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圖片來源:資料圖)
最近讀了一本超級棒的書,叫做:《世界上最快樂的人》,詠給·明就仁波切,從小是有恐慌症的,被科學儀器測得有史以來最高的快樂腦波指數。他這本書中,談到了我們腦部的結構,以及造成我們人類不快樂的主要原因,然後提供了解決之道-禪修。書中用非常淺顯的語言來闡述佛法,但是完全沒有說教的意味。也和電影「我們懂個X」的量子力學、腦神經外科的論點一致。
這本書內地沒有岀版,我已經在接洽看看是否能夠岀版簡體版(簡體版2013年10月已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很想把書中的精華摘要岀來和大家分享,但是苦無時間。一定會抽時間整理的。現在先和大家分享詠給明就仁波切在書中說的一段話:
念頭和情緒並不像表相上看起來那樣具體或真實。一旦我不再相信它們告訴我的故事之後,我開始見到背後的「作者」-無限廣闊、無限開放的覺醒,也就是心的本性。
他書中最棒的就是教導很多靜坐、禪修的方法,一次不超過三分鐘,很輕鬆呢!以下和大家分享一個:
以挺直而放鬆的姿勢坐好,自然的呼吸。安頓好後,就開始清晰地觀察你的念頭、情緒和感官知覺。記住,假如什麼念頭都沒有,你就開始在心中胡亂製造一番。無論你感知到什麼,都要清晰地看著它們,甚至連「這是好的念頭」、「這是不好的念頭」、「我喜歡這個練習」、「我討厭這個練習」等想法,也都是可以觀察的對境。單純地看著從你覺知中經過的一切,看著它們從空性中生起、剎那顯現,然後消融在空性之中。不要阻擋你的念頭和情緒,也別追逐它們。
如果你能練習讓自己的心如實呈現,那麼你的心終究會自己安頓下來。以覺性看著這些念頭和情緒來來去去,你就會開始認出它們全部都是相對的現象,不是實際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