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基本要素形成企業特性 企業常青的優質基因進化

2020-12-02 搜狐網

  企業DNA的基本要素

  「企業DNA」最早由美國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提區(Noel M.Tichy)提出。企業DNA也就是企業基因密碼,企業作為一種活的非自然生物體,有自己的遺傳基因,跟人類DNA相似。

如果說人的基因決定了人的身體素質和發展潛質,那麼企業DNA決定了企業的形態、發展乃至變異的種種特徵,決定了企業規模、類型以及企業經營是否健康有序等最基本的方面。企業DNA概念的提出,其價值在於把企業的發展視為生命體的成長。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為成長而非利潤最大化;企業得以存活的前提是為客戶創造價值,而非生產產品,這使得逐漸異化且漸行漸遠的企業發展問題回歸其本原,因而能更清晰地把握企業發展的本質。

  根據加裡·尼爾遜(Gary Neilson)、布魯斯·帕斯特納克(Bruce A. Pasternack)、德喬·門德斯(Decio Mendes)和謝祖墀等人撰寫的《四基本要素決定企業DNA》,企業DNA有四個基本要素。之所以將企業DNA的要素歸結為四個,是因為受到「生物雙螺旋結構的DNA由四種核苷酸分子的不同組合所決定」的啟發。這四個基本要素通過無數種組合方法形成企業的特性,這些特性會影響企業的行為與績效,從而影響企業的進化方向。

  企業DNA四個基本要素分別為:①決策權:誰決定什麼?決定的過程中有多少人參與?一個人是如何失去或者得到決策權的?②組織架構:組織的層次是什麼樣的?組織架構圖內的線條和方框是如何連接的?組織由幾個層次組成?每一層次有多少直接下屬?③激勵機制:每個員工都有什麼樣的職業目標、擇業動機和職業選擇?員工取得什麼樣的業績才會被獎勵?如何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獎勵員工?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應當鼓勵和引導員工關心哪些事情?④信息傳導:衡量員工業績好壞的標準是什麼?如何調整行動?如何培訓員工?預期和行動過程是如何相聯的?誰知道什麼?誰又需要知道什麼?信息如何從擁有者傳遞到需要者手中?

  企業DNA理論至少有三點值得重視。首先,正如SWOT分析和「五力分析模型」一樣,企業DNA為企業高管人員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框架和範式。通過這個框架來檢查企業的體系結構、業務流程、資源狀況及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係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可以更容易地看到哪些環節不暢,工作的瓶頸是什麼;可以幫助他們全面客觀地診斷企業,通過診斷了解企業的「健康」狀況。一些「不健康」的企業,常常是在上述四個基本要素中出現問題,如機構臃腫,科層繁複;權力過分集中,分權授權不夠;政令不同,下屬陽奉陰違;人心渙散,士氣低落不振等。

  其次,企業DNA理論告訴我們,那些基業常青經營有道的企業,並不在於它規模的大小和發展的快慢,甚至也不在於對機會把握能力的優劣,而在於他們找到並培育了自身的優質基因(DNA),從而使企業機體能抵禦「病菌」侵蝕而不斷成長。從創立企業的初期就要選好「種源」,要在甄別和培育「優種」上很下功夫,爭取「先天」優勢,贏在競爭的起跑線上。同時在「後天」的生存發展中,奉行「適者生存」主義,始終注意培養和造就強壯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尋求和周遭世界的協同發展。基於生態學的企業發展更重視與環境的和諧,與自然的共處,與其它企業或組織的共生共榮。企業的發展戰略應為與利益關係者之間的共同進化,而非一味地競爭、鬥爭乃至你死我活消除異己的「戰爭」。

  第三,若企業「先天不足」怎麼辦?企業DNA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企業可以進行自己的「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通過人工的「基因修飾」或「轉基因」,通過「遺傳變異」、基因的「靶向治療」或「雜交」來獲得「變異優勢」,從而獲得長久的發展。在實踐中,通過引入新的高質量的戰略投資者,既可以使投資主體多元化,又能達到改造改組董事會的目的,從而優化企業的「基因」和治理結構;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也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或產權交易,使企業脫胎換骨,煥然一新;若必要或可能,還可以通過引入有操行高水準的職業經理人(團隊)而「換血」,給企業注入新的活力,煥發新的生機,並進一步增強企業自身的「造血」功能,謀求持續發展。

    企業進化論理論框架

  企業進化論源於進化經濟學(Evolutionary Economics),其發展歷程可追溯至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和阿門·艾爾奇安(Armen Alchian)的「企業擬生物特性」研究,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熊彼特提出,資本主義經濟是一個以技術和組織創新為首要特徵的演化的動態系統。現代的進化經濟學家們批判地繼承了熊彼特的基本觀點,並將研究的範圍擴展到了許多被熊彼特本人所忽略的領域,其中之一,就是提出了企業具有類似生物進化的演化思想。但這種思想並沒有進入經濟和管理領域的主流。這主要是由於在經濟學和管理學誕生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人們習慣於用線性和理性主導式的思維,對經濟現象和管理實踐進行詮釋和指導,認為通過運用數學工具和經驗模型,可以將企業發展的機理揭示出來,繼而變不確定性為確定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內在管理要素呈現出來的巨大多樣性、市場環境的非均衡特性和大系統中的高度不確定性,對企業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甚至決定性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大環境的適應能力,成為決定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主導力量。在這種背景下,企業進化論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逐漸佔據了一定的學術空間並被工商界應用。

  1982年,理察·R·納爾遜(Richard Nelson)和雪梨·G·溫特(Sideny Winter)的《經濟變遷的深化理論》問世,標誌著企業進化論的基本理論框架已開始逐步完整。納爾遜和溫特認為,企業的成長是通過類似生物進化的三種核心機制,即多樣性、遺傳性和自然選擇性來完成的。組織、創新和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y)等對企業成長影響至深,市場環境提供企業成長的界限,這一界限與企業存活能力和增長率有密切關係。納爾遜和溫特在企業生物相似性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模擬生物的企業研究模型,該模型特別強調「慣例」(知識遺傳和繼承)、「搜尋」(企業適應和慣例變異)和「市場選擇」在企業演化過程中的作用。

  「慣例」是企業持久不變的行為特點,其深深植根於企業的一切思維和行為中,是可以遺傳和繼承的。慣例既對短期行為(如企業的某次營銷活動)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徵產生影響,又對企業長期行為(如基本競爭戰略的選擇或投資風格的確立)產生根本影響。但慣例並非一成不變,企業進化論也考慮到它受環境和隨機因素的影響,否則進化也就無從談起。 「搜尋」指企業旨在改變其現存狀態的行為。搜尋與慣例相關,搜尋的結果可能導致現有慣例的改變,或者新慣例代替舊慣例,或者增加了新慣例。這種搜尋導致慣例改變的特點正體現了進化的本義。透過搜尋,企業可以剔除內部的缺陷或模仿優秀企業的慣例,以實現自我創新或更新,使得企業得以進化。

  「市場選擇」類似於進化論中「適者生存」的規律,市場決定著企業盈利與否和強大與否。企業通過慣例和搜尋,做出相應選擇和決策行為;而市場將自動判斷企業行為,並將行為錯誤的企業淘汰出局。這種慣例、搜尋和市場選擇的相互反饋機制,導致了企業隨時間演化(即進化)。從這種意義上說,企業進化可以解釋為慣例變遷的過程,而搜尋與市場選擇則是企業進化的機制。

  企業進化論同時還運用系統論闡釋了企業進化的內在動力。這種動力行為可以被概括為「需要—問題—能力」的基本模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現實狀態與願景或目標間存在差距,這種差距表現為一種對資源或能力的需要,而需要的具象則是問題,問題激發動力,對問題的解決就是能力得以培育和強化的過程。企業自組織系統的動力,來自企業內部競爭與協同的相互作用。企業內部子系統間的競爭,把企業推向非平衡狀態,這正是系統實現自組織的首要條件。企業內部子系統間的協同,則在非平衡狀態下使得某種行為的影響力量被放大而處於支配狀態,從而使之佔據優勢地位,支配企業進化的整體方向。比如,企業內部人員培訓、營銷活動、R&D等各種活動對資金的需求,使得各部門處於非平衡的競爭狀態,通過通盤運用財務管理或戰略管理等手段,企業將形成一種各部門協同後的資金分配方案,最終決定對某種行為(如R&D活動)提供主要資金支持。這種決策行為的結果使企業沿支持行為方向的能力得到培養,進而企業在整體上沿此方向進化。

    DNA進化中的七類企業

  企業的戰略、創新、執行力、文化等問題,無不植根於企業DNA的不同特徵之中。通過對企業DNA進行剖析,加裡·尼爾遜等人把企業分成了七類,即韌力調節型、隨機應變型、軍隊型、消極進取型、時停時進型、過度膨脹型和過度管理型。其中,前三類企業的DNA儘管各有優缺點,但都屬於比較健康的;後四類型企業的DNA屬於亞健康甚至不健康。這七種類型相當於生物進化至今所形成的物種。這些類型既是企業進化至今的現態,也是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的暫態。

  

(責任編輯:李瑞)

相關焦點

  • 施煒:《企業進化》奧秘!
    施煒:進化是生物學概念,意思是生物界的生物種群在競爭環境下適者生存的演變。企業組織是一個生命體,其成長變化的過程和機理,用進化模型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第一,進化是物種與環境互動的產物。在當下不確定時代,企業戰略的核心主題是如何應對環境變化;第二,進化是一個超長期過程。對我國企業來說,目前急需以長期視野對待生存發展問題;第三,進化意味著基因變化甚至突變。
  • 8MSaaS:了解項目管理,從這四個基本要素開始
    項目要素一個成功的項目經理必須同時管理項目的四個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是相互關聯的。如項目範圍是以預算70萬元建造一棟容納三個小部件的建築物,則項目經理應做到這一點。如果將範圍變更為四個小部件的建築物,則項目經理必須在時間、金錢和資源上進行適當的變更。資源理解和管理資源涉及三個方面:人員、設備和材料。
  • 施煒發布新作《企業進化:長期戰略地圖》揭示中國企業進化奧秘
    對我國企業來說,目前急需以長期視野對待生存發展問題;第三,進化意味著基因變化甚至突變。對企業組織而言,內在的文化因素、結構因素需在各種挑戰面前不斷變革和選擇。與自然界生物無目的、非幹預性進化不同,企業的進化,在人的主體、能動因素作用下,是有目的、有方向的;是需經過人為幹預的。幹預的主要方式就是執行一整套算法,即指令和步驟。6.
  • ...總裁陳強兵:數位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沒有意識的企業將被淘汰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兼總裁陳強兵陳強兵在談到商業創新時表示,商業創新一個很主要的要素是數位化轉型,就是企業的數位化。今天我報告的主題是「從信息化到數位化,從ERP到BIP幫助企業商業創新」,談到企業商業創新,談到企業的發展,我想我們所有的企業都面臨一個共同的課題,就是基業常青,這是所有的企業家傳承的夢想,特別是在浙江民營企業尤其發達的地區,談到基業常青,我想所有的企業要做到基業常青,第一,始終踐行自己的使命和核心價值觀,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初心不變。
  • 企業進化—危機路線圖
    企業進化過程中經歷的四種典型企業形態,體現了企業的四個生命歷程:初建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而在每個企業形態又經歷一個生命周期,也分為初建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階段,下一個形態的初建期與上一個形態的衰退期連結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進化過程,如果未能延續下去,則企業形態演變終止,這即是企業生命周期規律,也是企業進化規律。
  • 基因治療領域優質企業盤點(國內篇)
    國務院曾出臺《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說明開發新型抗體和疫苗、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生物製品和製劑的重要性。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布局基因治療領域的相關企業持續增長,自2012年的70餘家增長至目前的130餘家。
  • 企業三表解讀—會計6要素和偉大的會計恆等式
    在《財務體系》《老闆利潤管控》《財務軍團》等課程中講過,會計的6個要素是構成帳務體系和報表的基本基石,它的偉大性以及所蘊含的哲理很耐人尋味,這六個要素構成了一個「恆等式」,這個「恆等式」決定了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的基本結構和邏輯關係。因此我把會計的6個基本要素的關係概括為「偉大的恆等式」。可見這個恆等式在財務體系中的重要性。
  • 陳春花:形成協同效應需要重構企業邊界
    形成協同效應的第一步,就是重構企業邊界。01 數位化時代,企業要打開邊界企業邊界(enterprise boundary)是企業組織結構的基本特徵之一,它是指企業以其核心能力為基礎,在與市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經營範圍和經營規模,其決定因素是經營效率。
  • 打造優質企業生態鏈——對話新鴻地產掌門人李金傑
    從無到有,短短5年時間裡,作為地產圈的「新秀」,新鴻地產交出的答卷是:累計開發50個項目,總開發面積達600萬方,交付面積超過300萬方。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掌舵人的頂層設計,新鴻董事長李金傑先生獨家分享了其打造企業優質生態鏈的三大秘訣,也讓我們窺見了這家企業的發展之道。
  • 網際網路企業基因決定論哪兒錯了?
    騰訊做雲計算的,甚至先打一百萬讓企業遷移數據進來,但整個企業做服務是完全跟不上的。騰訊是個對社會沒危害的公司,但微信後是否還有驚喜,就不好說了。吳軍認為騰訊做不出搜搜是因為騰訊沒有搜索基因。吳軍的言論受到了許多網際網路人的批判。有人質疑:「華為是個做運營商業務的,典型的TO B企業,如今做到了手機市場第一,你敢說華為沒有TO C基因做不成?」
  • 2012年7月浙江自學考試企業文化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0.西方管理學中的行為科學理論誕生於20世紀( )A.20年代 B.30年代C.40年代 D.50年代11.在《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中提出了管理要素或管理職能理論的是( )A.韋伯 B.馬克斯C.法約爾 D.亞當斯12.對接顧客文化需求的基本原則是( )A.以企業為中心 B.以效益為中心
  • 知覺的四個基本特性詳解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知覺的基本特性作為重點考察知識出題的頻率非常高,但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很多同學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誤解,下面老師將對知覺的四個基本特性進行整理和解釋,希望同學們能夠結合例題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知覺指的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認識和把握,在知覺過程中,有以下四種基本特性。1.
  • 車用尿素設備淮安優質廠家設備基本要素
    車用尿素設備淮安優質廠家設備基本要素 ,「vpkgs」   車用尿素設備淮安優質廠家設備基本要素  過濾過程不發生變化,無需加熱,能耗低,無需添加化學試劑,無汙染,是種節能環保的分離技術。
  • 04年《企業經營戰略概論》模擬題(3)
    .企業經營的對象包括既從事多種不同產品的生產和經營,也從事各種生產要素的經營,並跨行業、跨地區經營。企業家是企業的高層領導者,不同於一般管理者,他們的主要工作和職責( )  A、擬定和選擇戰略方案  B、組建實施戰略的骨幹隊伍  C、有效組織實施戰略方案  D、確定基本的協調和控制制度  E、提供諮詢建議  4.
  • 全國2011年4月自學考試企業文化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劉向在《說苑·指武》中說:「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 野外生存最重要的四個基本要素是什麼?
    下面就說說野外生存最基本的四大要素是什麼。一、水水是我們生命最重要的組成形式,離開食物可以存活七天左右,離開水堅持三天都難。人體缺水會產生一系列反應,所以在野外挑戰首先要找到可飲用的水源,如果沒有穩定的水源,可以嘗試人工自然界取水,有了水才會有生存的保障。
  • 博碩光華「美師美課」——企業培訓體系的重構與進化賦能企業新發展
    2020年11月12日下午,廣東博碩光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隆重舉辦了《「美師美課」——企業培訓體系的重構與進化》的沙龍活動,博碩光華創始人劉麗、博碩光華執行總經理、結構化目標管理教練趙能祥、講師學院青藍分院執行院長唐巨興、邏輯思維專家段小鵬、某知名上市企業集團培訓發展經理黃卓威等大咖老師與眾多HR管理者共同交流探索企業培訓體系的重構與進化。
  • 為什麼企業會衰亡,而城市很少會?
    我們常用的「公司的基因」、「種子期/成長期企業」等種種描述,似乎也總是在賦予公司以人格、以生命。城市、企業等社會組織和生物體,是否擁有某種相同的基礎屬性?所有生命體背後有沒有一條一以貫之的理論?理論物理學家Geoffrey West給出了肯定的回答:規模法則(Scaling Law)。
  • 企業成功的數位化轉型戰略的6個要素
    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都在推動企業改變其工作和運營方式。新技術、新數據類型和新見解一直在不斷湧現,幾乎為每個企業帶來了挑戰和機遇。但是,新興技術天生就令人不安,並且如果沒有強有力的領導和深思熟慮的戰略,可能會引起衝突並降低業務績效。顯然,僅憑技術不足以實現真正的數位化轉型。取而代之的是企業應該如何更好的應用新技術,如何擁抱整合新技術。
  • 開園5年,海洋科學城入駐企業近千家 基本打造完成四大基地
    開園5年,海洋科學城入駐企業近千家 基本打造完成四大基地 2020-11-25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