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3次!國際空間站險被撞,NASA:太空垃圾危險

2020-11-27 科技快報網

美國當地時間22日,國際空間站不得不進行了機動以避免與太空碎片相撞,這已經是國際空間站今年第三次避讓太空垃圾。


圖:國際空間站22日不得不進行機動以避免與太空碎片相撞

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為了避免與未知碎片相撞,國際空間站借用了停靠在那裡的貨運飛船推進器,在NASA和俄羅斯飛行管制員的協作下進行機動。

在此期間,國際空間站上的三名太空人被指示前往空間站的俄羅斯艙,將那裡作為「安全避難所」。NASA表示,沒有太空人受傷,機動完成後,空間站的美國和俄羅斯艙都恢復了正常活動。

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隨後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機動已經完成,太空人們正從安全避難所中出來。」

他隨後補充道:「為了避讓太空碎片,國際空間站2020年已經進行了3次機動。僅在過去的兩周裡,已經發生了3起需要高度關注的潛在碰撞事件。碎片撞擊威脅正在變得越來越嚴重!」

NASA表示,如今的近地軌道甚至變成了太空垃圾場,那裡有數以百萬計的太空飛行器碎片、報廢火箭與衛星零部件。

布裡登斯廷還呼籲國會向美國商務部下屬太空商務辦公室撥款1500萬美元,用以「改進太空環境內物體(包括碎片)的可視化和建模」。(小小)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國際空間站險遭太空垃圾碰撞
    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據悉,該衛星將與兩年前發射的海洋二號02星組網,並計劃在明年迎來海洋二號04星。
  • 太空垃圾橫飛,導致國際空間站虛驚一場
    隨後,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發布推文披露,為了躲避太空垃圾,國際空間站僅在2020年就進行了三次這種動作,並強調稱「軌道垃圾越來越多了!」 通常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約為408×410公裡,以每小時27600公裡(7.66公裡/秒)繞地飛行,每92分鐘繞行一圈。
  • 驚險:兩大塊太空垃圾差點相撞
    國際空間站也沒有危險。國際空間站的運行軌道高度約為402千米,在碎片釋放位置的下方,很安全。McDowell稱,如果這兩個物體相撞,「國際空間站近期也不會面臨大危險。」不過,多年後,一些碎片可能會下移到空間站的軌道上。「落到它上面的『雨量』就會增加。」他說道。
  • 美稱中國撞壞俄衛星 太空垃圾大王緣何指摘別國
    大撒太空釘子  誰把太空當垃圾桶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認為,俄羅斯衛星被撞事件禍起太空碎片,雖然美國跟蹤太空衛星與太空碎片的技術精度全球領先,但把矛頭指向中國,則要拿出碎片相關觀測數據和軌道參數數據,經過實際驗證之後,才能在技術上說明這樣的猜測是否科學。
  • 第四次:國際空間站遭遇太空垃圾 太空人進逃生艙避險
    在美國宇航局的聲明中提到,空間站由於太空碎片的緣故而暫停活動,待一切正常後太空人才離開逃生艙進入空間站  據國外媒體報導,現實版的《地心引力》差點上演,國際空間站在近日遭遇到一次危險事故,一顆俄羅斯氣象衛星碎片存在撞擊空間站的風險,太空人全部進入逃生艙躲避。
  • NASA:隨著太空碎片垃圾在軌道上的堆積,碰撞的危險越來越大
    美國宇航局在最新的一篇文章中稱,本周二晚上,一塊「未知的太空碎片」在距國際空間站幾公裡的範圍內經過。工程師們預測,這顆神秘的太空垃圾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點21分左右從空間站呼嘯而過,距離空間站只有1.39公裡。
  • 在太空中也需要垃圾分類?太空垃圾怎樣分類怎麼處理?
    在太空中也需要垃圾分類?太空垃圾怎樣分類怎麼處理?但這仍給我們日益活躍的空間探測敲響了警鐘——來自地球的垃圾可能要先人一步在月球「建立基地」了。事實上,不僅是月球,凡是衛星、探測器能夠到達的地方,也將面臨同樣的風險。人們越來越重視地面垃圾的分類處理,那麼太空垃圾怎樣分類?又該怎麼處理?
  • 國際空間站躲過兩倍於己速度的一塊太空垃圾,虛驚一場
    隨後,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發布推文披露,為了躲避太空垃圾,國際空間站僅在2020年就進行了三次這種動作,並強調稱「軌道垃圾越來越多了!」通常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約為408×410公裡,以每小時27600公裡(7.66公裡/秒)繞地飛行,每92分鐘繞行一圈。目前,國際空間站以及正在裡面生活的三名美俄太空人全都安然無恙,最多只是虛驚一場。
  • 國際空間站成功躲避太空垃圾[組圖]
    由於太空垃圾接近空間站並可能對其構成威脅,空間站內三名太空人於莫斯科時間12日19時35分(北京時間12日24時35分)全部疏散到與空間站對接的「聯盟」號載人飛船上,在空間站成功避開太空垃圾後,太空人們順利返回了空間站,整個過程持續了10分鐘。
  • 我在太空撿垃圾
    參與STS-116(第120次太空梭計劃)的蘇尼特·威廉斯在一次艙外活動期間也丟失了一個攝影機。STS120的工作人員在維修國際空間站上一塊太陽能電池板時遺失一對鉗,在STS-126中一名太空人進行艙外活動時丟失了一個大約公文包大小的工具包。
  • 在太空「丟垃圾」?太空人把「防護罩」扔進太空,NASA是罪魁禍首
    我們都感慨人類在地球上創造了很多生活垃圾,但太空垃圾一樣令人擔憂。在地球的上層大氣中漂浮著1.7億個太空垃圾,但只有2.2萬個被跟蹤。大約7000噸的太空垃圾環繞著我們的星球,這些廢棄的垃圾是由火箭、其它金屬和巖石在地球附近堆積而成的。
  • 危險!1.7億件太空垃圾正繞地球高速飛行
    多國科研人員提醒,眼下至少有1.7億件太空垃圾正高速繞地飛行,很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大量撞擊事件」,從而危及人造衛星、宇宙飛船乃至國際空間站。  在太空「亂丟垃圾」的現象,日益引發關注。就在今年2月,美國太空人從國際空間站往外丟出一批重達1.5噸的太空垃圾,被一些媒體評價為「太空史上最大的亂丟垃圾事件」。
  • ...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掛牌成立 將跟蹤近2萬塊「太空垃圾」
    隨著空間技術的進步,人類利用太空的活動越來越頻繁,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空間碎片。據統計,每周都會有數十次太空飛行器與空間碎片的危險交會事件。本月8日,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正式成立,該機構將為保障我國太空飛行器在軌運行中,避免和「太空垃圾」發生碰撞,保障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 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來了:太陽相對安靜 或不能借力燒掉太空垃圾
    由NASA和NOAA聯合贊助的國際專家小組第25個太陽周期預測小組(Solar Cycle 25 Prediction Panel)宣布,太陽極小期發生在2019年12月,標誌著一個新的太陽周期的開始。因為我們的太陽變化無常,所需需要在進入這一時期幾個月之後才能確定。
  • 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來了:太陽相對安靜 或不能借力燒掉太空垃圾!
    由NASA和NOAA聯合贊助的國際專家小組第25個太陽周期預測小組(Solar Cycle 25 Prediction Panel)宣布,太陽極小期發生在2019年12月,標誌著一個新的太陽周期的開始。因為我們的太陽變化無常,所需需要在進入這一時期幾個月之後才能確定。
  •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了——歐空局2025年怎樣去太空回收垃圾?
    這些太空飛行器中一般還殘留著部分推進劑,在發射後一天至幾十年的時間中,殘留的推進劑有可能會發生爆炸,產生少則幾塊、多則數百塊的空間碎片,且這些碎片的飛行速度各異。根據歐空局今年10月發布的年度空間環境報告,由火箭剩餘部分爆炸產生的太空垃圾危險程度最高。衛星間的碰撞會產生數量極為龐大的太空垃圾。
  • 7000多噸垃圾,太空汙染遠比你想像的要嚴重的多!
    近日,遼寧大連海關截獲的23.71噸「洋垃圾」在大連港碼頭被退運出境。據統計,今年1月至10月,大連海關共退運「洋垃圾」3700多噸。垃圾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地球的生態環境,但你以為只有我們居住的地球空間才會出現這些情況嗎?實際上,有此「特長」的人類同樣沒有放過浩瀚的宇宙。
  • 「最強生物」敲響警鐘 在太空中也需要垃圾分類
    但這仍給我們日益活躍的空間探測敲響了警鐘——來自地球的垃圾可能要先人一步在月球「建立基地」了。事實上,不僅是月球,凡是衛星、探測器能夠到達的地方,也將面臨同樣的風險。人們越來越重視地面垃圾的分類處理,那麼太空垃圾怎樣分類?又該怎麼處理?
  • 「最強生物」敲響警鐘 太空中也需要進行垃圾分類
    但這仍給我們日益活躍的空間探測敲響了警鐘——來自地球的垃圾可能要先人一步在月球「建立基地」了。  事實上,不僅是月球,凡是衛星、探測器能夠到達的地方,也將面臨同樣的風險。人們越來越重視地面垃圾的分類處理,那麼太空垃圾怎樣分類?又該怎麼處理?
  • 太空垃圾 從何掃起
    太空垃圾變軌需要額外耗能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教授聞新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按國際要求,一般情況下,太空飛行器在壽命結束後,需要進行變軌進入南太平洋的「太空垃圾場」,而火箭殘骸或其他較大的衛星碎片,會因技術無法規避而形成太空垃圾。自2000年以來,諸如太空垃圾協調委員會等國際組織制定了實現空間可持續性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