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而颶風其意義和颱風類似,都是一種熱帶氣旋,只是產生地點不同,而叫法不同。
國際空間站視角拍攝的颱風
我國把南海與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颱風。
颱風有多可怕,這裡不需要再贅述。可以說,一旦颱風來臨之時,路上幾乎連個人影都沒有,停工、停課都是在所難免。
雖然如今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今非昔比,人工降雨、人工除雨已經在不是什麼難題,那為什麼不能用飛彈等科學裝備來阻擋颱風對沿海地區的侵襲呢?
確實,人類通過現代科學技術製造出不少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比如美國的一些遠程飛彈,它所攜帶的核彈頭威力可達到2000萬~2500萬噸TNT當量,而美國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威力也只不過1.5萬噸,相當於1600多個廣島原子彈。
但是飛彈威力跟颱風威力相比的話,猶如螳臂擋車,不自量力。颱風按照其強度,分為六個等級: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
颱風等級越高,攜帶的能量就越大,一個4級颱風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就大於常規核彈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就算有颱風能量相當的飛彈,也不可能對颱風進行摧毀。
要知道,颱風源於熱帶海洋形成的氣旋,是海洋釋放能量的一種表現,現代武器能與海洋抗衡嗎?當然是不能的。如果將威力巨大的飛彈發射到颱風中會如何呢?有可能會短時間內擾亂了颱風的走向,可能同時也會加劇颱風的能量,只要海面低氣壓存在颱風就不會消失。所以想用飛彈來阻止颱風,反而會適得其反。
然而,颱風在危害人類的同時,也利於人類。颱風不僅給人類送來了淡水資源,同時還間接性緩解區域性水荒。一個12級風力的颱風,登陸時可帶來900毫米的最大降水量,但也會給當地造成超過百億的經濟損失。
颱風帶來了來自海上的大量水汽,可以緩解高溫,帶來豐富的降水。同時颱風還帶動了陸地與海洋的水循環,淡水資源得以循環利用。可以說颱風是地球生物存在多樣化而必不可缺的自然氣象,但是颱風有弊也有利,沒有颱風不行,颱風太大、太多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