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嫦五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發生了啥大事?

2021-02-28 天天有爆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本公眾號所發表內容註明來源的,版權歸原出處所有(無法查證版權的或未註明出處的均來源於網絡搜集)。轉載內容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僅供參考,不代表本號認同其觀點和立場。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負責。   

                                                       

早上嫦五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發生了啥大事?

早上嫦娥五號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中國發生啥大事了?這樣的「科技轟炸」,讓看客一天都忙不過來。

嫦娥五號在月表展示國旗

●12月4日,究竟是什麼樣的大日子?

一大早,國家航天局宣布嫦娥五號已於3日晚上11點從月球上起飛,實現了中國人第一次地外天體的起飛,然後順利進入月球軌道同返回艙對接,我們的嫦娥五號帶著月壤正在回家的路上。

緊接著,上午,中國科技大學宣布,中國頂尖科學家潘建偉、陸朝陽團隊的「九章」量子計算機研發成功,中國實現了「量子霸權」,「九章」量子計算機以光速「拍死」了2019年美國谷歌發布的「懸鈴木」量子計算機,居然計算速度比美國人的「懸鈴木」快了一百億倍。

一天兩個大消息已經夠讓人感覺到「很刺激」了,但你以為今天的「科技轟炸」到此結束了那就錯大了。

下午,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裝置首次放電,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是我國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當然,也是世界上最大、參數最高、最先進。

早上看嫦娥「快遞」,上午看量子霸權,下午就是人造太陽,這一天還真忙得不行。

這讓大家看的有點懵圈,本來都是非常尖端的科技---漢字全部認識,但都看不懂的消息,一天下來還搞「轟炸」,有人就問道:中國發生了啥大事嗎?

的確有大事。

●這三項科技都是代表了人類未來的方向

嫦娥五號代表了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宇宙浩瀚無邊,人類未知的東西太多太多,了解宇宙,代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太空探索同時推動科技的發展,推動人類天文學、宇宙學、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和哲學的發展。

摩爾定律限制著人類數字科技的發展,量子計算機就是專門打破摩爾定律而來的。簡單地說,量子計算機比現在的最牛的經典計算機快的級別是千億倍以上的。就拿這次公開的中國「九章」量子計算機原型機而言,在實現「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時,「九章」只用了1分鐘,現在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要算上一億年。

人造太陽就更了不得。

「人造太陽」一旦研究成功,意味著石油類的能源為人類服務的終結。人類有了夢寐以求的清潔能源,還取之不盡。

眾所周知,石油是人類現代化工業的基礎,二戰之後,美國為了獲得對中東的石油控制權,搞亂中東,讓那裡成為全球最為苦難的地區----真應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如果石油能源不再是人類最重要的能源,那麼可以想像得到,中東不再會是大國的工具,戰略地位下降,或許能夠得到和平。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

●中國發生了啥大事,為啥一下子就爆發出這麼多成就?

一個原因是科技投入的水到渠成,這些年,中國對科技領域的投資逐年增加,現在差不多達到了美國的水平。但是中國人更有效率,這是全球公認的事實。

還有一個原因,或許同中國人的傳統有關,到了年底,開始要交帳總結了。

不過,什麼事情都有第一次,這樣的三大科技成就同一天宣布的事情,以後可能會經常出現,習慣了就好。

咱中國人,都趕上過這種好日子的時候了。

相關焦點

  • 早上嫦五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全是大事
    嫦娥五號在月表展示國旗早上嫦娥五號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中國發生啥大事了?
  • 早上嫦娥5號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中國發生啥大事?
    嫦娥五號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中國發生啥大事了?緊接著,上午,中國科技大學宣布,中國頂尖科學家潘建偉、陸朝陽團隊的「九章」量子計算機研發成功,中國實現了「量子霸權」,「九章」量子計算機以光速「拍死」了2019年美國谷歌發布的「懸鈴木」量子計算機,居然計算速度比美國人的「懸鈴木」快了一百億倍。
  • 早上嫦娥5號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中國發生啥大事?
    ,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中國發生啥大事了? 緊接著,上午,中國科技大學宣布,中國頂尖科學家潘建偉、陸朝陽團隊的「九章」量子計算機研發成功,中國實現了「量子霸權」,「九章」量子計算機以光速「拍死」了2019年美國谷歌發布的「懸鈴木」量子計算機,居然計算速度比美國人的「懸鈴木」快了一百億倍。
  • 早上嫦五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中國啥大事?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聞嫦娥五號在月表展示國旗早上嫦娥五號返回
  • 嫦5返航,實現量子霸權,可控核聚變放電,中國發生啥大事了?
    由於量子比特可以傳輸更多的信息,因此量子計算機就可以同時處理非常多的任務,它可以一次性去嘗試更多的路徑,那麼得到答案的時間就相應的短了很多。這就是量子計算機。除了量子計算機還有一個好消息就是我國的可控核聚變環流器二號M裝置實現首次放電。核心溫度達到了1.5億攝氏度,被稱為中國的人造太陽。
  • 量子計算機和可控核聚變,到底哪一個對人類的未來更重要呢?
    近日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橫空出世,那麼量子計算機和可控核聚變,到底哪一個對人類的未來會更重要呢?量子計算機是基礎科學上的突破,事實上,無論是內部原理還是外部功能,它都與傳統計算機有極大差異,要是以為量子計算機革命就是把傳統計算機替換成量子計算機來執行同樣的任務以獲得更快的速度,那就大錯特錯了,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威力,在於藉助它能去求解一些原本無法求解的問題。
  • 中國終於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核聚變託克馬克裝置特大科技新聞,我國的可控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咱們的人造小太陽首次實現放電了,我們離接近無線清潔能源,又近了一步,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發電,我們就可以完全擺脫對石油能源的依賴。核聚變反應堆產生的能源這兩天幸福確實是來的真的有點突然了,而且還讓人目不暇接,咱們先是蹭的一下就上月球上挖礦去了,緊接著呢,就造出了世界算力最強的量子計算機,那這個新聞還沒被捂熱乎呢,又來了可控核聚變實現放電,說明我們的科技發展啊
  • 可控核聚變是什麼?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
    量子科技將對經典計算機產生變革,而石墨烯則是因為現在我們所有的電子產品所用的矽晶片的技術現在已經達到極限了 除此之外,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都是能源的革命,所以許多科學家認為可控核聚變將會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可控核聚變!
  • 嫦五成功返回,一個「壞消息」卻讓中國網友心態崩了
    今天,「嫦五」返回器成功著陸,帶著「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對此,廣大中國網友最關心的問題卻是......能種菜嗎???網友們表示,不種菜吃啥?由於長期的太陽風給月壤注入了大量氦-3,這是一種未來可能進行熱核聚變發電的清潔能源,也將是大有作為的!
  • 可控核聚變能用在火箭上嗎?
    可控核聚變能用在火箭上嗎?能否幫助我們人類登上火星?可控核聚變是火星任務返回的關鍵自人類在1961年登上月球,浩浩蕩蕩的阿波羅任務在1972年結束後,我們就把目光投向了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火星,火星也是我們人類下一個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外行星,在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的所有行星中,沒有一個星球像火星那樣一直吸引科學家的注意力。
  • 一天內公布三大世界頂級科研項目,可控核聚變應用世界之巔的基礎
    、「九章」量子計算機樣機、「環流器二號」核聚變裝置(託克馬克)首次放電,這三大項目均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能否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偉大復興就靠他們了!有看官會問:可控核聚變是什麼,為啥用它發電?所謂可控核聚變最直接的產物就是氫彈,它是以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為核爆炸燃料,先由原子彈做「核引信」(核扳機)爆炸之後產生的接近5000萬攝氏度的高溫點燃氘和氚後,形成更大的熱核反應…也就是用核裂變轟擊核材料形成核聚變。
  • 可控核聚變材料提取和環流器均有新突破
    可控核聚變,是全世界公認的未來綠色潔淨能源,而且不產生核廢料。可控核聚變是核領域專家普遍認可的,可以實現清潔無窮能源的有效途徑,其將讓全球能源短缺問題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可控核聚變反應最基礎的原料就是氘原子和氚原子。氚通過中子和鋰反應就可以大量獲取。而氘在大氣中含量不多,主要是在海水中提取。每升海水中蘊含的氘含量是0.03克,其完全核聚變反應中爆發的能量可以媲美300升汽油。
  • 一天三喜訊:「嫦娥」返回,「九章」問世,「人造太陽」放電
    12月4號可以說是讓無數國人振奮自豪的一天,一大早醒來就喜聞嫦娥五號已於3日晚上11點帶著月壤從月球啟程,順利實現了我國第一次地外天體的起飛;上午又被「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的消息刷屏,中國實現了「量子霸權」;這還不算完,這天下午,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
  • 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首先說核聚變是輕的原子合併成重的原子,並釋放出能量的物理過程,氫彈爆炸和太陽發光都是這個原理。那利用核聚變做一個慢慢釋放能量的發動機使用就成了尖端科學家們研究的主要事情了,這就是可控核聚變。重點就是可控,目前有兩個難點,第一是溫度,聚變發生要達到一億度高溫,原子彈爆炸能產生一億度。高溫也可以用雷射來解決,雷射加熱是非常迅速的。
  • 可控核聚變為什麼是終極能源?
    最近中國科學界可謂捷報連連,嫦娥取土待歸、九章計算出世、可控核聚變也有重大突破,前兩個都談過了,今天就來談一談可控核聚變,俗稱人造太陽,提到核聚變,許多人自然就想到了核裂變,我也簡單說一說。首先澄清這個人工太陽主要是說明這個設施的原理,並不是一個太陽的替代品,畢竟太陽壽命還很長,而且別說地球,即使可以利用整個太陽系也造不出來第二個太陽。
  • 可控核聚變能成為未來汽車的動力來源嗎?
    可控核聚變在未來實現民用化,成為替代化石燃料的能量來源,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人類的文明想要發展到更高的水平,這一步也是必然之路。人類現在已經可以實現核聚變反應,那就是氫彈爆炸,其本質反應是氫的兩種同位素——氘和氚,發生核聚變反應。
  • 可控核聚變到底是什麼?
    可控核聚變被我們人類稱為無限的清潔能源,也就是說,若是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那我們就會擁有無限的能源來使用,從此不用再擔心能源缺少以及環境汙染的問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能源主要來源就是石油和煤,而這些能源是有限的,他它總會有用完的一天,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 可控核聚變鍾愛誰?氕氘氚中為何選擇了這種?
    核聚變是較輕的兩個原子核在一定條件下融合為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太陽上進行著核聚變並向外釋放著能量,人類使用的能源有很大的比例歸根到底就是來自於太陽能。目前人類雖然能夠依靠核聚變製造出氫彈,但是氫彈是不可控的,釋放的巨大能量並不能被人類利用。
  • 什麼是磁約束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才能商業化可控核聚變發電?
    無論是磁約束還是慣性約束核聚變,都是可控核聚變研究的重要方向,兩者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控制氚氘等輕元素聚合成重元素的一種方式,但兩者的原理與過程卻大相逕庭,不妨來圍觀一下!但在地球上,如此的高溫或者高壓都難以實現,當然與超高壓相比似乎高溫還簡單一些,所以現在的可控核聚變都是往這個方向上靠攏!儘管磁約束與慣性在實現方式上各不相同,但基本不外乎就是滿足這兩個條件!
  • 可控核聚變是否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美好?
    下面我們就進入正題,帶大家了解一下可控核聚變。我們知道太陽在地球上孕育了生命,為人類帶來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這些能量都源自於其內部進行的核聚變反應,即使現在的太陽「正值青春」,但是在當今這個資源極需的時代,人們一想到不可再生資源總會枯竭還是會感到不安,於是便萌生了複製太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