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號沉船上打撈出三件文物,破解了文物界的一個難解之謎!

2021-01-19 歷史店

自西漢,「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打開了中國對外交流的通道,一直到唐宋時期,隨著西方國家對絲綢,茶葉和瓷器的需求日益增大,中國也迎來了對外貿易的「黃金時代」;然而,由於航海技術的相對落後,導致了一些商船在複雜的海域就容易發生事故,因此沉船事件也不斷發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黑石號」沉船,因為它破解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繼續看小編的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黑石號」沉船在1999年被成功打撈,沉船的位置在中國南海最南端和爪哇海北端交接的勿裡洞島附近,現在屬於印度尼西亞,而它的發現也十分有趣。在印尼地區,人們流傳著一個傳說: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之間的海域埋藏了一座寶藏,但是一直都沒有被人找到。

一天,一位叫沃特法的德國商人,從他的印尼工人哪裡聽說了這個神秘的傳說,當時又恰逢沃特法遇到金融危機,於是他就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帶著專業的潛水人員來到這片海域開始探尋寶藏的下落,經過一年多的苦苦尋找,終於在1998年有了希望;也許是耶穌對他的眷顧吧,傳說中的寶藏被他找到了,就是今天的「黑石號」沉船。

經過專家的鑑定,這是一艘中國唐代的商船,從造型上來看屬於阿拉伯縫合船;船體保存完整,只有船底有破損,推測是由於觸礁沉船,而時間大約在9世紀上半葉。沃特法從「黑石號」沉船中發現了大量的金銀銅器,還有高達67000多件的中國瓷器,而且大部分都是瓷器中的精品,尤其是3件完好無損的唐代青花瓷盤。從博物館的實物來看,盤子直徑約20釐米,邊沿外翹,均勻間隔有四個類似飛鳥的繪畫,盤子底部是如松樹枝一般的深藍色彩繪圖案,而且這些釉料繪製的線條還十分不均勻。總的來看這三件青花瓷盤可以用粗糙和簡陋來形容,但它卻是目前為止中國最早最完整的青花瓷,也可以說是青花的祖宗。它不僅是稀世珍寶,而且還破解了一個中國文物界的千古謎案!到底是什麼謎案呢?說來也十分有趣。

這個讓文物界專家和學者們爭議了將近百年的謎案就是:青花瓷起源於唐朝還是宋朝?對我們普通讀者來說,這個問題經常會被一筆帶過,統稱為:青花瓷起源於唐宋時期;但是整個唐宋時期從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時間跨度有六百多年;顯然,文物界對著說法是不買帳的!目前學界所僅有的唐青花和宋青花也多為殘片,而且史料的記載也不全,因此大家各執一詞,也都「有理有據」。好在現在這個謎案解開了,這3件完整的唐青花瓷就說明了青花瓷起源於唐朝,但唐朝的青花瓷處於濫觴期;到了宋朝,由於受到技術的限制,青花瓷也沒有完全的發展起來,一直到元朝才出現成熟的青花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

目前,「黑石號」沉船打撈的文物全部被收藏於新加坡博物館,是2005年由新加坡「聖淘沙」機構以3000多萬美元購入的,雖然中國學界也參與的這次商業活動,但是很遺憾與這批千年之前的珍貴文物失之交臂,小編希望在將來還有機會,可以把它們都「接回家」。

相關焦點

  • 我國東海打撈4艘英國沉船,全是圓明園文物,英國卻厚著臉皮討要
    曾經的圓明園體現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同時還汲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而且整體上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不愧是當時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園林,不僅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也少有可以與之匹敵的。
  • 沉睡海底千年的「黑石號」文物展開唐代海上絲路圖卷
    這次上博的「黑石號」展覽經雙方商議,新加坡方來展一共168件/組展品,包括陶瓷器140件,金銀器11件,銅鏡5件,還有其他類文物12件,其重量級、精品級的文物幾乎傾囊而出。而上博藉此機會也悉數拿出館藏品,並向國內其他博物館及機構借展,總數達80件之多,將與「黑石號」展品密切相關、可資比對的文物一網打盡,共同呈現。這種開放式的「黑石號」展覽只有在中國才能實現。
  • 沉睡海底千年的「黑石號」文物,展開唐代海上絲路圖卷
    這次上博的「黑石號」展覽經雙方商議,新加坡方來展一共168件/組展品,包括陶瓷器140件,金銀器11件,銅鏡5件,還有其他類文物12件,其重量級、精品級的文物幾乎傾囊而出。而上博藉此機會也悉數拿出館藏品,並向國內其他博物館及機構借展,總數達80件之多,將與「黑石號」展品密切相關、可資比對的文物一網打盡,共同呈現。這種開放式的「黑石號」展覽只有在中國才能實現。
  • 1200年後榮歸故裡,上海博物館特展,黑石號「寶曆風物」
    上海博物館在辦一個有關「黑石號」的特展,你們知道嗎?反正我是前幾天在飛機上的雜誌上剛看到,今天就特地趕去上海博物館一探究竟。「黑石號」是什麼?它是一艘沉船,一艘9世紀的阿拉伯貿易商船。黑石號沉入海底之時,定不會想到自己要在深海裡沉睡12個世紀之久,才能被打撈上來。船上的貨物不曾到訪阿拉伯,卻又被送回了故鄉。參觀此次「寶曆風物」特展和以往主題展覽都不一樣。
  • 阿波丸號沉船和張獻忠沉銀之謎:至今已打撈一萬多件!
    說起寶藏,很多人都願意為之拼一把以求瞬間暴富,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國近現代的兩大寶藏之謎,就是大家熟知的「阿波丸號」沉船和張獻忠沉銀事件。說起阿波丸號,相信大家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艘船的來歷了,但放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艘船的名聲可謂是家喻戶曉。這是為何呢?
  • 硬貨:黃金列車藏寶藏 海底沉船文物值大錢
    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南海一號」:沉船上或有6萬件南宋文物除了戰爭中財富轉移所形成的寶藏之外,更多的寶藏是因天災而被銷聲匿跡。1987年,南宋沉船「南海一號」就是這樣一處海底寶藏。發掘現場出土了大概900多件瓷器、約120件金器,數千枚銅錢和少量的動物骨骼,後經考古識別,這些瓷器主要產自江西景德鎮窯系、浙江龍泉窯系、福建德化窯系等東南沿海地帶。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技術總監孫鍵說,「這艘古沉船上的文物種類豐富、數量龐大,可能有將近6萬件,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出土文物的數量幾乎每天都在增加,這將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 我國東海打撈1艘日本沉船,竟有中國失蹤文物,日本卻說還給他們
    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追擊阿多丸》,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1945年4月1日,一艘名為「阿多丸號」的日本商船因為美軍巡邏潛艇的誤擊,沉沒在了中國福建東南沿海地區,而在戰後的打撈過程中,一些塵封多年的秘密也漸漸浮出水面。在二戰中交戰雙方有一則「人道主義援助」的協議,就是允許運輸救援物資的貨船在戰爭海域航行,而不受攻擊,而阿多丸號就是這樣一艘擁有「免死金牌」的日本商船。
  • 黃金列車藏山洞 海底沉船文物多
    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  「南海一號」:沉船上或有6萬件南宋文物  除了戰爭中財富轉移所形成的寶藏之外,更多的寶藏是因天災而被銷聲匿跡。1987年,南宋沉船「南海一號」就是這樣一處海底寶藏。  發掘現場出土了大概900多件瓷器、約120件金器,數千枚銅錢和少量的動物骨骼,後經考古識別,這些瓷器主要產自江西景德鎮窯系、浙江龍泉窯系、福建德化窯系等東南沿海地帶。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技術總監孫鍵說,「這艘古沉船上的文物種類豐富、數量龐大,可能有將近6萬件,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出土文物的數量幾乎每天都在增加,這將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 專家打撈古船遇兩次異象,意外揭開沉船原因
    考古隊發現古代沉船,打撈時遇到「異象」,行駛中的船突然被卡住相比於正常的考古工作來說,水下的考古更加的難以進行,畢竟,一般的水下考古均是古代沉船或是古墓被水淹沒的情況,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對於古物的影響和損失是非常的嚴重的
  • 鄱陽湖一水域30年沉船200艘吞沒1600人(圖)
    神秘的老爺廟水域(製圖)鄱陽縣進風口鄱陽湖死亡水域之謎有望破解30年沉船200艘吞沒1600人>這片水域被稱為「東方百慕達」,近期將進行專項科考近日,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確定為國家水下文物普查試點。一天「吞船」13艘鄱陽湖「百慕達」位於湖的北端江西都昌縣,在其水域的東岸上有座廟,叫「老爺廟」,當地人把這死亡之地叫老爺廟水域。據悉,僅從上世紀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近30年間,這片水域就有200多艘船隻沉沒,1600多人失蹤,生還但被嚇瘋的不下30人。
  • 日本載有40噸黃金的阿波丸號沉沒,我國打撈3年,只找到368具遺骸
    世界未解之謎,即是現在的人類無法用現有的科學技術手段,或者是現在的人類按照正常的邏輯思維能力無法推斷或者推理出的天文,自然,歷史等等現象。德國的一位作家雷納·科特·文等幾人將世界上的未解之謎編撰成了一部科普巨著,而在他之後也有人編撰了不同的未解之謎系列。
  • 考古打撈「阿波丸號」,船上沒有古代文物,只撈出368具日本屍體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海島國家,所以日本是離不開海上交通的,無論經濟或是其他的需求。中國海域的日本沉船我國的周邊海域,有很多的古代沉船,其中有很多是我國古代的貿易商船,也有很多是其他國家經過而沉沒的。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的考古學家就在福建沿海打撈出了一艘日本的沉船,名為「阿波丸號」。
  • 打撈沉船,探究力大無窮的浮力
    要打撈沉船,就得讓沉船恢復它的浮力,才能使沉船浮出水面,重見光明。現在通過下面的實驗、讓我們一起來解開其中的奧秘吧!實驗原理:知識拓展:了解各類打撈沉船的方法:我們都知道,海上的輪船體型巨大,打撈作業也就更複雜和更專業,但是基本上都會用到水的浮力和物體沉與浮的變化的相關知識!
  • 打撈海底沉船有多難?2020最熱門沙盒遊戲《ATLAS》告訴你
    而在1511年的時候,這艘船隻決定返航葡萄牙,卻在海上不幸遇難消失,成為了當時的未解之謎。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專家學者在尋找這艘船,因為「海上花號」是歷史上打撈價值最高的幾艘沉船之一。根據相關歷史資料可以得知,「海上花號」是在馬六甲海峽遭遇了風暴從而沉船的,雖說有一些軍官在風暴降臨沉船之時跳入海洋保存了性命,但是卻無法準確指出船隻是在哪裡沉沒,因為大風暴影響了視野。而就算找到了沉船位置,海底打撈的危險性也相當高。
  • 我國首次對內海內河及內湖水下文物進行全面普查
    新華社青島7月23日電(記者劉暢、董學清)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司長顧玉才日前對記者透露,包括中國內海、內河及內湖的水下文物普查已作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的一個專項在全國啟動。這將是我國首次對水下文物資源進行全國性普查。
  • 科技興局 佔領應急搶險打撈新高地——煙臺打撈局大噸位沉船整體...
    該項目申請計算機軟體著作權3項、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20餘篇,顯著提升了我國大噸位沉船搶險打撈綜合技術能力,有助於提升我國快速處置大噸位船舶遇險、沉沒等重特大事件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了海上交通安全和應急保障水平,樹立起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 專家:致遠艦文物是真正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
    據此次水下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介紹,自今年8月初考古工作開始以來,打撈出水的沉船相關文物種類有60餘種,數量100多件,它們主要分為3大類,即船載武器、船體構件以及船員生活用品。  為使文物更接近水下保存狀態,它們被放置在注滿海水的儲藏盒中。
  • 一艘價值50億的沉船,美國和日本爭相打撈,最後卻被中國撈上來了
    ,這就足以證明日本人搜刮中國文物並攜帶上了阿波丸號以運回日本,而且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遺存北京人的頭蓋骨化石也極有可能在阿波丸號。打撈人員下海打撈根據對阿波丸號沉船寶藏的估值,高達50億人民幣。因此阿波丸沉船的打撈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許多西方國家紛紛向我國政府提出前來打撈或者聯合打撈的要求,但是由於阿波丸號沉沒在我國領海範圍內,未經我國政府允許,任何國家或者個人都無權進行打撈工作。
  • 福建打撈滿載50億美元的日本沉船,40噸黃金卻神秘失蹤,真相如何
    它的每一處細節都是按照軍艦級別施工,載貨量已經大大超出一艘民用貨輪的需求,在它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航行中,艦上全部軍事化管理,船艙底部暗藏40噸黃金及大量軍火,甚至私匿中國國寶。  阿波丸號象徵著日軍捲土重來的帝國野心,但它服役僅4天便轟然沉船,對於1945年的日軍來說,這無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1977年,福建正式啟動打撈阿波丸號的工作。
  • 安徽有一個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成與金字塔相提並論的未解之謎
    在世界八大奇蹟當中,最為神秘的,也是至今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就是埃及胡夫金字塔了,它的奇異之處,早已超出了地球上人們的想像力,對於人類來說,至今仍然是一個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其實在安徽省境內有一處地下石窟群,從它被發現之後就成為了與金字塔相提並論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