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組合與形成鏡頭語言關係的三個基本要素

2020-12-05 辰良齋

鏡頭語言,顧名思義就是用鏡頭像語言一樣表達我們的意思。我們通常可經由攝像機所拍攝出來的畫面看出拍攝者的意圖,因為可以從它拍攝的主題及畫面的變化,去感受拍攝者透過鏡頭所要表達的內容。在進行鏡前表演前,演員必須要弄清楚什麼是形成鏡頭語言與鏡頭調度的三個基本要素,即位置、動作、視線。這是演員在把握鏡前表演時最重要的三要素。

我們知道,為了使鏡頭與鏡頭之間緊密、有機、合理地組合、排列在一起,並能很好地完成鏡頭語言的聯繫、段落間的敘事任務及要傳達的視覺信息,必須具備以上三要素,也就是必須滿足三個基本的構成條件。

一、演員的位置

這裡強調的位置不是調度的位置,而是人物佔有畫面空間的位置、人物與環境之間的準確畫面空間位置以及場景與場景之間的必要關係。

不管看電影還是看電視,首先展現給觀眾的是一塊固定不變的平面,例如,要表現一個人物主體全景,也就是全景中表現一個演員時,基於構圖或調度的需要,演員要站在畫面空間的右側,在拍攝完此鏡頭(全景)後,下一個鏡頭(近景)要考慮到鏡頭組合形式及鏡頭語言關係的需要,應該把近景鏡頭中的人物所佔的畫面空間也處理在畫面偏右的位置,使得兩個鏡頭畫面中的人物的視線均看畫的左方。

倘若演員不遵循這樣一個形式去做,那麼畫面連接後會出現極不舒服的視覺感受或笨拙的跳動,並給觀眾帶來心理上的排斥。所以,演員在遇到此類鏡頭時,要懂得在畫面構圖中自己靠近哪一邊,視線應該統一看左還是看右。

二、演員的動作

動作與動作的匹配,也是專業上常說的「動」接「動」。我們所常見到的那些武打片中快速的身手,極速的器械運動等多來自動作中的銜接,這種銜接是具有一定邏輯基礎的。

大多數演員在拍攝時會這樣做:拍攝鏡頭2時,儘量把鏡頭1的尾部動作帶上,這樣鏡頭1與鏡頭2銜接時就不會出問題了。如果動作與方向不一致那麼銜接後的鏡頭就會出現動作失真,給人以混亂的感覺。以如,鏡頭1中景鏡頭,抬起右手左進畫;鏡頭2全景鏡頭也應抬右手往畫面左上方運動,否則就會造成視覺上的混亂及鏡頭上的銜接不順暢。

因此,演員在完成這樣的鏡頭時需精心策劃,記清動作的走向,前後呼應,一氣呵成才能在連接後讓人感到流暢、舒服的感受。需要特殊強調的是,由於拍攝場次及鏡頭號序的不同,有時候會拍完某場次一半而因某些原因幾天後或者十幾天後再拍攝另一半,這種情況就更需要演員記牢鏡頭的動作,道具、服裝等的銜接。

三、演員的視線

演員作為創作中的主體,在表現主體(人物)的視線方向是否匹配,是否準確是至關重要的。

在拍攝實踐中常常會碰到多個人同在一個畫面的情況,這時只要和對方構成了空間上的相互位置關係,那麼相互對應的視線關係則必須是相反的(左、右關係),構成的調度關係也應該是對應的。

強調這種相互的對應關係,是為了保持正確的時間連貫性,使上下鏡頭的銜接更為流暢,更加強調段落的整體性。

假設我們把兩個相關聯鏡頭中的主體人物(人物雙方)都面向一個方向,那麼從視覺邏輯上講,他們之間不是在相互交流,而是看著第三者或是畫外的某些景物。由此看來,這樣的鏡頭銜接變得毫無意義,它們之間已不存在任何聯繫,在視覺感官中給人以十分不和諧、莫名其妙、無章無法的破碎感覺。

沒有交流關係的視線

形成交流的視線

對應視線

上右視線

相關焦點

  • 讓小米和華為爭論不休的TOF鏡頭,其實並不是個鏡頭?
    要說當下的手機市場,蘋果這個封閉的系統暫且不論,安卓平臺的手機基本都集中在屏幕和攝像頭上發功了。從2018年初手機後面開始加上2顆攝像頭開始,後續的新型號都紛紛努力在攝像頭數量上下功夫,有三攝,有四攝,有的像浴霸,有的像魔法陣。
  • 基礎文:從鏡頭對焦的基本原理看幾個有趣的現象
    雖然後來TTL和聯動測距功能的出現讓鏡頭標註全部對焦範圍成為主流,但事實上當代數位相機的場景模式也多基於區域對焦的理念而來。無論對焦範圍是如何選擇的,鏡頭對焦的本質是移動鏡片,但移動的方式有一些不同,主要就是:移動整個鏡頭、移動前鏡組、移動內部鏡片對焦(包含移動最後一組的後對焦),接下來一個個的聊。
  • 讓你全面了解你的鏡頭 佳能鏡頭名詞解析
    以佳能為例,16-35,24-70,70-200這三個焦段就充分概括了佳能經典的「大三元」組合。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多的去注意一款鏡頭的全稱,佳能公司每款鏡頭的組成基本都會是由鏡頭的類型、焦距、最大光圈、鏡頭特性這四部分組成,這樣才完整的構成了一款鏡頭的名稱。今天,小編我就為大家來具體說一說一款佳能鏡頭名稱每一部分的具體含義。
  •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下面我將從影片的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三個方面帶大家再一次感受《機器人總動員》的魅力。一、敘事手法:愛情故事線和人類努力返回地球的故事線敘事手法是指電影的敘事手法,依據文學敘事學或符號學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結構的理論。沿襲傳統小說敘事學的電影敘事學主要研究故事的情節安排、行動動機、人物性格和審美特性,關注電影劇作的技巧層次。
  • 《寄生蟲》:敘事策略和鏡頭語言的高明,讓它徵服了整個奧斯卡
    今天,我便從電影藝術手法的角度出發,以整體敘事結構框架、鏡頭語言兩個方面分析《寄生蟲》背後的故事結構、影片內容的寓意和隱喻,以及揭示奉俊昊對人性、階級的思考。經典因果式線性的敘事結構,成為影片堅實的藝術骨架因果式線性結構是以故事因果關係為敘述動力、以線性時間戲劇化展開故事的一種經典電影敘事結構,少用閃回、插敘,敘事鏈單一,故事可多線索發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是其最基本的模式特點,《寄生蟲》的整體敘事結構便正是遵循這樣的模式
  • 最基本的曝光三要素,你知道嗎?
    任何照片都離不開一個好的曝光,咱們今天就聊一聊曝光三要素,讓喜歡攝影、初學攝影的小夥伴們了解一下。圖片來源:網絡1.光圈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數值表示。光圈數值越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照片就越亮,相反照片越暗。
  • 高光譜成像光譜儀鏡頭的選擇和鏡頭參數計算
    鏡頭是高光譜成像光譜儀的關鍵設備,它的質量(指標)優劣直接影響高光譜成像光譜儀的整機指標,因此,鏡頭的選擇是否恰當關係到高光譜成像光譜儀整機的質量。  1、鏡頭的分類  (1) 以鏡頭安裝分類  所有的高光譜成像光譜儀鏡頭均是螺紋口的,CCD高光譜成像光譜儀的鏡頭安裝有兩種工業標準,即C安裝座和CS安裝座。
  • 【科普篇】3D掃描儀:工業相機與鏡頭的關係
    今天我們主要來聊一下3D掃描儀的相機與鏡頭的關係。 3D掃描儀的相機和鏡頭共同組成了相機模組。 3D掃描儀的相機工作原理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光通過鏡頭折射到相機晶片的感光元件上,形成圖像的過程。
  • 關於鏡頭焦距與監控距離相關問題的研究
    實際的攝像機鏡頭都是由許多單元透鏡組合而成的。最基本的兩種透鏡就是凸透鏡和凹透鏡。凸透鏡的作用是「聚光成像」,它可以使入射的平行光束,經折射後會聚在一起,即在折射面的另一側形成一個焦點F,通常稱為實焦點。凹透鏡的作用是「散光不成像」,即平行光束通過凹透鏡之後折射的光線是發散的,但其光線延長線交於入射光一側,在主光軸上形成一個焦點,稱為虛焦點。
  • 常見的鏡頭「光學缺陷」,你的鏡頭佔了幾樣?(內附解決方案)
    在理想的拍攝中,儘管有些昂貴的鏡頭,幾乎能夠接近完美地再現我們所看到的場景。但是在最終的成像中,仍會因一定的光學缺陷,顯現出不同的瑕疵。而且,鏡頭越便宜,光學缺陷也就越明顯,這會影響圖像的解析力和色彩表現,甚至透視等等多個層面。為畫質而投資更昂貴的鏡頭,或在後期中耗費大量的時間彌補,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 重溫《歲月神偷》:從人物語言、鏡頭語言及現實意義解讀電影魅力
    每個情節片段都串聯著市井一家的生活,娓娓道來羅記鞋匠全家人的故事,抓住了人生中最感人至深的情感,通過人物語言、鏡頭語言還有現實意義感動無數觀眾,同時也讓觀眾思考自己的人生。人物語言:對話有層次,臺詞細膩到位懷舊電影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語言體系,需要細細斟酌人物語言,才能幫助演員自然流露真實的情感。而這部懷舊之所以能成為不滅經典,正是因為人物語言細膩到位。
  • 是什麼決定了鏡頭虛化效果?從光學結構說起!
    而想要虛化效果的最大化,只需較大畫幅相機用鏡頭最長焦端,在最近對焦距離開啟最大光圈即可,各級光圈的虛化效果動態示意圖如下:從公式來看,以APS-C畫幅為例,最大彌散圓直徑是0.02mm,若焦距為100mm、光圈為f/2.8、對焦在點3000mm處,使用公式計算可得到景深前沿為2950mm,景深後沿為3051mm,所以這個拍攝組合的理論景深為101mm,其中前景深
  • 四個基本要素形成企業特性 企業常青的優質基因進化
    企業DNA的基本要素  「企業DNA」最早由美國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提區(Noel M.Tichy)提出。企業DNA也就是企業基因密碼,企業作為一種活的非自然生物體,有自己的遺傳基因,跟人類DNA相似。
  • 豆瓣評分8.9《7號牢房的禮物》|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解析
    導演細膩的描繪了智障父親與可愛女兒之間動人的父女情,下面我就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的呈現方式以及現實意義四個方面,來解析為何一部喜劇電影會讓人哭到痛側心扉。01 鏡頭語言鏡頭語言就是用鏡頭像語言一樣去表達導演的意圖,它包括的形勢多種多樣,例如燈光、色調、場景調度等等。導演是通過鏡頭與觀眾對話的,這就是鏡頭語言。
  • 適馬發布新三支DG DN鏡頭,磁性吸附鏡頭蓋設計
    在昨天晚上,適馬正式發布24mm F3.5 DG DN | Contemporary、35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65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三支全畫幅微單定焦鏡頭,它們都採用了金屬鏡筒,標配磁性吸附鏡頭蓋。
  • 手機鏡頭組裝工藝及流程你知道多少?
    手機鏡頭組裝工藝及流程你知道多少?     北京時間11月10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一、  鏡頭的組成及定位方式介紹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511/10-38922.html    鏡頭受像素、規格、標準等要素的影響可能有
  • 鏡頭畸變是什麼?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理想的鏡頭,能在感光器表面實現完全不變形的投影,然而,大部分民用系統的都達不到理想狀態[除了極少數特殊用途鏡頭,例如遠心鏡頭],就是說,透過鏡頭投到感光器表面的影像,它是會變形的。鏡頭的枕形畸變和桶形畸變示意這個變形,對應的英文單詞是 Distortion,中文術語則是畸變。
  • 人類現代英語漢語文字體系的形成和語言文字的邏輯關係原則
    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五個階段。 河流域的蘇美爾象形文字發展出了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發展出了元音輔音相結合的字母文字。現代的英語字母就是從古埃及文字發展而來,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音節、輔音、元音五個階段。
  • 攝影鏡頭篇——鏡頭的常見名詞,認識鏡頭上的名詞符號!
    攝影除了選購好的相機好的鏡頭更加重要,在看到鏡頭的時候會有很多英文縮寫,沒個英文符號都代表不同的性質和功能,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鏡頭英文縮寫代表的性質和功能,掌握鏡頭的基礎知識,讓我們選購時候更加得心應手,聊天時更顯專業!主要以佳能尼康鏡頭為例!
  • Galaxy note 20 Ultra相機:這三個鏡頭有什麼作用?
    note 20 Ultra的巨大解析度這兩款手機的背面都安裝了三臺相機, note 20 Ultra的背面有更好的光譜儀。最大的升級是主相機的解析度,它在Ultra(HNA)上排在108兆像素的位置,以改進變焦,我很快就會看到這款相機。普通Note的主相機解析度為12兆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