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這兩個字讓人望而生畏。在很多人的意識中,癌症等同於絕症,似乎一沾上癌症這個詞,就相當於判了死刑......然而,影響中國人壽命的罪魁禍首並不是癌症,有一類疾病的死亡率比癌症還要高!
2019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梁曉峰教授團隊在《柳葉刀》上發布了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市居民的前25位死因變化,以及導致死亡的高危因素。
1990年和2017年,我國居民的前10位死因分別是:
數據來源:the Lancet
從圖表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近年來,人類的主要疾病負擔來源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中風」。
前十名致死疾病就包含了四種心腦血管疾病,包括排行第一的腦中風,排行第二的缺血性心肌病,排名第五的阿爾茲海默症,以及排名第八的高血壓性心臟病。
可見,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是降低中國居民死亡率最緊迫的任務!
想要防治此類疾病,那麼,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中風、缺血性心臟病
首先,中風、缺血性心臟病主要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肥胖以及抽菸、喝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
對於中風患者而言,建議平時注意控制好血壓。
因缺血性心臟病和血管狹窄關聯較強,因此,對於血脂、血壓的控制更為關鍵。
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主要是由高血壓引起的以心臟肥厚為代表的疾病,高血壓還會引起其他疾病,比如中風等,因此高血壓患者要按時吃藥控制。
重點預防排在首位的中風
我國已成為中風的重災區,目前,居民中風的風險率已高達39.3%,其中,男性風險率超過40%,是世界唯一男性發病率超過女性的國家。
那為什麼我國的中風發病率這麼高呢?
其實,關鍵還是在於不良的生活習慣。
因此,應對中風,最好的方法就是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如何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合理膳食
杜絕暴飲暴食、按時吃飯,並且注意控制三高,少食紅肉、少吃油炸食品以及控制糖的攝入量。
2.適宜運動
合理安排運動的時間以及頻率,每周安排兩到三次,每次運動45分鐘左右。
3.戒菸戒酒
吸菸及過量的飲酒對身體是有害無益的,建議遠離菸酒,越早越好。
4.健康積極的心態
培養良好健康的心態,學會做情緒的主人,學會合理的排解方式。
腦心健缺血預適應訓練儀
腦心健缺血預適應訓練儀——心腦血管治療儀
遠程缺血預適應指在身體部分器官(上肢等)進行短暫的缺血刺激,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的應激機制,產生和釋放內源性抗缺血缺氧的保護物質,增強心腦腎等生命重要器官對未來發生致死性缺血損傷的耐受能力,從而發揮預防和保護作用。
產品適應症:預防及輔助治療冠心病、腦中風、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頭暈、失眠、偏頭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