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吐槽學數學無用?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在杭州這樣說

2020-12-05 杭州矽谷小報

文/杭州矽谷小報 沈積慧

左起:魏尚進、託馬斯、本特、王能

當你年老時,你會做什麼?76歲的託馬斯·薩金特(Thomas Sargent)說,每天堅持在健身房裡健身、舉扛鈴,然後看數據,學物理和數學。

身體發達,也要大腦發達,這是76歲的託馬斯·薩金特對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後面那條,特別符合他的氣質和身份:託馬斯·薩金特是紐約大學教授,也是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今天,我坐在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以及兩位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的對面,參與了一場關於「未來」的採訪。這次採訪應該列入本人職業生涯裡最「燒腦」的一次:

除了因為在解釋政策與經濟的相互影響方面的突出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託馬斯·薩金特教授,其他三位分別是2016年因為在契約理論方面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本特·霍姆斯特羅姆教授(Bengt Holmstrm);美國哥倫比亞商學院金融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中國經濟研究組主任魏尚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王能。

這兩天,因為阿里倡議成立羅漢堂,吸引了包括6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全球15位頂尖學者在杭州開「閉門會」,探討關於人類未來的話題。今天,作為被邀請的媒體之一,我受邀參加了對四位全球頂尖學者的採訪。

人工智慧要來搶飯碗,我們應該教孩子什麼技能?

一口同聲:數學真的很重要!

採訪的地點就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4位教授穿著正裝出現在小型會議室時,瞬間拉高了會議室的整體智商。我努力回想了一下,這大概是我採訪生涯裡智商最高的一群人了吧……

人工智慧是昨天的採訪裡提到最多的。在學術界,對人工智慧的探討一直沒有休止,比如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生前是一個堅定的「人工智慧威脅論者」,他多次告誡人類警惕人工智慧。這場學術界的大討論現在已經延續到了普通人的生活裡。

比如未來二三十年,哪些工作最容易被機器取代,我們現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哪些能力?

4位教授幾乎一口同聲地提到了一件事情:數學太重要了!

這一點確實讓人很意外,畢竟在日常生活裡,數學常常被我們吐槽最多的:學了那麼多年最後一無事處。

不過,教授們並不這麼認為。

70歲的本特·霍姆斯特羅姆教授說,這是一個價值數億美元的問題。「數學非常重要。數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過去是如何演變和發展的,並幫助我們去理解未來應該怎樣去發展。」

在未來的20-30年,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本特·霍姆斯特羅姆教授說,對於年輕人來說,不要把自己鎖定在一個特定的領域裡,固步自封。要更好地理解人工智慧,就像以前我們學習計算機一樣。「我給在大家的建議是,不斷學習新的技術進步,不斷跟進周圍在發生的一些變化。」

本特·霍姆斯特羅姆教授的觀點,馬上獲得了託馬斯·薩金特教授的認同。「我覺得數學非常重要,數據也非常有用。大家可以去學習數學的編程,這樣你可以快速地學習一些其他的技術。」

王能教授還透露了一個小細節,曾是他導師的託馬斯·薩金特教授,不僅是經濟學全球最頂尖的專家之一,同時在歷史學方面也頗有研究。「除了數學,文史哲數理化都很重要,跨學科的學習非常重要,託馬斯·薩金特教授教會了我這一點。」

王能說,託馬斯·薩金特教授曾和他講到智力的專注。「可能有的人在某一個領域有專長,但站在另外一個領域,可能會有新的視角,一瞬間就會給你打開一個新的世界,這可能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情。可能你在這個專業所學的東西能夠在另外一個專業有非常有效的應用,比如說工程、經濟學、金融、宏觀經濟學、貿易等等很多的例子,我們應該永遠保持這種好奇心,而且應該有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也要非常的耐心。」

而在魏尚進教授看來,未來工作會變化的會很快,任何一個很具體的技術應用,過幾年可能就會淘汰。但是基礎性的知識,高度的靈活性和想像力,對培養孩子非常重要。

我76歲了還每天在健身房裡擼鐵呢

99歲的父親每天玩3臺電腦

現場有人問了一個小白但很終極的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會不會有這樣一天:我們所有的實質活動,比如說看電影會虛擬化、數位化,只有大腦活著。人類只要靠大腦去做這些東西,完全脫離肉體。如果科技真的發展到這個地步,人生還有沒有意義?

76歲的託馬斯·薩金特教授回答亮了。他說,我每天去健身房,猜我在那裡做什麼?去舉鐵!

託馬斯·薩金特教授回顧了每天自己的生活。健身房出來之後的時間是學習時間,他會坐下來看一些關於數據、物理學或數學的視頻,「我不但鍛鍊我的身體,也在鍛鍊我的大腦,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現在還是比較健康的。」

這一點非常重要的,不但要身體健康,還要大腦發達。這樣的話,大家的生活會更有樂趣。

託馬斯·薩金特教授分享了一個家庭細節:我的父親快要99歲了,他有兩個平板電腦和一臺電腦,他總是在玩電腦,一天到晚開著。

旁邊的本特·霍姆斯特羅姆教授馬上打趣道:他主要是在擔心你,監視你嗎?

託馬斯·薩金特教授說,現在每天主要通過電腦和父親交流,「所以AI把我們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了,很棒。」

而在魏尚進教授看來,技術的進步也會給人帶來了要去親身體驗的欲望。比如說我們原來沒有辦法去深海,現在有技術可以讓你看到深海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一天技術進步可以讓你去深海了,可以去火星了,你一定會想去親身經歷,光看看圖像、AI是不夠的,但是如果沒有AI你就不知道是什麼樣的。」

所在魏教授認為,技術進步不僅帶來了身體力行的可能,而且也會激發更多的欲望。「所以人做的事情會不斷增加,至少大多數人不會停止在只是腦子裡想想就滿足。」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 以後有佔年輕人的工作機會?

魏尚進教授:歷史經驗說不會!

隨著生命科學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人類的壽命大大提高,怎麼養老?會不會搶佔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呢?

這個問題讓本特·霍姆斯特羅姆教授想到自己在芬蘭的93歲的母親。「雖然仍然在這樣高年齡段保持了自己的活躍度和自理能力,但是生活還是面臨了很大的挑戰。溝通能力衰減了,在家也沒有人很好地照顧她。」

本特·霍姆斯特羅姆教授說,在芬蘭和很多的發達國家現在都面臨出生率低但老年人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整個家庭的贍養問題也日益突出,「可能未來AI在這方面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

不過對於老齡化之後是否會搶佔年輕人工作機會,魏尚進教授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假設壽命的延長,年紀大的人工作時間也相應延長的話,表面看似乎對就業是一個衝擊。「但是,歷史經驗表明,就像美國今天的人口是100年前多了好多倍,但是失業率並沒有上去,因為總是有新的工作可以做。」

另外,如果一般人的收入水平是隨著工作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如果年紀大的人繼續工作,工資要比以前多的話,還會創造很多新的需求給年輕人,可能也給年輕人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不僅收入增加了,需求增加了,可能對所需求的東西也不一樣。

所以無論從歷史的經驗,移民的角度或者其他的角度來說,並不會造成失業率的上升。「而且需求結構因為有更多有錢人進入消費市場,可能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相關焦點

  • 兩位教授研究拍賣幾十年,今天拿下諾貝爾經濟學獎,分享760萬獎金
    兩位教授研究拍賣幾十年,今天拿下諾貝爾經濟學獎,分享760萬獎金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2 19:39
  • 諾貝爾經濟學獎全攻略:學數學、搞宏觀、去芝大
    已進入日常生活領域的「博弈論」也有熱度頗高,在諾貝爾經濟學獎「人氣排行榜」排名第一的獲獎者納什,就是因在這個領域的開創性貢獻而獲獎。當然,納什熱度之高,可能要追溯到那部以他為原型的經典電影《美麗心靈》。Part2 要拿經濟獎,先學好數學要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樣的成就,需要先過了數學這一關。
  • 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年獲獎者一覽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並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全稱應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 諾貝爾經濟學獎資料簡介:非諾貝爾本人設立(圖)
    2015年經濟學獎頒獎前夕,諾貝爾的後人,73歲的Peter Nobel再次公開批評「諾貝爾獎經濟學獎」,他認為該獎項只是沽名釣譽的經濟學家為了名聲,硬和諾貝爾獎扯上關係。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孟特委校區歷史系教授Yves Gingras也認為,經濟學獎是將諾貝爾獎的聲譽偷換到經濟學這門學科上。  學界甚至是獲獎者自己,同樣對這個獎項頗有微詞。
  • 兩位拍賣理論學者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北京時間10月12日晚間,總部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這一結果與眾多媒體和專業人士的預測大相逕庭。此前這兩位經濟學家基本未列入本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中。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本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大爆冷門?
  •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被這倆美國人承包了
    看到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名單,大概許多人都會說一句:「他們終於拿諾獎了。」相比普通讀者前兩天看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時的「不知道」「不了解」,回看這兩位經濟學獎得主的生平,你可能會發現——好像在哪兒見過他?諾德豪斯生於1941年,現為耶魯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氣候變化經濟學,是環境經濟學的大牛。
  • 2013年前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名單及獲獎理由
    前者是經濟計量學的奠基人,後者經濟計量學模式建造者之父。1970保羅·安·薩默爾森(PAUL A SAMUELSON )美國人 (1915- )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的全部領域。
  •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學好數學!
    坐在我對面的是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11年得獎的託馬斯·薩金特(Thomas Sargent)、2016年得獎的本特·霍姆斯特羅姆教授(Bengt Holmstrom),以及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中國經濟研究組主任魏尚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王能。
  • 這兩位分享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都做了些什麼?
    作為諾獎家族中最「年輕」的一員,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過去的50多年間,有過讚譽,也嘗盡爭議。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全球經濟受到重創,疫情過後經濟能否恢復,如何恢復?從諾貝爾經濟學獎中,人們能找到答案嗎?兩位得主不僅闡明了拍賣工作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競標者以特定方式行事的原因,而且利用他們的理論,發明了一種針對商品和服務的新型拍賣形式。「年輕」:不一樣的誕生記與其他諾貝爾獎項相比,諾貝爾經濟學獎尤為「年輕」。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兩名經濟學家
    2020-10-12 18:50:27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兩名經濟學家新華社快訊:瑞典皇家科學院12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兩名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與形式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編輯:李學平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解讀:如何避免「贏者的詛咒」?
    北京時間晚上6點左右,瑞典諾貝爾基金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兩位經濟學家都是美國人,而且都是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
  • 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拍賣理論」 事實上已經滲透我們生活的...
    葉兵說。 房產商拍地、電商平臺廣告定價、視頻網站會員收費等都和獲獎理論有關 讓資源更優配置非常重要 昨天晚上,記者連線上正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的浙江財經大學教授李井奎,在他看來,諾貝爾經濟學獎此次頒發給從事拍賣理論的兩位學者,可謂實至名歸。「從更大的學科範圍來說,此次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多年之後,再次頒發給博弈論研究領域。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兩位獲獎者將平分760萬獎金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兩位獲獎者將平分760萬獎金時間:2020-10-13 01:04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兩位獲獎者將平分760萬獎金 當地時間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
  • 諾貝爾經濟學獎今晚揭曉!這些「潛規則」告訴你誰最有可能獲獎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經濟學動態》編輯部副主任李仁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作為一個錦上添花的獎項,獲獎者必須是已經受到主流經濟學界認可的、獲得過接近諾獎級別榮譽的經濟學家。同時,已經獲得過表彰的領域短期內不會再得獎。此外,科睿唯安網站(Clarivate Analytics)每年評選的『引文桂冠獎』有重要參考價值。」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2名經濟學家 近10年得主一覽
    中新網10月12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12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朱寧:中國人要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要做三件事
    202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兩位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表彰他們對於「拍賣機制」的研究和貢獻。- 怎麼看待有人提出,今年獲獎的拍賣機制符合了諾貝爾頒獎準則的一個規律:「研究重要,但大家都沒有意識到重要性?」- 今年的熱門沒有得獎,是諾獎頒獎的傳統趨勢回歸嗎?- 拍賣機制在中國當前的重要應用場景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和拍賣機制相關的領域,還有哪些待解決的問題?問:能簡單介紹一下這兩位獲獎者以及他們的理論嗎?
  • 2名美國經濟學家獲得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分享726萬元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他還在哈佛大學和MIT授課。米格羅姆教授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計量經濟學學會會員。Paul Milgrom教授研究領域廣泛,包括現實世界的拍賣設計和其他市場、組織經濟學、有限理性和經濟史等。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解讀:如何避免「贏者的詛咒」?
    北京時間晚上6點左右,瑞典諾貝爾基金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兩位經濟學家都是美國人,而且都是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
  • 朱寧:中國人要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要做三件事
    來源:經濟學家圈202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兩位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表彰他們對於「拍賣機制」的研究和貢獻。問:能簡單介紹一下這兩位獲獎者以及他們的理論嗎?朱寧:我覺得這兩位學者的主要的貢獻在於他們對於拍賣理論的貢獻,但是呢,其實在拍賣理論背後,我覺得很重要的仍然是對於他們對於市場定價機制和博弈論的貢獻。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獲得
    本次獲獎的是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Paul R.Paul R.Milgrom保爾·米爾格羅姆(Paul Milgrom)是1979年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現任史丹福大學人類學和社會科學教授、經濟學教授,至今還在哈佛大學和MIT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