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記者 煙成群)從百廢待興到百業俱興,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河北省的投資歷經滄桑巨變,為推動經濟增長、優化結構、增強後勁發揮了巨大作用: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5%,促進了各行各業快速發展,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78年的26.6%提高到2018年的47.6%。
2019年前7個月,全省深入推進項目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3%,延續平穩增長態勢。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投資主體趨向多元
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雄安新區建設明顯加快,今年前7月施工項目38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8.7個百分點。
河北省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北對農業、水利、工業、交通運輸、商貿、文教衛生等行業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形成和擴大了生產能力,奠定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
雄安新區建設明顯加快,今年前7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1%。記者 煙成群 攝
據統計,1953-1977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4.3%,基本建設佔全部投資的80.5%;1978年-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7%;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投資呈現增速換擋、結構轉型、新舊動能轉換接續的發展新態勢,固定資產投資由高速發展階段,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13-2018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9%,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50%左右。
改革開放前,河北工業投資比重居高不下。改革開放後,全省在投資總量擴大的同時,各產業投資以增量擴大和存量調整為手段,投資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六五」時期,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三次產業比例關係為11.3:43.2:45.5,「十一五」時期,比例關係調整為 4:48.8:47.2。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各地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投資重點逐步向先進位造業、特色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傾斜,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由2012年的3.7:47.6:48.7調整為2018年的3.9:45.1:51.0,服務業成為第一大產業。
改革開放初期,政府是投資的主體,建設資金的來源主要是國家撥款,全民所有制單位投資佔絕對主導地位。黨的十四大後,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形成了由國有、集體、股份制、私營、外資等多種所有制投資百花齊放的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民間投資實現較快增長,2018年,全省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投資佔13.0%,私營個體經濟投資佔51.2%,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佔2.2%。近年來,河北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2013-2018年,民間投資年均增長8.5%,2018年佔全部投資的75.9%,成為拉動全省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
工業主體地位加強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工業投資作為工業發展的主要手段,在提高企業競爭力、拉動經濟增長、推進工業化進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70年來,全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3%,形成了以鋼鐵、裝備製造、石化、建材、食品、紡織、醫藥為主導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組建了河北鋼鐵集團、冀中能源集團和河北港口集團等一批骨幹企業,為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0年來,河北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年均增長15.4%。2018年全省火電、風電、太陽能裝機容量分別達到4617萬千瓦、1745萬千瓦、1234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達3665.7億千瓦時。全省累計生產原煤超過28億噸、石油超過3億噸。
河北先後建成邯鄲等六大鋼鐵基地。圖為河鋼邯鋼職工檢查剛下線的板材產品。河鋼集團供圖
河北先後建成邯鄲、邢臺、石家莊、張家口、承德、唐山等六大鋼鐵基地,組建了河北鋼鐵集團。華北製藥、石藥集團、以嶺藥業等大型製藥公司茁壯成長,2013-2018年全省醫藥業投資年均增長15.2%。
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地區綜合實力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河北有計劃地組織實施了一批交通、郵電以及市政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70年來,河北交通運輸突飛猛進,建成了鐵路、高速公路、民航、港口立體化交通網絡。京廣、京九、大秦、朔黃鐵路成為連接河北南北、東西與外省的大動脈,高速鐵路以石家莊為中心,輻射到全省其他10個設區市。2018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7279公裡,形成了「五縱六橫七條線」的主骨架。石家莊民航機場、唐山機場、邯鄲機場、張家口機場和承德機場先後建成投入使用,構成空中立體交通網絡。擁有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三大港口,環渤海灣優勢得到有效發揮。
郵電通訊能力迅速增強,2018年末全省電話用戶總數8865.6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669.9萬戶,行動電話用戶8195.6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光纖寬帶接入用戶數2047.7萬戶,網際網路寬帶接入埠4242.4萬個。
城市建設日臻完善,2018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56.4%,比2000年提高了30.1個百分點。2018年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投資增長11.0%,增速快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個百分點。
民生保障持續改善 教科文衛不斷完善
河北是農業大省,70年來,農林牧漁業投資年均增長13.7%,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鞏固。柏各莊、蘆臺、中捷等大型農場相繼建成,提升了糧、棉、油、蔬菜、果品、水產等生產能力;察北、御道口牧場等現代養殖基地陸續竣工,生豬、奶牛等農副業日益豐富,實現了農產品消費需求從「吃飽」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健康」轉變。
1980年,住房商品化政策的推出,拉開了中國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1990-1997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累計225.64億元。1998年,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商品房銷售持續繁榮。2008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突破千億元大關,2018年達到4476.4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5251.9萬平方米,開發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隨著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建設,居民居住條件、辦公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商業營業用房形成了豐富優質的綜合商圈,推動城鎮建設突飛猛進。
投資提升了河北糧、棉、油、蔬菜、果品、水產等生產能力。 記者 煙成群 攝
70年來,全省教育、衛生等民生領域投資逐年增加。2018年已建成普通高等學校122所(比1978年增加95所),中小學14567所。2018年末,全省醫療衛生機構85088個,比1978年增加76105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42.2萬張,比1978年增加33.3萬張。
文化體育投資逐步擴大,人民物質文化需求不斷豐富。黨的十八大以來,藉助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2022年冬奧會等契機,納入省政府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的文化類項目數量不斷攀升,保定京西百渡、承德鼎盛王朝、武強周窩音樂小鎮等一批文旅新品牌打造成形,奧林匹克冰雪文化谷等一批重點文化體育項目謀劃實施,秦皇島億維動漫產業基地、燕郊影視文化旅遊示範區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和園區相繼建成運營,成為推動當地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2013-2018年,全省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年均增長11.0%。
進入新時代,投資將繼續發揮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先導作用,聚焦重點行業,優化投資布局,為河北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