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智主義思潮主要表現為對於智性、知識的反對或懷疑。而2020年,這一思潮有所升級,其新動向表現在對科學認知的全面否定、極端民主主義泛濫、保守主義回潮等方面,顯示出將愚昧大眾和培植精英結合在一起的新動向,特別是反智主義思潮下的反智主義行為成為一種突出的政治文化現象,甚至成為一種特別的政治經濟操作。未來,這一思潮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如何看待和應對這一思潮以及在此思潮影響下的國家和民眾行為,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關鍵詞】反智主義 民眾行為 社會思潮 國際秩序 【中圖分類號】D58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反智主義或「反智論」是與「理智主義」或「理性主義的」相對而言的一系列的思想傾向。這種思想傾向的原因非常複雜,其存在的歷史十分悠久,並且由於不同人群認知的差異,使帶有這一思想傾向的認識和行為滲透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受到影響,逆全球化回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全世界,使得在反智主義思潮下的反智主義行為成為一種突出的政治文化現象,甚至成為一種特別的政治經濟操作。如何看待和應對這一思潮以及在此思潮影響下的國家和民眾行為,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2020年反智主義思潮的新動向表現在對科學認知的全面否定、極端民主主義泛濫、保守主義回潮等方面
在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反智主義」的影子從來沒有消失過。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是從蒙昧走向理性,從經驗走向科學,從片面走向綜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始終存在著「理性」和「非理性」的鬥爭。當我們能夠從資本主義發展的大歷史中去觀察反智主義的時候,就會清楚地認識到,反智主義的發展絕不僅僅是由於信息技術的進步,絕不是因為谷歌或推特以及各種娛樂APP所帶來的認知的碎片化,而是由於資產階級為維護自己的統治和利益進行的有目的的行動。儘管這一行動可以貼上「民粹主義」甚至「愛國主義」的標籤,甚至如川普競選口號中的「美國至上」或為拉選票而高喊的「我熱愛教育程度低的人」。一般而言,反智主義思潮似乎主要表現為對於智性、知識的反對或懷疑,認為智性或知識對於人生有害而無益,以及對於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但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國際關係的走向看,對於知識的反對和對知識分子的懷疑已經只是這一思潮的「原始狀態」。反智主義思潮的新發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科學認知的全面否定。新型冠狀病毒是全新的病毒毒株,全世界的病毒學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的基本結論是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的新變異;同時,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基本共識是物理隔離和疫苗研製。但是,即便是世界最權威的衛生機構世界衛生組織的警告、世界最權威的病毒學家的研究成果,都沒有能夠使一些主要國家的政府作出正確的防疫措施,也沒有使相當國家的民眾掌握自我保護的基本規範。一些國家不斷宣稱這只不過是一次比較嚴重的流行性感冒,以誤導民眾。而這些國家的民眾竟然深信不疑,並在自由、人權等理念下違背科學家的警告,導致全球疫情愈演愈烈。這已經不是對知識的懷疑和質疑了,而是完全的不相信或全面否定。西方國家民眾這樣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方式,恰恰是政府錯誤引導的結果。
其次,狹隘的、極端的民主主義泛濫。這一方面是西方政黨政治弊端的一種現實反映,也是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總爆發。美國各地由於黑人被警察虐殺而導致的種族衝突及其擴大化,至今沒有相應的可靠的處理手段。如果說總統競選是「政治上的需要」的話,種族衝突對美國社會的撕裂則實際上是其內部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美國的有色人種在整體上處於社會下層或底層,實際上是受到剝削和壓榨的群體,但是由於這個群體認知上的不足,只能將受到不平等遭遇的憤怒引向對其他有色族群,從而導致社會動蕩的加劇。因此,反智主義思潮的新發展的另一個方面形成了「馬太效應」——「窮人之間的爭鬥」,而恰恰這成為了可以被政客利用的工具。
最後,保守主義、麥卡錫主義甚至法西斯主義的回潮。反智主義思潮在2020年的一個典型表現是為資本主義世界發展面臨的問題找「替罪羊」。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面臨著由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措施不力而帶來的一系列經濟政治社會問題的時候,一些國家將其內部問題外部化、政治化,甚至不惜動用政治抹黑、貿易制裁、科技封鎖、軍事威脅等各種手段,對別國進行全方位的極限施壓,並利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新聞傳播等領域「軟實力」的優勢進行輿論壓迫。這種情況說明,疫情這一導火索,已經將資本主義內在的矛盾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表現出來。
反智主義思潮在2020年顯示出將愚昧大眾和培植精英結合在一起的新動向,未來,這一思潮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伴隨著國際關係的複雜變化,反智主義思潮在2020年顯示出新的動向可能會進一步蔓延。從反智主義思潮產生和發展的條件上說,未來這一思潮很可能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首先,愚昧大眾和培植精英相結合。反智主義思潮的新發展方向是將愚昧大眾和培植精英結合在一起,利用大眾的「愚昧」來實現「精英」的利益。這一結果顯然不是短期實現的,而是長期對大眾的鈍化教育,比如「快樂學習」「娛樂至死」「自由至上」等觀念的長期灌輸和實際上的具體操作,進一步將大眾和精英階層隔離。而精英階層有的上升為「精英階級」,有的也獲取了較高的社會地位,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將專業化的知識轉變為蒙蔽大眾的工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分工進一步細化和專業化,勞動者已經深深地隸屬於資本,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使得絕大多數的人只能接受基本的生存方面的知識,使得認知能力難以提高,而居於金字塔頂的精英階層,則可以利用權力和專業知識對絕大多數的人進行思想引導和控制。
其次,混淆視聽和精準打擊相結合。疫情期間,歐美等媒體為了緩解防疫抗疫措施不利帶來的負面影響,將矛頭指向中國。一方面,由於長期的信息屏蔽和虛假信息的灌輸,中國似乎不可能成為抗疫的「模範生」;另一方面,儘管世界衛生組織多次指責西方國家不能使用誹謗侮辱性字樣,但是依然不能阻止這一認識的擴散。所以,當反智主義思潮已經從對知識的懷疑轉變成「政治正確」的時候,恰恰說明,這一思潮的新動向已經不是一種認知層面的東西,而是切切實實成為了一種行為方式。
再次,孤立別國和鞏固聯盟相結合。一定程度上,2020年度的反智主義具有了政治操弄的色彩,必然在行為上形成對某些國家的擠壓和孤立。但是,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信息的屏蔽以及反智主義的行為並不是總能成功。
最後,破壞秩序和重構秩序相結合。2020年度,反智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國際秩序的破壞。一些西方國家以其經濟軍事實力向全世界施壓,力圖削弱歐洲、搞亂中東、分離亞太。這些所謂的「長臂管轄」成為反智主義思潮在政治層面的最新發展動向。
加快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在人才、科技、金融等關鍵領域和環節形成安全可控的系統,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反智主義思潮及其行為的負面影響
當反智主義思潮已經由一種文化現象轉變為歐美國家的一種政治行動的時候,我們必須破除反智主義思潮的負面影響。對此,在研究、宣傳反智主義思潮的來源、內容和本質的同時,還需要有具體的舉措,破除由於反智主義思潮及其行為對我國發展造成的障礙。
保持戰略定力,應時而動、化危為機。2020年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會議時強調,「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可見,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是破解反智主義思潮及其行動的最好方法。「他狂由他狂,明月照大江;他橫任他橫,清風拂山崗。」只要我們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保持戰略定力,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反智主義思潮及其行為就不會成為前行的障礙。
從2020年反智主義思潮的表現及行為方式來看,藉助於網際網路等現代傳播手段和長期形成的話語霸權,在國際輿論場上對我國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使我國處於不利的輿論地位。究其根本,除了美歐肆意、故意的抹黑之外,對國際輿論話語權的掌控是它們得以實現其政治目的的重要原因。由於信息技術發展所導致的自媒體、融媒體的廣泛發展,口號式的宣傳具有了更加「反智」但是卻「有效」的方式。無論是國外的推特還是國內的微博等媒介工具,適應了標語口號式的簡短宣傳模式。而更多的視頻APP和信息交流工具的存在,使得碎片化的認知可以迅速地得以傳播。相反,理性的、真正的事實被無情地忽視了,導致了造謠的成本遠遠小於闢謠的成本。甚至由於公眾對官媒普遍存在的「不信任」和「忽視」,帶有強烈的反智主義色彩的內容更容易傳播和記憶。作為媒體發展的這一負面影響,客觀上使反智主義思潮能夠更加迅捷地大行其道。所以,如何將真相傳遞給西方國家的民眾,是我們的外宣部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因此,突破網際網路信息傳播的「屏障」,將真實的中國聲音傳遞給西方民眾,掌握或強化國際話語權,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應對反智主義思潮及其行為,最根本的還是綜合國力的強大。當前最極端的反智主義行為就是對中國的全面遏制甚至扼殺,我們必須認識到,當反智主義思潮已經在現實中成為一種實實在在的行為,已經成為一些西方大國的戰略的時候,只有用硬實力才能夠最好地進行回應。中國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具有世界最全的產業體系和最大的單一市場,但是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仍然有很多短板和弱項,必須在新型舉國體制下,加快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在人才、科技、金融等關鍵領域和環節形成安全可控的系統,才能夠從根本上突圍,反智主義思潮及其行為也才能真正地得到消除。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智庫秘書長)
【參考文獻】
①[美]蘇珊·雅各比:《反智時代:謊言中的美國文化》,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年。
②[美]託馬斯·M·尼科爾斯:《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其影響》,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
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責編/孫垚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