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告訴你,緩解「分離焦慮」,這些常見的方法都是錯的!

2020-12-06 米粒媽頻道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

上周幼兒園已經陸續開學了,網上流傳了一段視頻:入園第一天,第一次離開家的小朋友們在幼兒園各種花式大哭,哭聲震耳欲聾,臉上眼淚一把鼻涕一把的。

讓人看得是又好笑又心疼。

米粒媽的各種群裡也炸開了鍋,有的媽媽說:「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甚至直接哭到嘔吐,我的心都快碎了。」

還有的媽媽說:「好不容易把孩子塞進去了,視頻裡看孩子自己一個人坐在小板凳上抹眼淚,我也哭了。」

一到開學季,「分離焦慮」就立馬成為了家長們最頭疼的事情,好多緩解分離焦慮的辦法也開始流傳起來,米粒媽自己也看到了很多所謂的「高招」。

但恕我直言,我覺得大部分的方法,都很不靠譜,甚至是大錯特錯。

米粒入園之前,我也焦慮過很長的時間,尤其米粒非常非常粘我,我很怕他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於是我也看了各種各樣「主流」的緩解分離焦慮的方法,但最終,我都反其道而行之了。

也正是因為我沒有生搬硬套那些理論,而是真正從小朋友的內心需求出發,真正從孩子的角度是緩解分離焦慮。

所以米粒最後入園的時候,表現得非常好,每天都是早上高高興興去,晚上蹦蹦跳跳回,沒有出現大的情緒波動。

首先,不過分提前洗腦「該上幼兒園了」。

絕大多數家長,都會在孩子入園前半年甚至更早的時間,就開始準備好各種繪本甚至動畫片,提前給孩子「洗腦」:寶寶你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快看幼兒園好棒棒哦,你肯定會喜歡的。

我朋友更誇張,她家光是幼兒園的繪本就有三十多本,天天輪番給孩子講,最後孩子入園的時候,撕心裂肺哭了一個多月。

其實真的沒必要。

米粒入園之前,我也給米粒買了兩三本幼兒園相關的繪本,但講述的時候,就像講其它繪本那樣平淡,不會刻意給米粒強調,只是讓米粒對幼兒園有個大概的印象就好。

試想,如果我們是兩三歲的孩子,最愛的媽媽天天來來回回告訴你:你馬上上幼兒園了,幼兒園裡有老師,有別的小朋友,但是媽媽不能陪你去,爸爸也不能陪你去,你只能自己去。

我要是小朋友我嚇都要嚇死了好嘛:幼兒園到底是個什麼鬼地方,我才不要去。

我沒有過分和米粒強調幼兒園的各種細節,這讓米粒對幼兒園既有一點熟悉,又充滿了好奇,引著米粒自己去探索。

米粒上幼兒園的前幾天,回來一直跟我興奮的講他發現的幼兒園的各種小細節,還說,跟故事書裡很像呢。

提前用繪本或講故事的方式簡單的給小朋友做幼兒園的科普是非常好的方式,但千萬不要過分洗腦,不要過分渲染,不要過分強調,免得讓孩子「提前進入恐慌期」。

其次,由最親近的人接送孩子。

米粒上幼兒園之前,我和米粒爸私下溝通了很久,到底由誰接送。

網上很多攻略都會告訴你,為了減少孩子的哭鬧,由跟孩子不親的人接送比較好。

但我和米粒爸覺得,這樣做並不完全正確。

米粒第一天入園的時候,是米粒爸送去的。

說實話,我確實怕由我去送的話,我們娘倆肯定要在幼兒園門口哭成一團的,所以先由米粒爸打頭陣。

但米粒出門前,我非常非常認真的抱緊了他,告訴他:「米粒今天要去上幼兒園了,但是媽媽要上班沒辦法送米粒了,讓爸爸送你去吧,但是放學的時候,媽媽一定會去接你的。」

米粒爸說,米粒到了幼兒園門口,只是很小的情緒波動了一下,撇了嘴,眼淚在眼睛裡打了個轉轉,就進去了。

等到米粒放學的時候,我早早的就等在了幼兒園門口,米粒一出門就朝我飛奔過來,撲進了我的懷裡,然後像個小鹿一樣拱拱我:「媽媽,你來接我真好。」

小朋友第一次脫離父母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他們本身就會有一種「被拋棄感」。他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恐懼和害怕的。

所以,不要單純為了讓孩子不哭,而選擇讓跟孩子關係很冷淡的人來接送。

如果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緒,那麼送的時候,可以讓關係稍遠一些的家人送,但接的時候,最好由跟寶寶關係最好的人來接。

經歷了一天的分離,寶寶出幼兒園第一時間就可以抱到最親近的人,對他們小小的心靈來說,一定是莫大的安慰。

第三,不「哄」孩子上幼兒園。

我在接送米粒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件趣事,就是很多家長,很喜歡「哄」孩子上幼兒園。

漂亮話是張口就來:

「寶寶你乖乖上幼兒園,放學了給你買糖吃。」

「寶寶你跟老師進去,幼兒園今天有新玩具了。」

「寶寶你先進去啊,奶奶去買點菜就來。」

……

「哄」這個方法,其實真的很不好,只能解決進幼兒園門那一剎那的問題,但卻留下了非常多的隱患。

當孩子進去了之後,發現幼兒園既沒有他們的想像中的美好,家人也沒有踐行對他們的承諾的時候,他們反而會因為受到了欺騙而更加不願意上幼兒園。

要說起來,我還真的從來沒有為了讓米粒快一點進到教室而「哄」過他。相反,在上幼兒園之前,米粒爸還和米粒正式的來過一場man to man的談話。

米粒爸爸告訴米粒:「上幼兒園是因為你長大了,是大孩子了。你去上幼兒園,就

像爸爸媽媽需要去上班一樣,我們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爸爸媽媽努力工作,而米粒要好好上學,我們一家人一起成長。」

米粒很快就坦然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幼兒園有小朋友哭的時候,他還像模像樣的去安慰人家:「我們是大孩子了,不哭了,要乖乖上幼兒園,爸爸媽媽才能安心工作。」

老師還專門跟我說,感覺米粒就跟個小大人似的。

其實這話說的很對,當我們把孩子當做「小大人」,平等的和他們交談效果,往往比把他們當做小孩子「哄」要好得多得多。

最後,放學了,就放下了。

很多家長很喜歡在幼兒園放學之後,追問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各種細節。

當孩子說到開心的事情,家長們就跟著附和:「對啊對啊,你看幼兒園多好玩,明天我們還去。」

如果孩子說到不開心的事情,一方面家長心裡犯嘀咕不說,孩子又相當於把傷心事給回憶了一遍。得嘞,更傷心了,第二天更不想去了。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放學了,就放下了。

米粒剛上幼兒園那幾天,爺爺奶奶總想從米粒嘴裡套話,知道米粒吃了什麼,玩了什麼,老師好不好。

其實真沒必要,現在不管是照片也好,視頻也好,或者和老師的交流也好,我們都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真實狀態。

除非孩子主動願意交流,否則沒必要想法設法從孩子嘴裡套話。

尤其是對於分離焦慮比較嚴重的孩子來說,越問他,他回憶起來的不開心會更多。

每天米粒放學後,我和米粒爸接上他,第一句話就問:「米粒,想去哪?」

米粒有時候想去騎滑板車,有時候想去書店看繪本,有時候想去遊樂場,但不管他想幹嘛,我和米粒爸全部都答應,通通都滿足。

那段時間,放學時光總是我們一家人最歡樂的時光。

對於米粒來說,幼兒園就是他日常生活的一個步驟而已,放學了,還是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做各種有趣的事情,一起玩一起笑,生活沒有因為上幼兒園而發生巨大的改變。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反而更願意和我們分享幼兒園的各種事情,嘴裡一直不停的叨叨著:「幼兒園也有這種……」「老師今天說了……」

一舉兩得。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英文和數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相關焦點

  • 如何讓自己不那麼焦慮?(附六種緩解方法)
    下班了,但是手頭還有那麼多工作,焦慮;工資上漲的速度趕不上消費的速度,入不敷出,焦慮;孩子、工作不能兼顧,焦慮……似乎焦慮已經成為的我們生活中的附屬品了,與我們的生活分不開了。那我們到底要怎樣擺脫焦慮的情緒呢?我試著根據自己的經歷總結了幾個方法。
  • 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緩解分離焦慮,這9本繪本推薦親子閱讀
    不過有位熱衷於正面管教的媽媽說,這些引導詞都是:不許、不行,儘量不要給孩子說「不許」更為好些。我認為,正面管教方式用積極正面的詞語引導孩子行為,如果父母在親子閱讀的時候,能夠把這些「不許」的行為換成正面引導的詞彙更好,但並不是說「不許」就完全禁止出現在給孩子的行為規範中。
  • 親身經歷告訴你!
    祛皺手術的風險過高,很多人都不願意也不敢嘗試,相比較而言,外敷祛皺產品就容易操作多了。不過祛皺的產品可靠性和效果也是讓不少人猶豫不已。  祛皺產品,是我成功祛皺的希望,被皺紋問題困擾了三年的我,2019年成功恢復了美麗。其實我曾懷疑過祛皺產品靠譜嗎?但是我現在可以告訴大家靠譜!真的靠譜!
  • 當心貓咪分離焦慮症,緩解焦慮症8個辦法
    相信你們都已經有出行計劃了,不知道你們家貓咪有什麼安排,是當留守兒童嗎?那家中還有人照顧嗎?如果沒有,你家貓會分離焦慮嗎?分離焦慮怎麼辦?您可以通過以下9種方法減少貓的分離焦慮。一、尋找可信賴的朋友或親戚上門或者寄養如果你不在身邊,那麼對你的貓咪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他們熟悉和信任的人。和你的貓呆過一段時間的朋友或親戚會成為你外出時貓咪最好的伴侶。可以讓他們來家裡住或者把貓咪送上門,但是要確保他們知道你的貓的需要,包括餵食鏟屎和特殊的藥物安排。
  • 親身經歷告訴你
    變老是你的身體機能在走下坡路,順帶著你的面部也開始出現皺紋。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經常運動的人都不怎麼顯年紀,所以娛樂圈才有這麼多凍齡的男神女神。運動可以增加心肌力量,使得心臟變得沉穩有力。跑步過程中流出的汗水,可以將身體裡面的毒素排解出來,所以跑步後會覺得身體很舒服,只有身體保持年輕,我們的面部才能看起來年輕。
  • 如何幫寶寶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不是孩子膽小,愛黏人,而是孩子的分離焦慮期到了。 這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如何才能讓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 1、給孩子一個緩衝期 因為重返職場或其他原因要和孩子分開時,應該給孩子一個緩衝期。
  • 誰來緩解「方艙醫院」內的群體性焦慮!
    不過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大量輕症和疑似病人聚集在一起,這樣會引發一些群體性焦慮。有湖北朋友發來方艙醫院的視頻,在視頻中會有些人因為產生恐懼情緒對工作人員發洩的行為,其實這無可厚非,面對疫情災難,工廠停工,物流受阻,中國的公私事業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社會無法正常運轉,武漢市封城,湖北省幾乎等於全省封省。
  • 你知道腎結石可以溶解嗎?親身經歷告訴你……
    腎結石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的一段親身經歷。血尿酸指標高,一般會導致痛風,我卻不是,雖然指標高居七八百,卻是走腎路,產生腎結石。在過去幾年裡,每年夏季,我都被腎結石嚴重困擾。每次發病後,我火速趕往醫院,輸液、止痛、碎石,應試盡試,應治盡治,但每次都療效甚微,直到通過大量飲水、鍛鍊和經受疼痛,結石才在幾天後慢慢流出體內。幾年的結石治療,醫院換過好幾家,治療方法大同小異。有一次,我換到三零一醫院,醫生了解我的結石特性後(酸性),給我開出一個自費藥方:一劑德國進口藥,試圖溶解結石。回到家,我按要求吃了一個月,來到醫院進行B超檢查。
  •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焦慮?如何緩解焦慮?
    焦慮的人焦慮是目前社會性的話題,無論是事業有成的經理,還是背著書包上學的學生都被焦慮纏繞著,如何正確看待焦慮問題,緩解焦慮是大部分「社會人」最大的困擾。何為焦慮?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分為現實性焦慮和病理性焦慮,而今天討論的是現實性焦慮。焦慮是一種情緒體驗,具有短暫性和主觀性。是可以通過一些手段緩解或者解除。焦慮因何產生?
  • 衰衰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衰衰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衰衰突然對幾何圖形燃起了興趣,虛心的向學霸臉臉請教,圓形如何六等分,於是衰衰的虛心求教的行為讓臉臉大感意外,平時根本不學習的衰衰居然會問出關於學習的問題,所以臉臉耐心的給衰衰講解了使用量角器把圓形六等分的方法,卻不料衰衰一把搶過量角器開始量起了披薩,這樣的行為讓臉臉大失所望,實際上衰衰一開始提問就是為了計算披薩有沒有平均的六等分,然後丈量之下的衰衰發現圓形的披薩並不均分
  • 所有人都適合嗎?32歲女子的親身經歷,告訴你
    很多男生都會嘲笑女生,說她們一直都只是說說而已,想減肥就是不運動,還喜歡吃,結果就是嘴上喊著減肥,然後越減越肥,雖然這話不中聽,但是不愛動也是大多數女性的常態,輕斷食減肥法就打著「不運動」「適合懶人」「快速變瘦」的旗號,開始越來越火,很多人看了宣傳的效果之後,都忍不住動心。輕斷食是什麼意思?
  • 奮豆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同學們大家好,鬼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各種稀奇古怪的離奇故事同學們認為恐怖嗎,還是說嚴厲的老師在訓斥同學們的時候更加可怕呢,奮豆為了證明這個問題,於是親身體驗了一次兩者帶來的感覺。星太奇:鬼故事和老師誰更恐怖?
  • 灰媽的親身經歷告訴你
    我來說說我的經歷,你自己分析看。灰媽本科是音樂學院畢業的,對音樂,那是相當熱愛。平時就有聽古典音樂的習慣。我整個孕期,每天都會有大量時間在聽音樂(用音響,不是耳機)。對於古典音樂,灰媽特別偏愛巴赫的作品。因為巴赫是給上帝寫音樂的人,他的音樂作品中,經常能帶給人寧靜、神聖,經常能感受到上帝之光的輝煌,也經常能給人以漂浮在雲端的舒適感。整個孕期,灰媽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聽巴赫的。
  • 分離焦慮和安全感有啥關係?有交集也有區別,這個年齡是分割點!
    可並沒有那麼多的全職媽媽,能夠時時刻刻陪在寶寶身邊,養育寶寶成長,為了生活為了生計,大部分寶媽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出去重新工作貼補家用,如此就寶寶就會很難過,很傷心,隨之而來的也是那說不清道不明的分離焦慮。分離焦慮和安全感有啥不同?
  • 治療焦慮症五大絕招,輕鬆減輕焦慮情緒,焦慮症患者必看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焦慮症,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強烈並且持續的擔憂和恐懼。如果您患有焦慮症,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治療。那麼除了服用藥物和接受心理輔導,我們自己如果改善焦慮的情緒呢?今天我將親身實驗的非常有效果的五大方法推薦給大家。
  • 親身經歷者告訴你!
    我們希望,所有人都能看看下面這些真實經歷、親身見聞,它們也許能讓在你面臨誘惑時,稍微停一下腳步,免墮毒淵。我吸食冰毒三四年了。最近在戒毒。說戒斷冰毒身體不會難受的簡直是扯淡。剛開始的時候會頭疼流鼻涕胸悶。非常難受。靠左匹克隆晚上才能睡那麼幾個小時。由於毒品,我的指甲像竹子一樣,全是節和豎條紋,心率不齊,舌頭和嘴裡大塊大塊的潰瘍,尤其是舌頭,爛的像地圖一樣。
  • 焦慮?抑鬱?益生菌可以幫助你
    近日,來自英國布萊頓和薩塞克斯醫學院的科學團隊便通過研究證明,攝入改善腸道有益細菌(統稱為益生菌)分布的食物確實可以幫助緩解焦慮和抑鬱。研究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
  • 農村養殖都有哪些騙局?我把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有類似情況別上當
    導語:農村養殖都有哪些騙局?我把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有類似情況別上當。 當我向對方說明個人的情況,和有意向其取經學習的動機時,對方毫不猶豫地告訴我說隨時可以到她的基地去參觀學習。這個養蛇基地離我家並不太遠,隨即我就打車過去了。
  • 7年做了6個副業的人,親身揭秘爆款文沒有告訴你的副業真相
    可是人人都能做網紅嗎?退一步說,真做了,能賺多少?投入產出比划算嗎?就讓我這個七年做了N個副業的人,用親身經歷來告訴你那些10萬+沒有告訴你的副業真相。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胡不歸。新能源汽車從業者,資深智力答題節目選手,這是一個有趣的人。微博@H胡不歸X,微信公眾號胡不歸(id:hubugui222)。
  • 與嬰兒和狗一樣,貓也容易產生分離焦慮
    (一)大多數貓都與人類關係緊密和狗一樣,貓在與人類的依戀上也表現出社交靈活性,大多數貓都安全地依附在主人身上,並將其作為一種新環境中的安全依靠。與具有安全依戀表現的嬰兒和狗相似,貓在短暫離開主人,進入陌生環境後,貓會有一定的焦慮,當它們主人再次出現時,它們很快就會回到對周圍環境放鬆的探索中,而沒有安全感的貓在照料者返回時要麼過度依附於他或她,要麼避開他或她。貓與主人的結合方式與嬰兒驚人地相似。在人類中,65%的嬰兒安全地依附於他們的照顧者。而大約65%的貓都安全地依附於其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