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人民論壇網(rmltwz)轉載請註明來源
疫情發生以來,部分西方國家出現了不少令人大跌眼鏡的言論和行為。
比如,疫情發生初期,很多美國民眾拒絕戴口罩,歧視戴口罩的人,抵制隔離,甚至在密西根等12州進行反對隔離的遊行示威。有網友細心總結了《外國友人不戴口罩的千百種理由》,包括口罩會「剝奪自由、毀滅國家」、「違抗上帝、將遭天譴」、「危害人類、禁止呼吸」等奇幻邏輯。
更為驚世駭俗的是,在川普發表「紫外線照射人體或注射消毒劑治新冠肺炎」的荒唐言論後,有的民眾深信不疑甚至親自嘗試,以至於州政府、消毒液廠商和醫生不得不連夜發表聲明,警告人們不能直接喝或者注射消毒液和漂白劑。
美國牧師肯尼思·科普蘭居然在電視節目中「現場做法」,驅趕新冠病毒,一些人竟然信以為真。還有那條流傳甚廣的謠言:口罩裡的金屬鼻梁條是5G天線,無線電波會控制人們的大腦,金屬條是殺死民眾的兇器.....
很難想像,都2020年了,還會有人對如此荒誕甚至嚴重背離科學的言論深信不疑。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國反智主義表現與世人印象中世界領先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健全成熟的危機應對機制、訓練有素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形成鮮明對比。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劉恩東在《人民論壇》刊文表示,由此可以窺見,反智主義已經在美國形成了較為深厚的社會根基和政治基礎。
01
何為反智主義?
定義:
1962年,美國歷史學家理察·霍夫斯塔特出版《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霍夫斯塔特認為,「反智主義就是人們對用『頭腦』生活和那些代表著這種生活的人的憎恨和懷疑,以及總是貶低此種生活價值的傾向」。
反智主義,也稱反智論,或反智識主義,它不是一套學說、思想理論,而是一種存在於文化或思想中的態度。總體上看,反智主義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對於智性(intellect)、知識的反對或懷疑,認為智性或知識對於人生有害而無益;另一種則是對於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
表現: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美國出現了智能化社會與低智商社會並存的奇怪現象:一方面是實現了工業生產、交通、醫療衛生以及日常生活的智能化;另一方面是出現了低智商社會及部分社會人群「集體智商衰退」現象。一些美國人越來越不願意將理性視為一種美德,部分社會群體缺失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現實生活中的偽科學、假新聞、垃圾思想和出爾反爾行為屢見不鮮,如果放任其發展,美國社會有可能陷入心智鈍化、低俗化的困境。
美國反智主義的表現形態各種各樣:
在政治方面,主要表現為普通民眾對所謂政治精英錯誤言論或脫離實際行為的嘲弄與反抗;在社會文化方面,主要表現為對所謂高智商人士自大誇耀行為的反感與蔑視;在教育方面,主要表現為以偏概全、惡意揣測所有的「知識」,反對空泛、無實際應用價值的知識學習,倡導「讀書無用論」;在思維方式與溝通方式方面,主要表現為自我中心主義,追求標新立異與驚世駭俗,力求以與眾不同或特立獨行來顯示自我、標榜自我,走極端路線,用情緒代替思考,甚至有時不惜以做蠢事來炫耀自己。
本質:
反智主義表面上是反知識,本質卻蘊含著反精英、反理性、反權威和反建制的社會情緒表達,即通過反智,反對所謂的知識分子、精英分子等特權階級、社會權威的統治或操控,其本質旨在揭露精英主義「崇拜人民」的政治謊言,表達對社會不平等和專制主義的不滿,宣告擁有直接表達意志的天然權利,傳達反對極權壓迫、打破社會階層隔閡、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美好願望,渴望衝破精英階層壟斷、控制知識和財富藩籬的真實呼聲,以及重塑並回歸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熱切期盼。反智主義反映了美國國內社會政治思潮中身份政治和認同政治的興起,凸顯了美國國內意識形態對立態勢的尖銳化。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由於一些科學研究的背後存在著複雜的黨派或利益集團等影響因素,所以一些反智主義現象反映著現實政治經濟利益的博弈和爭鬥,並非真正出於反科學或反智的目的。
02
反智主義是對美國社會危機的「應急反應」
△反智主義的真正集中出現,是在20世紀50年代「麥卡錫主義」盛行的冷戰時期。「麥卡錫主義」以反共、排外為主旨,以秘密監控和政治調查為主要手段,將知識分子對美國政治、社會和文化的善意批評污衊為通共或共產主義的滲透,對各個領域的知識分子進行無情殘酷的打壓,社會進步和民主進步的傾向被嚴重削弱,對美國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領域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美國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之間形成了一條難以逾越且危險的階級鴻溝和心理鴻溝。這一時期,綿延不斷的政治動亂和教育公平爭論使反智主義成為一個評價美國社會和美國民眾價值傾向的常用核心詞彙。
△20世紀60—70年代,二戰後極大豐富的社會物質條件以及越南戰爭的失敗,使美國社會形成了「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生活態度,個人英雄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反主流文化等思潮盛極一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跨掉的一代」「嬉皮士」等,反智是其主要表現之一。冷戰後,美國公立教育更加重視「快樂教育」「鼓勵教育」,鼓勵學生要相信自己、保持真我等,使得社會上形成了一種盲目自信的氛圍,特別是年輕人,往往以做「蠢事」來顯示自我與特立獨行,通過瘋狂的舉動來譁眾取寵,並以此為榮。
△20世紀90年代,追求卓越、高雅、精緻的精英文化被粗俗與平庸的大眾文化代替,自由教育逐步退化,教育越來越顯現出實用主義的傾向。主張貶低現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歸原始的反智主義回潮,自詡為「蛋頭」「呆子」竟成為一種很炫酷的流行時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反全球化、逆全球化趨勢加劇,美國的瓦斯普(WASP)主流文化影響力下降,涉及移民、種族、性別等身份政治迅猛崛起,個人主義、自由至上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對公共利益和公共權威形成巨大衝擊,傳統民族主義觀念日益強化膨脹,民粹主義和排外情緒滋長蔓延,激進主義、極端主義和民族主義等右翼政治崛起……都為反智主義的再次大行其道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
由此看來,反智主義與美國的社會政治思潮、社會變革及社會運動的變化密切相關。每當美國社會遭遇政治危機、價值危機時,反智主義便如影隨形,悄然而至。可以說,反智主義是對美國社會危機的「應急反應」,是美國社會政治演進的重要標誌和風向標。
03
認清當代美國的反智主義
①反智主義是美國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一種直接反映,是民粹主義的一個變種。
2016年,政治素人川普戰勝思路清晰、邏輯縝密、政策一致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當選為美國總統,這是美國社會反智主義取得勝利的標誌性事件。支持川普的主要是「白人工人階級」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藍領工人。作為一個社會階層,他們從整體上對傳統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精英主導感到絕望,並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被遺忘、被拋棄、失落、焦慮甚至恐懼等情緒。因此,川普提出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優先」、反全球化、反精英、反權威、反現行體制的競選政策主張引起了他們的強烈共鳴。
川普上臺執政後蔑視國際秩序、無視國際規則、隨意「退群」,這些行為不僅對國際體系、國際規則和國家間關係形成巨大衝擊,也給全球治理和美國的國家治理造成諸多混亂。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羅伯特·卡根甚至對川普進行了尖銳批評——川普把美國變成了「流氓超級大國」。然而,川普這種 「有什麼說什麼」的直率執政風格(有別於傳統政客)不僅沒有遭到國內民眾的強烈反感,反而得到諸多民眾的有力支持。截至目前,美國新冠累計死亡人數已經高於美國在韓戰和越南戰爭中死亡軍人的總和。美國正在以犧牲最沒有話語權的老、弱、病、殘和少數族裔民眾的生命為代價,實現其擺脫經濟困境和「再次偉大」的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美國反智主義與民粹主義回潮自食其果的「合理代價」。
②美國反智主義的回潮和大量現實存在與某些政客的炒作不無關係。
一些政客為了贏得選舉或滿足利益集團需要,或一味迎合選民的認知訴求,或通過政治炒作博取更多選民的關注和支持,或故意製造一些類似於「政治正確」的社會輿論。這些籠絡選民的無良炒作和低俗的投其所好助漲了反智主義在美國的泛濫,無形中擴大了反智主義的影響。三年多來,川普為迎合底層支持者頻頻作出反智主義表演,就是一個典型例證。
③反智主義是美國當代思想困境的直接體現,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國內政治的恍惚和迷茫。
獨立學者、演說家蘇珊·雅各比在《反智時代:謊言中的美國文化》一書中,向美國人發出警告:反智與非理性只會使美國人越來越愚蠢,知道得越來越少。其實,在美國極端政治不斷出現、「美國反對美國」現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重的情況下,美國社會的這種反智傾向不僅沒有帶來美國傳統價值觀的回歸,沒有在破與立的矛盾中重建美國的光榮與夢想,反而越來越偏離正常的反精英、反傳統、反理性的軌道,越來越趨向於粗俗、愚昧、極端、保守的一面,越來越與通過反智變相保持社會原創性、強化西方自由民主自我糾錯能力的初衷相背離;不僅沒有促進美國民主制度的自我完善,推動美國新一輪的國家轉型,反而對美國民主政治構成了威脅,為美國政黨政治和社會進步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鑑於此,我們應當警惕反智主義思潮被無良政客利用和煽動,進而造成美國國內思想進一步分化、社會進一步撕裂、右翼排外傾向進一步加劇;同時,也應對這一社會思潮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外溢效應保持高度警覺,竭力避免因美國集體認知的偏執而造成整個世界的動蕩、引發全球秩序的混亂,進而影響並貽害世界政治未來的發展方向。
上文略有刪減
選自 | 人民論壇雜誌8月中
原標題 | 反智主義的本質及社會根基分析——基於美國社會的問題審視
作者 |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劉恩東
新媒體編輯 | 劉一霖
原文責編 | 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