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yP/譯)最近,科學家們破譯了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肢體語言,為我們了解它們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詞彙表」。研究結果甚至可為追溯人類語言的起源提供一些參考。相關研究論文於7月3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
來自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黑猩猩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理察·拜恩(Richard Byrne)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展示了一個非常豐富的信息系統,這是在大自然中觀察到與人類語言最接近的體系。另一位來自該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論文合著者凱薩琳·霍貝特(Catherine Hobaiter),曾在肯亞西部的布東戈森林保護區(Budongo Forest Reserve)內對一群黑猩猩進行了長達一年半時間的跟蹤觀察。她十分仔細地記錄下了3400例黑猩猩交流行為。在這些交流中使用的手勢超過4500個,包括交流發起者的動作以及周圍黑猩猩的回應。
黑猩猩的肢體語言。圖片來源:io9.com
隨後,研究者們對這些觀察結果進行了數據分析,將它們濃縮成了36個確定的手勢和15個明確的意思(有時多個手勢對應同一意思;但也可能這些手勢中還包含一些我們不了解的細微差別)。例如,跺雙腳代表想要玩耍;伸手的意思是「我想要那個東西」;空手的擁抱動作則是表達想要進行肢體接觸。後兩種手勢可以在下面的視頻中看到:一個叫拉菲亞(Rafia)的年輕雌性黑猩猩伸出手想要一個用來喝水的樹葉,卻遭到了它姐姐和另一個成年雌性黑猩猩的拒絕。拉菲亞大發脾氣,毫不理會母親向它發出的擁抱請求。(譯註:真是一場好戲啊!不過我沒看出來……)
視頻來源:wired.com
人類的語言根據語境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不過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們的肢體語言就沒有那麼靈活的含義了。而且,它們的肢體語言也沒有語法來規範詞序或是句子結構。不過這個交流體系卻非常豐富。同時,它也為人類語言的起源提供了證據——人類的語言並不是在過去的幾百萬年時間裡憑空出現的,而是起源於我們靈長類祖先已有的認知能力和使用手勢的傾向。
在關於倭黑猩猩肢體語言的研究中,來自瑞士紐沙泰爾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艾米麗·甄迪(Emilie Genty)和克勞斯·祖巴布勒(Klaus Zuberbühler)把注意力放在了倭黑猩猩的一個動作上:把手伸向同伴,然後再揮向自己,最後手腕一轉,翻轉手掌,使掌心朝上。
倭黑猩猩以要啪啪啪不要戰爭出名,時不時就要啪啪啪一下。所以不出所料,這個手勢的意思就是邀請對方到更隱蔽的地方去做愛做的事。不過,甄迪和祖巴布勒指出,這個動作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具有所謂的語義內容(semantic content),即手勢中的每個動作都傳達了特定的含義:向內揮手的動作指出手勢的客體,而翻手掌則代表通往隱秘地點的小路。通常在這個手勢之後,倭黑猩猩會將身體轉向它所指小路的方向,然後回過頭看自己發出的求愛信號是否被接受了。
交配中的倭黑猩猩。圖片來源:wikipedia.com
甄迪說:「人類語言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信息的豐富性,但這一點在此前猿類的研究中都沒有觀察到。目前為止,關於猿類手勢和發聲的語義內容的證據較少,但這並不代表這些內容不存在。甄迪希望在倭黑猩猩中找到更多這樣的例子,而拜恩和霍貝特也期待在黑猩猩中有新的發現。霍貝特還想知道,黑猩猩的手勢是不是也有「方言」,正如不同的黑猩猩社群會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工具。她說:「最終,我們有可能會將所有手勢、表情和聲音信息結合起來,總結出一個更全面的『黑猩猩詞典』。」
不過,研究者們現在使用的研究方法有一定局限性,這種方法只能識別出能引發進一步行為的手勢。而對於用來表達更微妙意思的動作,例如,兩隻黑猩猩談論天氣或是回憶往昔,目前還都無法被解釋。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對話是否存在都還是個問題呢。
霍貝特說:「我總是感覺有些意思是我們沒有捕捉到的。有時候我會觀察到一隻黑猩猩向它的同伴打手勢,之後臉上露出滿足的表情,但看起來什麼也沒發生(譯註:黑猩猩也會笑而不語了)。我真的很想知道它們到底說了什麼!」(編輯:球藻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