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窯烘窯過程及各階段的調控
1、升溫曲線:窯爐安裝完工後,為確保新窯體均勻乾燥和適應耐火材料的變化,避免因耐火材料內部的水分急劇蒸發和體積急劇膨脹而導致耐火材料開裂,影響其使用壽命,必須制定一套合理的升溫曲線,對其逐步升溫烘烤。輥道窯的烘烤時間一般為15~20天或更長。
2、各階段調試。第一天先定排煙閘板的開度大小:
A.第一道開50%,第二道開100%,往後依此減小。目的:排煙量先少後多,減少溫度梯度,防止產品開裂。輥上各排煙管閘開度比輥下要略小,使煙氣往輥下運行,從而防止氣體分層,能減小下上溫差。排煙風機總閘板的吸入口適當只開一點即可,以後再調整,但出口可以開到最大。再啟動排煙風機。
B.所有燒嘴的助燃風閘門都打開,防止在烘窯中溫度升得過高。啟動助燃風機,蝶閥開度以總管壓力為100mm水壓柱為宜(太高易熄火)。調好後再去調排煙風機吸入口總閘板。以全窯微負壓為主,負壓過大易熄火,點火也不易。
C.所有燒嘴天然氣閥門全關閉,總管閥門也關閉,放散管閥全部打開。
D.以上操作全部完成後,及可通知天然氣站送氣。送天然氣排空方散10分鐘以上(空氣被置換完全後,供氣壓力>4000PA後)可通知窯爐開燒嘴點火。
E.點火操作:先從輥下最後一組燒嘴點起:先打開天然氣總閥,把燒嘴撥出點火更安全。燒嘴助燃風閥先關小一些。先點火把,再慢開天然氣球閥。著火後,插槍入窯。慢開助燃風閥門,逐漸加大。天然氣閥門開小燃燒2小時(防一次開大,燒裂燒嘴磚),再開大(註:所有燒嘴都按這個順序開)。如果熄火,重新按步驟操作一遍。熱電偶檢查:燒成區熱電偶長度為700mm,窯牆、窯頂厚度為400mm,外露10—15mm,內插15—20mm為宜;插孔周圍用高溫棉塞緊;為考察顯示溫度的準確性,可通過互換插孔作對比。
F.第一天一般只宜點燃一組燒嘴4-8隻,以後按烘窯進度每天往前,增開1-2組。每點一組都要檢查窯內壓力,並調整排煙風機閘板的開度,使窯內壓力保持弱負壓。但不能零壓,更別正壓,防熱量抽進餘熱帶。
3、烘窯點火後,嚴格執行烘窯曲線。每小時升50℃,低溫時手控(6500℃以下)。待燒嘴磚燒發紅(天然氣可自燃時)可採取自控升溫。嚴防熄火,熄火後關球閥後再點火。
4、窯內升溫:最高溫度段到500-6000℃時,應啟動餘熱風機,以便將熱風抽一部分到冷卻段烘窯。各抽熱支管的開度為後大前小或不開。風機吸風口關小,開度四分之一即可。但出風口開到最大。同時,也啟動急冷風機,開度要小。急冷風管球閥開度前大後小(防把急冷風管燒彎曲)。若用變頻器急冷風機開度可開到最大。靠變頻控制急冷段窯溫。這樣隨燒成段同步烘窯。
5、達到6000℃的一組保溫,未達到的繼續按50℃/小時的速度升溫。以此類推,從後向前。輥上燒嘴也同樣從後向前逐組點火(上溫始終低於下溫)。
6、窯內最高溫度達到8000℃-9000℃起直到烘窯結束,都應特別注意並記錄,報告窯體的膨脹狀態,包括孔磚是否磨輥棒,地腳支柱是否移位,移位有無阻礙等。異常時要及時調整。達到9000℃的一組先保溫,其他組繼續升溫。
7、在烘窯第十七天時,需要將烘窯曲線結合燒磚曲線調整,以便合理分布溫度。
8、在第十九天窯爐溫度調整到產品燒成曲線。到此烘窯完畢,進入試產階段。若有特殊情況,不能投入生產:最高溫度(12500℃,最大膨脹度,平常最高使用溫度≤12300℃)只可保溫一天,再降溫至9000℃保溫,等待升溫命令。
●升、降溫注意事項
1、通燃氣:在燒成燃氣閥開啟前,排煙風機至少抽30分鐘以上、助燃風機啟動正常後、燃氣壓力在壓力開關設置範圍內才能打開燃氣電動切斷閥(含氣動切斷閥和電磁閥)和相應球閥。
停火後,除了關閉電動切斷閥外,還必須關掉所有燒嘴前、燒嘴組和減壓閥組的球閥,以防止燃氣洩漏到窯內(電動切斷閥可能本身存在洩漏,尤其是腐蝕嚴重的水煤氣),沒有點火的也必須處於關閉狀態。
2、升溫
(1)首先啟動排煙風機,確認控制柜上相應指示燈亮,風機運轉正常。檢查與備用風機間閥門閥位是否正確。第一次啟動必須等至少30分鐘後再開助燃風機(抽掉窯內廢氣)。
(2)再啟動助燃風機,確認控制柜上相應指示燈亮,空氣壓力指示燈亮,風機運轉正常。
(3)打開燃氣減壓閥組主閥,釋放燃氣主管餘氣和空氣,防止管內存在混合氣體發生爆炸危險(也可預防因管內餘氣壓力太大電動截止閥啟動困難)。打開燃氣減壓閥組主電動截止閥,確認燃氣壓力指示燈,供氣正常。
A.點火前排煙風機至少啟動30分鐘以上,並且保證點火區域儘可能處於負窯壓狀態。
B.窯內溫度在7000℃以下,局部燒嘴附近的溫度低於6000℃時,所有燃氣燒成的窯爐都是非常危險的,烘窯或升溫過程中必須特別注意可能產生的燃燒不完全氣體、漏氣等現象。發現後必須立即調整(如增加排煙抽力等),必要時切斷氣源,待排煙風機抽完餘氣後再重新啟動。
C.請注意各種燃氣的爆炸極限(即不同燃氣在空氣中的含量超過一定濃度,在有氧氣的情況下,在密封或半密封的空間內遇到明火或火星瞬間燃燒產生高壓就會發生爆炸)。
(4)以上各項運行正常後開始進行燒嘴點火。通常採用單組逐步點火的方式,其順序遵循先高溫後低溫,先下部後上部的原則。點火前先將溫控儀表置於手動控溫位置(若為自動,燃氣閥門會在很短時間內開到最大,超溫後再降溫,引起短時間過快),將控制閥置於低位,現場按下相應組點火按鈕,指示燈亮,觀察著火情況。
A.在點每支燒嘴時儘可能保證一次或二次點著火。若點不著,須調整燒嘴風、氣大小、電動閥開度或調整電極位置。當連點二次都點不著時,必須關掉氣閥幾分鐘後再重新點火,以免燒嘴附近因積聚多餘燃氣發生危險。
B.點火前注意保證每支燒嘴接地完好,以防電極不打火。
C.點火時請勿觸摸電極和與電極相關連的部分,以防觸電。
D.如果是新窯烘窯升溫請嚴格按烘窯曲線逐步升溫,如果是正常使用窯爐冷啟動請按輥道窯冷啟動升溫曲線升溫,如果是大修後尤其耐火材料更換較多的應按新窯烘窯曲線升溫。
(5)當點燃一組的溫度升至1000℃以後(根據實際情況定)向前增加一組或部分燒嘴點火,之後每升500℃增加一組或部分燒嘴點火,當溫度達到3000℃時按升溫曲線要求開始恆溫,此時預熱區部分燒嘴還不需要點火,燒成區的煙氣足可將預熱區溫度升起來。
(6)當溫度升至6000℃時按升溫曲線要求恆溫,同時啟動急冷風機、抽熱風機和冷卻風機,確認控制柜上相應指示燈亮,風機運轉正常,調整閥位控制急冷溫度不至超高損壞急冷風管和熱交換管。
(7)當溫度升至6000℃或燒嘴功率不足時可將上層燒嘴逐步點燃。
(8)所有燒嘴點火完成即窯爐起動完成,進入升溫調試階段。
(9)升溫調試階段或烘窯後期,要逐步調節燒嘴、排煙閘板、冷風閘板、抽熱風閘板的開度,使窯內溫度,氣氛和壓力制度向預定的燒成制度靠近。
●停電停氣的操作
1、迅速關閉氣管總閥門,切斷氣路打開排空放散閥,同時打開助燃風管排風口,關閉電磁閥、減壓閥(即執行器前後閥門)。然後迅速返回儀表屏應付各種變化。
2、如果是排煙或助燃風機故障造成電磁氣動閥切斷氣路,則應拉慢窯速,馬上通知窯頭停止進磚。如果是儀表屏主控電源故障或整廠停電,則應快速啟動備用發電機,予帶動傳動系統,避免堵磚。
3、保持與煤氣站溝通聯繫,予做出相應措施。
●來電、來氣的操作
1、來電後,先檢查變頻器指示燈是否對應在「HZ」上,確認無誤後將窯速調慢。
2、啟動排煙風機正常運轉後,再啟動助燃風機可適當調小助燃風機頻率,並關閉助燃風管排放口。
3、各項工作準備就緒以後,通知煤氣站可以正常送氣。
4、來氣後:A、打開主管總閥,控制煤氣主管氣壓約7Kpa,視情況調小總管上排空放散閥,保證煤氣壓穩定。B、將主管上手動碟閥逐步開啟,開啟度為三分之一(或視煤氣壓力而定),在儀表屏上打開電磁氣動閥開關,電磁閥後面煤氣壓力表控制在3.0—3.5Kpa(可以在儀表屏上控制)。此時主管通氣完成。
5、按點槍步驟點槍,從急冷前底槍開始往前點,兩爐工各一邊,當點槍枝數超過十支槍後可關閉排空放散閥。
6、升溫時應5—10℃升起,不可太急,以免煤氣燃燒不完全,當溫度達到燒成要求後,通知窯頭進磚,並要求爐工、機修注意巡查窯爐傳動電機、鏈條、輥棒等運作情況。
●轉電不停氣操作
1、停乾燥窯爐入磚,拉慢窯爐轉速25—26Hz。
2、停電轉電之前,應將煤氣調後總裝置調壓後旁通閥門開啟。關閉總電磁閥,停電轉電復位完成。
3、開啟風機順序
A.先開啟排煙風機、助燃風機;
B.開啟抽熱風機及相應的抽溼、急冷風機;
C.開啟傳動裝置。
4、煤氣壓力與自控調節
A.轉電前將煤氣原設定壓力0.005Mpa—0.008Mpa調至0.025Mpa—0.03Mpa壓力。
B.自控儀表投入手動,從原來設定100%降至50%—45%,再緩慢關閉,直到執行器關閉完後,開啟排空閥門排空。
C.轉電完成後,自控儀表投入手動,緩慢開啟後點燃分區燒嘴,點燃數支槍後關閉排空,並將煤氣總壓力調至原設定壓力,將電磁閥開啟,關閉旁路閥門。
5、檢查各風機運轉情況,傳動正常後調至窯爐原轉速正常生產。
P.S.很多讀者經常在微信後臺提問一些關於陶瓷技術的問題,也有朋友直接讓陶城君介紹關於這面的書籍,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本實用性工具書——《陶瓷牆地磚生產管理實用技術手冊》。
陶瓷牆地磚生產中報表管理、工序操作規範、設備管理、崗位責任、生產現場管理、生產工藝管理、產品質量缺陷分析與處理、陶瓷的環保與節能生產、產品銷售與服務等內容,一次性全解說!
想買書的朋友可點「我要買書」購買,也可以加陶城君微信(微信號:t88038633)。
作者系陶瓷職業經理人 王銀川
編輯 彭小珊
這是陶城報微信第593期
找產品、問技術、聊天、吐槽…點【閱讀原文】進入陶城報微社區發帖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