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橫空出世,那麼量子計算機和可控核聚變,到底哪一個對人類的未來會更重要呢?
量子計算機是基礎科學上的突破,事實上,無論是內部原理還是外部功能,它都與傳統計算機有極大差異,要是以為量子計算機革命就是把傳統計算機替換成量子計算機來執行同樣的任務以獲得更快的速度,那就大錯特錯了,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威力,在於藉助它能去求解一些原本無法求解的問題。
哪怕使用現在最快的傳統計算機,這些問題也要花上幾十億年才能算出答案,比較兩位的經典比特串和量子比特串,它們的差異似乎並不明顯,然而,隨著比特串位數的增多,這種差異會急劇增加,十位的量子比特串能同時表示1024個不同的數字,而一百位的量子比特串能同時表示(1267650600228230000000000000000)個不同的數字,想想傳統計算機完成一次運算的工夫足夠讓量子計算機完成(1267650600228230000000000000000)次甚至更多次的運算,量子計算機的強大是顯而易見的。
觀點上,真正應該感興趣的是那些能準確描述現實情況的量子力學問題,但在這些問題面前,傳統計算機的功能往往捉襟見肘,傳統計算機需要為這類問題消耗大量的計算資源,即便是目前性能最強的超級計算機也要一刻不停地運行幾十億年才能算出答案。
如果只重視可控核聚變,這會讓我們錯過發明新藥的機會、合成新材料的機會、認識蛋白質摺疊的機會、理解並控制生物學過程的機會、任由無數基礎科學上的發現從身側悄悄溜走而全然不知。另外,量子計算機會使其它技術的發展效率呈數量級增長,包括可控核聚變。
可以預見的是可控核聚變的商用成熟後能讓電能變得更加廉價,工廠生產成本大幅削減,商品價格同樣也會降低,火電廠也會被逐漸淘汰,環境得到改善,這個技術的突破對普通人的影響最大。量子計算機引起的信息革命更多的是國家安全金融方面的震蕩,而且這項技術短時間也不會轉為民用,不然黑客就要遍地開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