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型迷你恐龍 系雜食性恐龍體長1米

2021-01-15 中國青年網

科學家發現新型迷你恐龍 系雜食性恐龍體長1米

  11月19日消息,據悉,在委內瑞拉,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型恐龍。與絕大多數的龐然大物不同的是,這種這種恐龍身長僅1米,大約在三疊紀時期(公元前2.03億年至公元前1.08億年)滅亡。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委內瑞拉拉金塔龍(Laquintasauravenezuelae)。

  新型恐龍在3至12歲時為群居,牙齒呈三角形,又長又彎,既可以食用植物,也能捕食昆蟲,為雜食類恐龍。這種恐龍生活的時間比鳥臀類恐龍更早,可以由此推測鳥臀類恐龍的形態和生活習慣。鳥臀類恐龍因骨盆與鳥類相似而得名。

  研究人員說,發現新恐龍讓人感到十分興奮,經過分析後發現,早期恐龍的活動範圍可能比預想的更為廣闊。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新型迷你恐龍 系雜食性恐龍體長僅1米

責任編輯:徐誠智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又命名了十種新恐龍-科學家,恐龍,品種,新,考古 ——快科技...
    Leinkupal Laticauda這是蜥腳類恐龍中最「迷你」的恐龍物種,當然這裡的「迷你」是相對而言的,因為它的體長大約9米。考古學家認為其體重比現代大象更重,相比之下,梁龍種群中其它恐龍物種體長都超過20米,算得上是迷你型長頸龍,它可能是梁龍種群中體長最小的。
  • 解讀洛陽恐龍家族新成員——「迷你豫龍」
    它「個小鬼大」:洛陽恐龍家族迎來第九位成員  負責此項工作的省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徐莉博士說,2007年上半年,她和同事以及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專家在欒川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恐龍化石,竊蛋龍化石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為這些化石標本個體較小,所以我們將其命名為『迷你豫龍』(Yulong mini)。」
  • 河南發現全球最小恐龍化石 僅長60釐米
    迷你豫龍復原圖    你見過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嗎?發掘於洛陽欒川縣的它,全身骨架長只有60釐米,因為「袖珍」,所以才收穫了「迷你豫龍」的美名,並得到世界的公認。   據介紹,竊蛋龍是一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成年個體身長通常在1.8到2.5米。它生存在白堊紀晚期。不少研究資料表明,竊蛋龍是一種雜食性恐龍,既喜歡吃植物果實,尤其是堅果,也對肉肉非常感興趣。它的喙特別堅硬,很輕鬆能將堅果夾開,把果仁收入腹中。   如果說竊蛋龍還喜歡吃海鮮,你會相信嗎?這個還真有可能。
  • 史前最小恐龍現身,另外就再科普其他十大迷你恐龍吧
    迄今最小恐龍現身,寬婭眼齒鳥3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發現了蜂鳥般大小的恐龍物種,代表迄今為止最小的恐龍,並且成立新屬物種——寬婭眼齒鳥。14毫米的頭骨裡卻有100顆牙齒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表示,眼齒鳥頭骨僅有14毫米。屬於肉食性恐龍,眼大,牙齒一共有100多顆呢!」這些小,怎麼把所有感覺器官都整合進它們那麼微小的頭,以及如何保持體溫,都是謎。「邢立達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 科學家在戈壁沙漠發現新恐龍物種:無齒、生二指猶如「巨大鸚鵡」
    本次發現的恐龍還原藝術圖。(網絡圖片)恐龍迷注意!科學家在蒙古戈壁沙漠發現一種獨特的無齒中小型雜食性恐龍,其獨特二指結構被認為在演化學上具有重要研究意義,古生物學家推測,這種恐龍外表可能類似巨大鸚鵡,生活在距今6800萬年前。
  • 中國發現長羽毛巨型恐龍化石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4月9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科學家近日在中國遼寧省境內發現了一種新的長有羽毛的巨型恐龍。這一恐龍新物種是暴龍的遠親,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大型長有羽毛的動物。  古生物學家已經知道,恐龍家族的某些成員是長有羽毛的。但是,此前已知的有羽恐龍大多體形相對較小。
  • 世界的恐龍之最,對恐龍好奇可以先了解這些知識
    劍龍的體長通常在7-9米之間,體重2-4噸,可是頭部卻非常小,大腦更是只有80克,佔體重的1/250000。   在以往,劍龍一直被認為是最腦殘的恐龍。不過目前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劍龍的腦容量並不能代表它是最笨的恐龍。
  • 美國將展出37米長「泰坦巨龍」 系最大恐龍化石
    美國將展出37米長「泰坦巨龍」 系最大恐龍化石 (1/4) "← →"翻頁
  • 四川自貢新發現恐龍化石將被取出:系蜥腳類恐龍 股骨長1.1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12月23日上午10時,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幾個男子正圍著21日剛剛發現的恐龍化石鼓搗著什麼。這是恐龍化石的發掘現場,這根蜥腳類恐龍的化石將在今天被取出,送往恐龍博物館。發掘現場,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等專家,與發掘人員一道,小心翼翼地開展發掘工作。「先要將化石周圍的泥土進行清理,然後用電鎬將旁邊的巖石與化石剝離開來,把化石儘可能地露出來,最後再用工具將小的圍巖清理,取出化石。」彭光照介紹。
  • 8米長永川龍1:1復原 系侏羅紀中國最兇猛肉食恐龍
    8米長永川龍1:1復原 系侏羅紀中國最兇猛肉食恐龍 2016-02-19 09:18:02嘉圖 攝  ■本報記者 彭薇  身長8米的「恐怖獵手」永川龍張開嘴,目光兇悍地望著前方,仿佛穿越了時光……日前,一場名為「它們:恐龍時代」的科學藝術展,在上海嘉定圖書館與觀眾見面。  「復活」恐龍的是科學藝術家趙闖和童話作家楊楊。他們通過繪畫、文字、雕塑、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對恐龍這一物種進行全新描述。春節期間,來嘉定圖書館看恐龍展的觀眾近3萬人。
  • 國家地理十大古生物學發現:巨型三葉蟲近1米長
    據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回顧過去一年重大科學發現,從中評選出2009年最受歡迎的十大古生物學發現,迷你版「霸王龍」、迄今發現的最大三葉蟲等榜上有名。1.7.科學家發現「迷你版」霸王龍科學家發現「迷你版」霸王龍(圖片提供:Todd Marshall via Science )
  • 科學家首次發現植食性恐龍長有羽毛
    布魯塞爾市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院古生物學家Pascal Godefroit表示:「現在有一個共識,即天宇龍(距今1.6億年,發現於中國)和鸚鵡嘴龍(距今1.2億年,發現於亞洲)的與剛毛類似的結構可能相當於研究人員所謂『原羽』的最早進化階段。」
  • 河南發現最小恐龍化石 這個黑鍋背的冤
    發掘於洛陽欒川縣的它,全身骨架長只有60釐米,因為「袖珍」,所以才收穫了「迷你豫龍」的美名,並得到世界的公認。那麼,這個萌萌噠的「小傢伙」到底是如何被發現的呢?關於竊蛋龍又有哪些好玩兒的故事?挖掘羞澀的「小傢伙」先「伸」出一個小拇指古生物界的專家普遍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標本,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蒙古國,一個是中國欒川。
  • 四川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系四川盆地北部首次發現,網友熱議:小...
    虎撲10月10日訊 國慶期間,四川一名5歲男孩楊哲睿回巴中通江老家度假,在山間發現了恐龍足跡。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四川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獨家採訪邢立達:系四川盆地北部首次發現】國慶期間,四川一名5歲男孩楊哲睿回巴中通江老家度假,在山間發現了恐龍足跡。
  • 迄今最大恐龍腳印化石被發現,寬約1米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勞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大衛·伯恩漢姆(David Burnham)稱:「這些恐龍的身軀真的龐大。」他所在的研究小組給這個恐龍取了一個綽號「大腳」,猜測這種恐龍身長約30米,幾乎與海裡的藍鯨一樣長。研究人員使用3D掃描並詳細測量,對比鰓恐龍腳印化石與其他恐龍腳印化石,確認這是迄今尺寸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
  • 美猶他州發現三角龍新物種 系草食性恐龍
    三角龍新型物種假想圖三角龍新型物種假想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7月18日報導,美國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小組17日發布消息稱,發現了一種新品種三角龍的化石,三角龍在恐龍迷中的人氣一直都很高,而此次發現的草食性三角龍長得卻與眾不同,擁有巨大的鼻子和牛角一般彎曲的長角。
  • 科學家找到食肉食草恐龍之間缺失環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阿根廷聖胡安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奧斯卡·艾科波16日表示,科學家已經在阿根廷發現雜食恐龍的化石,這是食草恐龍向食肉恐龍過渡環節中缺失的一環。  這座博物館位於阿根廷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西部大約1200公裡處,該館館長艾科波說:「它是一種雜食性恐龍,換句話說就是,植物和肉類它都吃,雜食性恐龍是食肉恐龍和巨型四足食草恐龍之間缺失的一環。這是揭開恐龍起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謎底。」  艾科波和該博物館古生物部主管裡卡多·馬丁茲3年前在聖胡安月亮谷公園發現雜食恐龍化石。
  • 國家地理十大古生物學發現:巨型三葉蟲近1米長-國家地理,古生物學...
    據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回顧過去一年重大科學發現,從中評選出2009年最受歡迎的十大古生物學發現,迷你版「霸王龍」、迄今發現的最大三葉蟲等榜上有名。1. 發現人類與狐猴間「缺失一環」
  • 約1 米寬!迄今為止最大恐龍腳印化石被發現
    據美國媒體報導,古生物學家稱,迄今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寬約1米)來自鰓恐龍。1998年古生物學家曾在懷俄明州發現了距今1.5億年的鰓恐龍化石,鰓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物之一。但最新研究證實,這種侏羅紀晚期在北美大陸漫遊的蜥腳類恐龍曾大量存在,活動範圍比此前預測的大很多。
  • 科學家發現膜質翅膀恐龍 距今1.63億年
    長臂混元龍復原圖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具有膜質翅膀的恐龍央視網消息:日前,我國科學家通過在晚侏羅世地層獲得的一件新化石——長臂渾元龍,揭示了膜質翅膀在恐龍中的演化,這一成果今天(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