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國內疫情的愈演愈烈,美國部分政客發表的相關言論也逐漸失控,其表現出的智商下滑令人著急。這些反智言論中充滿了陰謀論、偽科學,甚至連最起碼的常識都缺乏。例如美國總統川普推薦的「消毒劑注射法」,美國議員科頓對中國的「人造病毒」指責等等。這些言論充分暴露了美國政治抗疫的弊端。那麼,為何美國政客反智言論如此盛行?
筆者認為,這主要與美國民粹主義的興起和大眾教育的缺失不無關係,同時也顯示了部分政客以此博取眼球、籠絡選民的政治需求和無良炒作。
事實上,反智主義並非近期才在美國興起,50多年前,就有學者對美國反智主義進行了分析。美國歷史學家霍夫斯塔特曾著書《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分析了反智主義是如何貫穿於整個美國歷史和實用主義主導的美國文化,深入剖析了美國反智主義的歷史淵源,探討了教育、政治和商業等不同領域中知識分子與大眾的分歧和矛盾。
相對而言,傳統媒體更多體現的是精英主義和建制派的價值觀和認知水平,而隨著網際網路傳播的不斷發展,使得世人對於美國的民粹主義和反建制派有了更多的了解,反智言論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美國反智主義盛行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美國教育的兩極分化。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存在極大差別,階層流動性較差,多數中下層平民接受的基礎教育質量不佳,相關知識積累有限,其中不乏對科學、人文等基本常識缺乏掌握,也使得這些人對權威、科學存在懷疑甚至反對態度。
二是美國宗教文化影響很深,而且較為廣泛。在美國,宗教文化與科學知識之間有著微妙的關係,尤其是偏保守立場的人群受宗教的影響更深。他們可能畢業於哈佛、耶魯等名牌大學的人文社科專業,而且可能還是碩士博士,但其中很多人相信神秘色彩,對科學知識缺乏更新。如美國牧師肯尼思·科普蘭在電視節目中居然「現場做法」,一些人竟然真的相信這可以驅趕新冠病毒。
三是烏合之眾的心態。對於多數人而言,由於事不關己,面對一些反智言論往往不做深入思考,甚至會出現人云亦云的態度,導致反智言論存在極大的生存和傳播空間。
四是政客的炒作。為了贏取更多選民的關注和支持,一些政客投其所好,不斷放低身段迎合中下層選民的認知水平,在某些方面這甚至成為「政治正確」。
反智主義原本在美國就大量存在,不過近年來被一些美國政客大肆運用,影響增大,對此現象我們不應忽視。
首先,這無疑與美國當前的民粹主義盛行和新媒體影響增強不無關係。由於社會分化日趨明顯、各種社會矛盾加劇,美國的民粹主義更加強烈,川普的當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視為是民粹主義盛行引發美國政治生態變化的產物。目前,民粹主義短時期內在美國難以消退,這也意味著反智主義在美國的影響不容忽視。
與此同時,美國的媒體環境也發生改變,主流媒體長期以來基本是由支持精英主義和建制派的人士把控,對反智主義的主體中下層平民的聲音缺少關注。如今,藉助自媒體的傳播,反智言論可以大行其道。
其次,隨著美國政客的反智言論不斷增加,其帶來的政治影響急需外界關注。
一方面,其對美國國內政治的影響將持續加深,導致美國國內精英主義和民粹主義的分歧加大。更為嚴重的是,美國國內的反智主義政治力量未來會增強,美國國內的政治生態將深受衝擊。一旦反智主義與政治正確、民粹主義關聯甚至捆綁在一起,其對美國的政治生態將構成重創。
另一方面,美國的外交政策將受到幹擾。反智主義大多對世界缺乏客觀精確了解,甚至不乏排外主義的情緒,這極有可能導致美國國內的相關輿論影響外交政策的制定。
今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中國議題」將不可避免會受到重點關注,一些反華排華的反智言論有可能會急劇發酵,其對中美關係的衝擊不容小覷。在當前兩國戰略競爭加劇、意識形態交鋒增加、兩國民眾包容認知下降的情況下,對於美國政客的反智言論無疑需要聽其言觀其行,並及早研究應對,以免中美關係受其影響,滑向情緒化和反智化的軌道。(作者是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