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知多少,連漁民都不一定說得清

2021-01-08 野走也炊

導讀:喜歡吃海鮮的朋友對帶魚一定不會陌生,作為我國海洋魚類中最重要的經濟魚類,很多消費者甚至一些做海鮮生意的老闆都以為中國近海的帶魚只有一種。我自己從事海鮮電商,但是對於帶魚也是知之甚少,雖然知道有幾種不同的帶魚,但僅是知道它們那張揚名號,就比如:大海大帶魚、黃金帶魚、黑眼帶魚,但卻不知道它們真正的學名。抱著對真知的渴求,以及對消費者負責任的態度,我想我有必要搞清楚這些魚,通過各種網站查詢搜索,查閱各種學術文庫及百科,我最終整理出來了這篇科普文章。

帶魚分類的研究過程

具體的研究分析我就不做具體贅述,我大概敘述一下研究過程及結果,以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科研人員從海南省的三亞、白馬井 北部灣東側、廣東省的汕尾和福建省的梅林共收集7個種群866尾帶魚,結合形態學資料進行生化分析。在捕撈現場取樣,取活魚或死後馬上冰藏在1d之內的魚體肌肉、肝和眼3種竹子並馬上放入液氮保存。根據電泳結算計算了3種魚11種同工酶的等位基因頻率基因的變異以及種群間的基因差異。

3種7個種群間的遺傳相似度

通過對這些樣本的研究,這些根據地方命名的帶魚品種可以歸納為3種帶魚,這些帶魚的遺傳距離都在0.22以上(物種鑑定標準的係數),因此可以確定為3個種類的帶魚。為什麼我要長篇累牘的敘述這些,因為物種的分類不是單純的只是通過物種的顏色、形態來判定是否是新的物種,因為在自然的生長中也可能發生變異。

我們最終將三種帶魚分類為:白帶魚(Trichiurus haumela 異名Trichiurus lepturus)、短帶魚(Trichiurus brevis)和南海帶魚(Trichiurus nanhaiensis)。

三種帶魚的區別

三種帶魚的區別

白帶魚

白帶魚,帶魚科帶魚屬的一種魚類。英文名(Largehead hairtail 大頭帶魚),也叫高鰭帶魚、牙帶或者刀魚,也有叫裙帶、肥帶、油帶、天竺帶魚的,它們的個頭比較大,尾部細長如鞭狀,背鰭是灰白色的,沒有腹鰭,也沒有鱗,但有明顯的側線,身體呈銀白色,背鰭和胸鰭呈淡白色,體長可以大234公分。

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性食用魚之一,產量巨大,是極重要的經濟漁獲,全世界年產量超過500,000噸。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巾著網及定置網等。盛漁期在春夏間,也是北部沿岸季節性重要之海釣魚種。

全世界溫、熱帶海域,包括臺灣四周海域

白帶魚是暖溫水域中底層洄遊性魚類,一般棲息於開放性之大洋水域,水深在60-100公尺間,亦常遊至深遠350公尺,甚至更深之水域,產卵時則洄遊至淺海水域。喜弱光,有明顯日夜垂直分布之習性,白天至深水層,黃昏、夜間及清晨則上遊至表層。具群遊性,性極貪食,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

白帶魚還分為黑眼帶魚和黃眼帶魚,而這兩類帶魚也是消費者常見的,肯定也有會消費者會說如何選購?

1、黑眼帶魚

黑眼帶魚味道鮮美、肉質細嫩、腥味比較小,生活中主要被用來做清蒸食用,喜歡清淡飲食的人可以選擇黑眼帶魚。

2、黃眼帶魚

總結:黃眼帶魚的個體比較大,肉質會比較粗糙,會有一些腥味,一般比較適合做紅燒或者油炸食用,喜歡飲食偏辣一些的人群可以選擇黃眼帶魚。

他們的區別主要在於眼睛和個體:黑眼帶魚的眼睛呈黑色,而黃眼帶魚的眼睛顏色偏黃;黑眼帶魚的個體一般比較小,而黃眼帶魚的個體一般比較大。

短帶魚

也被叫做中國短尾帶魚、瓊帶魚,英文名(Chinese short-tailed hairtail)。短帶魚是肉食性動物,魚體細長且側扁,背鰭是白色的,體長可達54.5公分,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海南省周邊海域。短帶魚性成熟早、個體小,以其最大個體還達不到另2種帶魚開始性成熟的長度。

南海帶魚

南海帶魚又稱黃鰭帶魚,東山島漁民稱為黃金帶魚。和白帶魚相比個頭要小很多,尾部短於白帶魚,因背鰭黃色又叫「黃鰭帶魚」(如上圖),一般棲息在沿海,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海南部和南海。深海、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暖溫水域中底層回遊性魚類,一般棲息於近泥砂或泥質之大陸棚沿岸水域,水深在20-50公尺間,亦常遊至深遠150公尺,甚至更深之水域,產卵時則回遊至淺海水域。喜弱光,有明顯日夜垂直分布之習性,白天至深水層,黃昏、夜間及清晨則上遊至表層。具群遊性,性極貪食,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

黃金帶全身充滿盔甲不鏽鋼,靚麗的反光可以晃瞎眼,實乃不鏽鋼帶魚。我吃過的幾種帶魚中,個人覺得這種帶魚肉質最嫩,味道最鮮甜。

我希望通過此文能讓更多人了解帶魚,讓更多的優質的海鮮能夠與你分享,如果你們還想了解更多海鮮的知識可以關注我,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為啥市場上的帶魚都是冷凍的,沒有活的?漁民:活的你買不起
    為啥市場上的帶魚都是冷凍的,沒有活的?漁民:活的你買不起帶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是酒席上很常見的一道菜。不過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超市和市場上的帶魚都是冷凍的,從來就沒有見過活的,這是為什麼呢?
  • 漁民為何不願意捕皇帶魚,一個是不能吃,還有一個更隱秘原因
    古人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海邊的漁民們,都希望自己出海的時候捕魚豐收,以此賺得更多的勞動報酬。可是您也許不知道,其實漁民們並不是所有的魚都「照單全收」,有一種被稱為「魔鬼使者」的魚,一直被漁民們敬而遠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漁民們捕到「魔鬼使者」的魚就會大禍臨頭?
  • 浙江漁民捕獲「帶魚之王」,體長達到6米,據說能預測地震
    近年來,隨著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海洋中的野生魚類資源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復。有一些平時極少見到的魚也逐漸出現在了漁民的漁船上。最近,浙江漁民就捕撈到一條「帶魚之王」。這條「大帶魚」竟然達到了40釐米寬,3米多長,100多斤重,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
  • 黃眼睛帶魚和黑眼睛帶魚,同樣是帶魚,老漁民告訴你,到底差在哪
    黃眼睛帶魚和黑眼睛帶魚,同樣是帶魚,老漁民告訴你,到底差在哪在中國,從渤海到南海,都可尋得到帶魚細長的身影,帶魚,又叫裙帶、肥帶、油帶、牙帶魚等,不同的地區賦予了帶魚不同的別名,硬骨魚綱鱸形目帶魚科,是我國所有海魚中產量最高的魚。
  • 黃眼睛帶魚和黑眼睛帶魚,同樣是帶魚,老漁民告訴你,到底差在哪
    黃眼睛帶魚和黑眼睛帶魚,同樣是帶魚,老漁民告訴你,它們到底差在哪?通常來說,帶魚的年齡越大,眼睛越黃。所以,憑藉魚眼的顏色來判斷帶魚是否國產與否,是不準確的。東南亞進口帶魚的小規格的很多品種都是黑眼睛,大規格的以黃眼睛的比較居多,西非帶魚黃眼睛品種較多。
  • 買的帶魚都是冰凍的,問老闆買活帶魚,攤主表示:活魚怕你買不來
    假如說咱們在平時的餐桌上面都不知道吃點講究的食物,那麼恐怕大家都不是一個稱職的吃貨了。不過在菜市場上面不是說任何的的食物都能夠講究起來的,像是帶魚這個海鮮食物你們就拿它沒什麼法子。買的帶魚都是冰凍的,問老闆買活帶魚,攤主表示:活魚怕你買不來帶魚這種海鮮食物在很多住在海邊城市的吃貨們應該都不陌生,就連這些經常在海邊玩耍的小夥伴們都沒有見識過這種鮮活狀態下的帶魚
  • 你見過活帶魚嗎?居然這麼美豔,個個都是白富美!
    這是剛剛出水的新鮮帶魚其實新鮮帶魚光亮如鏡,《清宮海錯圖》中就有描述:當時沿海地區的漁民常常把新鮮帶魚懸掛著售賣,遠遠看去好似「刀劍鋪子」。意思是釣起一條,就能像拉纜繩一般,把首尾相連的帶魚拉得滿船都是,是因為上鉤的帶魚的掙扎引發了同類的攻擊。古人的記載是否可信不得而知,但從某個側面看出帶魚確實生性兇猛。從深海拖網捕撈上來的帶魚會因為水壓的劇變很快死亡,但如果趁它上浮到淺海時,就能釣到活的帶魚。所以在捕魚業不發達的古代,人們也已經開始食用帶魚。因為貪食的習性,白帶魚也是海釣愛好者們特別喜愛的一種魚。
  • 世界上最惹不起的地震魚,漁民都退避三舍,還會引發「地震」!
    生活在海邊的漁民們,往往都是通過捕魚來賺取一定的收益,每出一次海,都有很大的收穫,捕捉到的不少海魚,都能賣一個好價錢,獲取更多的勞動報酬。漁民們也是有講究的,並不是所有魚都會照單全收,其中有一種魚,令人退避三舍,這究竟是什麼魚呢?世界上最惹不起的魚,漁民都退避三舍,還會引發「地震」!
  • 做帶魚時,到底要不要去鱗?60歲老漁民告訴你答案,別再做錯了
    導讀:挑選帶魚時,越寬越好嗎?老漁民:不一定,關鍵是看這3個地方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簡食記!帶魚,是我國海洋魚類產量最高的一種,據說每年有100萬噸的產量。帶魚因為價格比較親民,一直以來都是老百姓最愛的魚類之一,它與大黃魚,小黃魚,烏賊,並稱為「四大海產」,帶魚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黃海,渤海,南海都可見其足跡……帶魚,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含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不飽和胺基酸等等,經常食用,有益於身體健康!
  • 「中國漁民」北冰洋的魚兒聽了都聞風喪膽
    可以說,只要在有魚的海域,就一定會有中國漁船出沒的痕跡。 讓全世界都非常頭痛的是,中國漁民並不僅僅捕撈單一品種,其他品種誤上鉤時,漁民並不會把它們扔回海裡。而且拖網船、圍網船可一捕撈很多品種的魚,也就是說,這類漁船往往不是衝著某種特定魚類下網,而是挑選魚類資源豐富的海域下手。 他們開過的海域,片甲不留。
  • 我們買的帶魚為啥都是冰凍的?魚販直言:活的不敢賣,你也吃不起
    我們買的帶魚為啥都是冰凍的?魚販直言:活的不敢賣,你也吃不起!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也是越來越好了,魚在人們的餐桌上也是一種很常見的食物,尤其是對於一些住在沿海地區的人來說,他們靠海吃海,這一日三餐自然最少不了的就是海產品了。
  • 99%的人都不曾目睹,帶魚在水下玉立的身姿
    白帶魚(Trichiurus lepturus),鱸形目帶魚科帶魚屬的物種。英文名稱largehead hairtail,又俗稱大頭帶魚、魛魚或高鰭帶魚。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大洋溫暖水域,在我國沿岸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東海海域,比如著名的舟山帶魚。白帶魚(Trichiurus lepturus)。
  • 帶魚——很便宜的一種深海魚
    童年時期,物流不像如今這樣發達,在遠離海洋的東北地區,帶魚可以說是吃過的唯一的深海魚。大家會不會很奇怪,平時買魚都是買新鮮的活魚,但是我們遇見的帶魚卻是早就失去生命的,作為一種深海魚,它的價格又為什麼那麼便宜?一起來看看吧!中國人似乎格外鍾愛帶魚平日,只要去菜市或海鮮市場,那一條條形如皮帶的大魚,圓圓的大眼睛總會在第一時間與你對視。
  • 象徵災難的地震魚,日本碼頭一次出現了2條,漁民捕獲後陷入恐慌
    筆者-小文古時候,出海的漁民認為海底藏有可怕的巨獸,它們以海上航行的船隻或是淺層水域的生物為生,並且體型無比巨大。關於皇帶魚的傳說有很多,由於它們長相兇惡,並且體型巨大,因此常常被出海的漁民認為是橫掃大海的巨獸。也有人認為皇帶魚是傳說中的「海怪」或是東南亞地區的龍,因此,皇帶魚還擁有了其它稱號,人們將它作為「龍宮使者」或是布倫希爾蒂。
  • 上了熱搜的「勒氏皇帶魚」究竟是何方妖物?
    這兩條勒氏皇帶魚的同時出現在世界範圍內是屬於極為罕見的情況,此事引起了日本人民熱烈的議論,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 看完這則新聞我馬上上百度搜索了一下這個大傢伙,不搜不知道,一搜就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去年的2月份這傢伙也多次「造訪」日本海岸。
  • 眾多神秘傳說中的生物-皇帶魚
    但是現在多人並不相信皇帶魚的出現和地震有相關性。下面列舉了捕獲記錄2000年,投放於臺灣花蓮崇德的定置網中,捕獲一尾體長5.7米,體重達35公斤之皇帶魚。2001年,首次在香港水域附近,湛江以東誤捕一條。
  • 這種「巨型帶魚」能吃嗎?
    近日,浙江象山漁船出海時,捕獲了一條「巨無霸」帶魚,船長表示,自己捕魚20多年,都沒見過這麼大的「帶魚」。那麼,這條巨型帶魚到底是什麼東東? 事實上,在東海捕獲到皇帶魚並非新鮮事: 2018年3月19日,奉化蓴湖的漁民在東海捕撈作業時,抓獲一條皇帶魚,重5公斤左右,長1.85米,寬15釐米,船主最後把這條皇帶魚無償捐獻給了桐照村,做成標本保存下來; 2017年,奉化漁民捕到一條長1.98米,重6公斤皇帶魚,賣了2800元;
  • 每日一鮮 | 「國民魚」帶魚
    黃海、東海、南海均有帶魚分布,由於帶魚一般棲息在20米-100米的水域,被漁民的拖網拖上船後大部分都因為海水壓力變化過大而死亡,等拉到魚市場就基本見不到活帶魚了。但是如果將帶魚慢慢拉上岸,還是有機會見到活蹦亂跳的帶魚的,帶魚在水中透明狀的身體看起來非常奇妙。海釣逐漸拉上岸的鮮活帶魚
  • 海龍魚實為勒氏皇帶魚 青島神秘龍骨真相(組圖)
    海龍魚實為勒氏皇帶魚 青島神秘龍骨真相(組圖)   海龍魚實為勒氏皇帶魚 青島神秘龍骨真相(組圖)  2013年3月27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劉靜教授來到河套羅家營,對漁民捕撈上來的骨骼進行鑑定。
  • 浙江漁民捕獲「龍王魚」,住在深海體長可達6米,傳說能感知地震
    在動物學分類中它屬於皇帶魚中的一種,而皇帶魚屬於輻鰭魚綱軟骨硬鱗亞綱月魚目皇帶魚科皇帶魚屬皇帶魚種,而帶魚則屬於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鱸形目帶魚亞目帶魚科帶魚屬,兩者一個是軟骨魚,一個是硬骨魚,從綱目上就已經不相同了,所以兩者並不是一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