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正在部署無電池定位系統——水下反向散射定位(UBL)
全球定位系統(GPS)如今廣泛應用於航運、導航和廣告等領域,人類已經很難擺脫其「掌控」。這種基於無線電波技術的導航系統正悄悄改變世界,然而,它並沒能改變海洋——無線電波在水中會迅速瓦解。因此,人們常將聲波作為海底通信、數據傳輸的有效載體
。可是,發送聲波的設備通常需要搭配電池,電池體積龐大、壽命較短且需要定期更換,給聲波傳輸帶來諸多不便。
那麼我們能夠「拋棄」電池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給出了肯定答覆。
techxplore.com網站當地時間11月2日報導,MIT媒體實驗室信號動力學組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無電池定位系統:水下反向散射定位(UBL)。
UBL自身不會發射聲波信號,而是從環境中反射調製信號,因此,它能夠以「零能耗」模式為使用者提供位置信息。
Fadel Adib是該項目的研究人員,他的團隊嘗試將此前用於低功率聲波信號的壓電材料引入聲波設備。壓電傳感器可以利用自身電荷,選擇性地將部分聲波反射迴環境中。而另一接收器則負責將反射序列(即反向散射)轉換為二進位模式,最終反饋海洋溫度或鹽度等信息。
原則上講,該技術也可以用於提供位置信息:觀測單元可以發射聲波,記錄聲波從壓電傳感器反射到觀測單元的時間。通過計算,我們便可獲知觀察者和壓電傳感器之間的距離。
然而在實踐中,這種反向散射的時間測定極度複雜,因為海洋宛如一個巨大的回音室,各種背景噪聲會對測定造成嚴重幹擾。
研究人員利用「跳頻」解決了反射問題——觀測單元發送一系列不同頻率的信號,由於每個頻率信號的波長不同,所以反射聲波以不同相位回到觀測單元。結合時間和相位信息,觀察者可以確定自身與跟蹤裝置的距離。
跳頻方案在深水模擬實驗中顯示了可行性,但研究人員還需要額外的保障來排除淺水區噪音幹擾。為此,他們不得不降低比特率,以延長每一信號的發送間隔時間。在淺水區,研究人員必須將比特率降低到100比特/秒(深水為2000比特/秒),才能從跟蹤器獲得清晰的反射信號。
然而,降低比特率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為精準跟蹤移動物體,研究人員實際上需要較高的比特率。目前,Adib團隊正在努力改進UBL技術,試圖解決這種不同目的所需比特率之間的矛盾。
未來,UBL也許能夠成為海洋保護人員、氣候科學家和軍事工作人員的重要工具。
科界原創
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來源:第19屆ACM網絡熱點專題研討會
原文連結: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0-11-underwater-powered.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