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一個任何人都能吊打專家的時代
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回來了!關心祖國航天事業的人們一定會被這條新聞所鼓舞。
不過,這篇文章不是講這個的。就在嫦娥五號回來的前幾天,中國「嫦娥之父」之一的歐陽自遠竟然被一些槓精給噴了。
事情的大概經過是這樣的,這不是嫦娥五號最近比較火嘛,「美國登月是假的」這個陰謀論就又被翻出來了。比如為什麼國旗會抖動這種問題.......
歐陽自遠在一個採訪節目中為此闢謠,解釋國旗為什麼會在月球上抖動,列舉了幾個證據證明美國登月是真的,然後就讓有些中國網友不樂意了。這幫人堅持美國登月就是假的,認為是歐陽是在替美國人說話,是美粉,收了美國人的錢。
▲歐陽自遠院士
歐陽自遠,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技學院院士。他參與制定了我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和長遠規劃,並為2008年發射的"嫦娥一號"探測器,設計了具體的科學目標。
因此他被很多人稱為我國"嫦娥之父"之一。
就這麼一位在中國頂尖的科學家發表的言論,卻被網友們各種質疑各種噴,被罵得一無是處。
▲截圖來自微博
幾名普通人,依靠網絡上看到的幾段登月視頻和照片,就能判斷美國人登月真假,就能理直氣壯的質疑一個科學院院士。
勇敢?無知?好笑!
21世紀,真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吊打專家的時代。
綜合這些噴子們的言論,無非就是三個意思:鄙視——你沒我懂;扣帽子——你屁股歪了;謾罵——你是個傻X。
這幾乎就是中文網際網路世界裡,噴子、槓精、鍵盤俠們慣用的伎倆。首先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你們這些在某些專業領域裡研究了多少年的專家都比不上我懂,我是懂王。
其次就是,你這樣說或者這樣做,明顯地就是不愛國,不愛國就是不對,上來先給你扣上一頂帽子,從道德制高點上把你打倒。
最後,就是肆無忌憚的謾罵,這種謾罵可能是毫無理由的,也可能是在知道自己確實理虧後喪心病狂的報復。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不能理解,在中文網際網路世界裡,為什麼充斥這如此多的戾氣。細究之下,不得不讓人憂心,在美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反智主義」,在中國也開始泛濫了嗎?
1
何為反智
什麼是反智主義?大英百科全書給出的定義是:「反智主義描繪的是一種態度,它敵視,或者說不信任知識分子和對知識的追求。它可以通過許多種途徑表達,比如攻擊科學、教育和文學的價值。」
中文維基百科更直接認為,反智主義「是一種存在於文化或思想中的態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論。反智主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對於智性、知識的反對或懷疑,認為智性或知識對於人生有害而無益。另一種則是對於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
說到反智主義,就不得不提美國。美國的反智主義傳統有著悠久的歷史,具體表現都有哪些?舉幾個例子。
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由來已久的「生牛乳運動」,就是反智主義的典型代表。
我們現在喝的牛奶,無論是巴氏奶,還是常溫奶,都是經過加溫殺菌之後的奶,這種奶消滅了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病毒,因此更加安全,不會讓人得病。
然而在美國就是有那麼一批人不僅認為未經處理的生奶營養更好,而且還認為它們更健康,更適合人類。畢竟,如果生吃蔬菜對我們更好,為什麼不生吃牛乳?為什麼不按照「自然界」的方式去吃,回到更純淨、更簡單的時代呢?
▲生牛乳運動中的抗議者:政府滾出我的廚房!
但這些人忽略的是,那可能是一個更簡單的時代,但也是人們經常死於食源性疾病的年代。
生牛乳製品比巴氏殺菌產品更有可能導致食源性疾病,這是科學家的結論,但是這些人就是不願意相信。
「事實上,無知已經成為時髦,一些美國人現在把拒絕專家建議作為文化智慧的標誌。」
新冠疫情期間進入中國人視野的美國人反智事件,更是讓人驚掉下巴,也讓人看盡了笑話。比如很多美國人認為新冠病毒並不存在,很多人認為戴口罩是害他們。
▲按這個道理,醫院裡的醫生平時也可以不戴口罩。
包括有大量的美國人認為地球其實是平的,「地球是圓的」是全世界科學家共同編造的謊言……
反智主義離我們並不遙遠,歐陽先生被噴一事就「完美」體現了這種反智主義的行為——雖然你是一個研究月球很多年的科學家,但我就是不相信你,你就是沒有我懂。
這種事也不在少數。
比如今年上半年的時候,張文宏醫生在談孩子們的早餐應該怎麼吃的時候,因為說為增強孩子的抵抗力,早上一定要吃好,最好吃高營養的牛奶、雞蛋和三明治,最好不要吃粥,也被一些人給罵了,認為他「崇洋媚外」。
合著中國人不吃牛奶雞蛋三明治就是愛國了。這些高營養,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的食物只能是外國人吃。
2
越無知的人,越覺的自己啥都懂
反智主義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著名的「達克效應」。
什麼是達克效應?簡單的理解就是,越無知的人,越是會高估自己,不覺得自己無知。下面這張圖是達克效應曲線。
看這張中文版的更容易理解:
從圖中可以看出,人的認知階段共分為四級,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在第一階段,人們的知識水平,或者說認知水平跟自己的自信程度是呈反比的,也就是「越愚蠢的人,越是會高估自己,越覺的自己啥都懂」。
然後就沉浸在自己營造的「老子天下無敵」的狀態中不能自拔,什麼狗屁專家,能有我懂?
然而一些真正很牛的人,往往會對自己的認知水平有著更清醒的認識,也就更會謙卑,反而會更加審慎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越是知識豐富的人越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也越能發現、承認與學習別人的優點。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在《專家之死》一書中,作者湯姆·尼科爾斯給出了可能的答案。他認為一個原因就是,在網際網路的便捷之下,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得十分便捷,而且人們也可以在網上自由發布任何東西,「這就讓公共空間充斥著不良信息和半桶水的見解,泛濫成災」。
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基於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認知去網上發表自己的觀點,不管你的這些觀點是不是正確的,總有人會相信。
顯然,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馬克·吐溫說過,「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看似正確的錯誤論斷」。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比以往更難以分辨對錯。他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碎片化知識,因此他們缺的不是知識,而是分辨對錯的判斷力。
因此《專家之死》認為,「無限的信息是如何把我們變愚蠢的,網際網路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證實性偏見的另一個表現就是,雖然網絡上的很多故事都是假的或不準確的,但10億個故事裡,總有一次谷歌是對的,而專家是錯的,這樣的故事就會像病毒一樣瘋狂傳播。
比如,2015年有一個悲劇性的案例,一個英國青少年被醫生誤診,醫生還跟她說:「不要再去谷歌你的症狀了。」結果她是對的,醫生錯了,而她,死了。這名英國少女的故事轟動一時,一個罕見的錯誤或許讓許許多多人相信自己可以給自己看病。
然而,也有人用電腦把自己的心臟病誤診為消化不良死了,這樣的故事卻永遠成不了頭條新聞。
現實情況就是,你就一直上網瀏覽,直到你得出你想要的結論,這就是網絡時代的博學之道。這也讓很多人認為,在網際網路世界走馬觀花似的搜索一番,就成了「調研」——每個人都是專家學者!
「如果人們相信自己花一個早上的時間去搜索,就能掌握別人花10年學到的知識,這樣的人是沒辦法開竅的。」——《專家之死》
作者承認專家也會犯錯,預測也常常不準,但這並不等於說「專業無用」或者讓專家滾蛋。原因在於,專業人士對於相關知識通常有比較嚴格的驗證標準,即便犯錯也有比較強的自我矯正機制,這使得專家判斷和說法正確的機會遠遠高於非專家。
以上,是反智主義盛行的其中一個原因。泥沙俱下的資訊時代,難以甄別的巨量信息,讓很多人誤以為自己也成為了專家。
這讓我想起當年的局座,張召忠作為一名海軍少將,國防大學軍事戰略博士研究生導師。卻日常被各路網友故意挑刺開噴。什麼「霧霾防雷射」「海帶纏潛艇」等等,更是被斷章取義後傳成了笑話。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人們對於陰謀論的趨之若鶩。這其中就涉及最原始的人性了。
陰謀論之所以和反智主義有重要的聯繫,是因為陰謀論對這樣一群人有很深的吸引力:他們的智商很難理解這個複雜的世界,但又沒耐心去聽一些平淡的解釋。
▲5G基站傳播病毒!
這種人往往有著強烈的自戀傾向和自尊心,為什麼陰謀論的內容那麼受他們歡迎?因為陰謀論能給他們帶來一種只有自己知曉巨大陰謀的優越感,讓自己簡單的頭腦顯得不那麼簡單。
這也就不難理解歐陽自遠為什麼會被一些人追著罵了——你說得不對!你沒有我知道的多!這就是個陰謀!你看我多牛X!
張文宏竟然提倡喝牛奶吃雞蛋?背後肯定有某些勢力給他撐腰!明明喝粥也很有營養,你看我多懂?
川普也是陰謀論的擁躉,他對陰謀論的運用可謂登峰造極,這種做法也讓他樹立了一人對抗建制派精英的代表形象。
比如2016年大選時,他是要求歐巴馬證明自己美國公民身份的幾個「出生地質疑者」之一。他與反疫苗鬥士站在一邊,因為美國大部分人是不相信疫苗的。
他在推特上整天懷疑這個懷疑那個。他甚至讓「假新聞」成了網絡流行詞彙。他跟防疫專家福奇博士對著幹,加劇了美國人不相信新冠病毒的存在,讓美國人把福奇博士罵出了翔,家人安全甚至都受到威脅。
而在「淡化否認新冠疫情」這個謊言的條目下,還有一些分條目——質疑醫院、質疑科學家、否認疫苗、口罩無用論……
但是看看現在美國已經失控的疫情,就能看到反智主義的可怕之處。它可以操控民意,也可以把一個國家帶入歧途。
3
反思
雖然美國是反智主義的鼻祖,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近些年的反智主義也在抬頭,典型的表現就是網上對「磚家」的嘲諷乃至辱罵比比皆是。甚至宣揚讀書無用論。
然而這種一股腦的否定專家的風氣真的好嗎?
沒有歐陽自遠等專家的奮鬥,嫦娥五號能回來嗎?沒有張文宏等專家們的指導,中國的抗疫工作能取得成功嗎?
或者舉個簡單的例子,建造一座大橋,如果沒有建築師的設計,單憑建築工人顯然是完不成的。
反智主義說白了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錯誤信息排斥知識」。
如果你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碰到這種人,千萬別回復,回一句你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