已送別26位院士。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稀土農用研究的首倡者,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中國成立71年來,我國稀有金屬生產從「白手起家」到產量穩居世界前列,成果應用於「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事業、農業增產、醫療器械製造等領域,李東英功不可沒。李東英。
  • 2018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
    日前,201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教育部科技委於2018年9月中旬至12月中旬組織開展了201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工作。經過地方和高校遴選及公示、部門形式審查、學部初評和專家綜合評議4個階段,最終推選出10項2018年高校重大科技成果。  都有哪些優秀科技成果入選?入選的項目厲害在哪裡呢?
  • 2020年 GCHERA世界農業獎揭曉 中國科學家首次獲獎
    12月1日,2020GCHERA世界農業獎在南京農業大學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帕梅拉·羅蘭教授這兩位科學家憑藉多年來在農業與生命科學領域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獲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摘得該獎項。
  • 《新華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院士領銜平涼市旱作農業院士...
    《新華社》  2019年6月14日  新華網西安6月14日電(記者李華)12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康振生領銜的平涼市旱作農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平涼市農業科學院成立。該工作站將致力推動旱作農業增產提質、助力鄉村振興。
  • 盤點2020中國農業科研「亮點」—新聞—科學網
    農業生產持續發展,農村經濟全面繁榮,農民生活顯著改善。這其中,農業科技的貢獻居功至偉。 這一年,雖然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農業科學家並未停下研究的步伐。他們用卓越的研究和執著的精神為農業、農村、農民帶去豐碩的科研成果,在希望的田野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此,本報梳理和盤點這一年中國農業科學家發表的部分重要論文成果,以饗讀者。
  • 2020年中國農業科研「亮點」論文成果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0-0642-2發現新型廣譜抗菌增效劑《自然—微生物學》5月18日主要作者: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院士團隊進展亮點:首次報導了一種新型線性短鏈廣譜抗菌增效劑SLAP-S25,可以提高多種臨床常用抗菌藥物如四環素、萬古黴素、氧氟沙星、利福平和多粘菌素對多重耐藥大腸桿菌以及其它耐藥的革蘭氏陰性菌的抗菌效果
  • 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在牛支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刊登了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題為「An emerging role for cyclic di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 and nanoRNase activities inMycoplasma bovis: Securing survival in
  • 瀋陽農業大學孫紅梅團隊在百合穩定高效遺傳轉化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期,瀋陽農業大學孫紅梅教授率領的百合創新團隊在百合遺傳轉化領域取得了新進展,通過對轉化過程中重懸液和共培養培養基的pH以及抗性愈傷萌發過程中萌發培養基的氯化鈣濃度進行優化,使遺傳轉化體系獲得的陽性植株數量提高了3~6倍,使農桿菌介導的百合穩定遺傳轉化效率在該團隊之前建立的百合高效遺傳轉化技術體系的基礎上提高了5.7~13.0%,最高可達46.3%。
  • 201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中新網12月26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01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今日揭曉。北京大學視頻編碼國家標準AVS2支撐中央電視臺播出超高畫質電視、北京協和醫學院炎症性免疫反應的新型分子與細胞機制等項目上榜。
  • 2020年GCHERA世界農業獎揭曉 中國科學家首次獲獎
    中新網南京12月1日電(泱波 許天穎)1日,2020年GCHERA世界農業獎在南京農業大學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教授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帕梅拉·羅納德教授憑藉多年來在農業與生命科學領域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獲獎,這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摘得該獎項。獲獎人每人獎金10萬美元,由南京農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與大北農集團贊助。
  •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10-10 17:38: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房家梁
  • ...in Plant Science上發表「根際科學與可持續農業發展」的觀點文章
    一個多世紀以來,根際科學在單一過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但根際科學對「綠色革命」的貢獻仍面臨重大挑戰,根-土界面的複雜互作以及根際結構和資源分布的異質性大大限制了人們對根際過程理論與實踐的整體性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