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所等揭示中國野生獼猴環境適應的分子機制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靈長類生態學研究組與英國卡迪夫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二代測序平臺(Illumina HiSeq2000、Illumina HiSeq2500),對81個分布於中國境內17個採樣點的野生獼猴個體進行了全基因組深度重測序,並通過種群基因組學分析,揭示了中國野生獼猴不同亞種的種群遺傳結構和演化歷史,解析了不同獼猴種群適應極端氣候環境的分子機制,並預測了和人類疾病相關的突變位點
-
西遊唯一能秒殺悟空的,不是如來不是三清,而是給悟空生命的人!
歡迎來到小解話西遊之悟空螻蟻篇。悟空之本領被電視劇過分誇大後,許多原著黨開始追求最原始的刺激和欲望,期望從字裡行間找尋不一樣的西遊。現在小解就帶大家看一看,三界中唯一一個確定能殺死悟空的人!殺死悟空,不是靠憑空想像,是靠真才實學。所謂「殺死」也不是單純地戰鬥力在悟空之上,而是能夠令滑頭猴子真正心服口服。
-
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大校友會獲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日前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此前,常進提出並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實施了「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項目,他也被媒體稱為「『悟空』的『師父』」。
-
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圖)
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大校友會獲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日前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此前,常進提出並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實施了「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項目,他也被媒體稱為「『悟空』的『師父』」。
-
領跑太空暗物質探測,「悟空」貢獻中國智慧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喻菲 屈婷)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以其完美表現,證明了它是目前人類已發射到太空中的最強高能電子、伽馬射線探測器,能量分辨和粒子鑑別本領達世界最高水平,尤其適合探尋來自暗物質湮滅的蛛絲馬跡。
-
關於分離膜技術基礎知識
分離膜的定義是什麼? 具有將不同物質組分進行分離功能的半透過性薄膜稱為分離膜。分離膜是一種特殊的、具有選擇性透過功能的薄層物質,可實現流體內的一種或幾種物質透過,而其他物質不透過。但實際上,分離膜對於任何組分均具有一定的透過率,故僅能實現組分的部分分離。 按膜材料的形態劃分,分離膜可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
-
關於氣體分離膜設備的研究成果
在此文中, 我總結了氣體分離膜的使用原理, 它包括:分子流、黏性流、表面擴散流、分子篩篩分機理、毛細管凝聚機理, 溶解-擴散機理、氣體在橡膠態聚合物中的傳遞、氣體在玻璃態聚合物中的傳遞和雙吸附-雙遷移機理等。膜和膜組件的分類及特點, 還有氣體膜分離系統設計, 最後, 簡要介紹了氣體膜的現實應用。
-
中國太行蟒河獼猴文化節:遊客與獼猴共享瓜果
15日,中國太行蟒河獼猴文化節在山西陽城蟒河風景區舉行。 楊傑英 攝中新網太原7月15日電 (楊傑英)15日,中國太行蟒河獼猴文化節在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蟒河風景區舉行。為給景區內的獼猴慶祝節日,活動主辦方特意搭建了花式「水果山」,任猴子們享用。
-
大連化物所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分離膜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二維多孔納米片由於其原子級別厚度以及極低的物質傳輸阻力,正成為高透量氣體分離膜領域的研究熱點。MOF納米片由於其具有豐富的骨架結構資源以及分子尺度的高密度孔道,是一種十分理想的膜構築單元。 大連化物所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分離膜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大/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畢國強團隊破解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
中國科大/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畢國強團隊破解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的組織規則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與生命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
-
中科大實現世界首次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中科大實現世界首次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吳長鋒/科技日報 2020-08-12 08:19
-
科技部公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克隆獼猴等入選
因此,理解氯胺酮快速抗抑鬱的機制已成為抑鬱症研究領域的「聖杯」,因為它將提示抑鬱症的核心腦機制,並為研發快速、高效、無毒的抗抑鬱藥物提供科學依據。2018年,浙江大學醫學院胡海嵐研究組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抑鬱症的神經環路研究中,該研究組發現大腦中反獎賞中心——外側韁核中的神經元活動是抑鬱情緒的來源。
-
「日本石猴」是獼猴,私養不合法(組圖)
羊城晚報訊 記者李燁池報導:近日,一隻叫做「悟空」的寵物猴在網上走紅,有網友稱這種「日本石猴」養不大,是國家唯一允許個人飼養的寵物猴。6月5日,民間科普組織松鼠會闢謠,根本不存在「日本石猴」,國家也不允許私人飼養,而這種獼猴身上攜帶的病毒如果傳染給人類,死亡率高達80%。
-
乾貨| 中空纖維分離膜在水處理領域的最新進展
乾貨 | 中空纖維分離膜在水處理領域的最新進展 發表時間:2017/2/14
-
中國科大研發柔性機器人手爪 可抓豆腐紙張玻璃杯
中新社合肥12月11日電(記者 吳蘭) 同一操作環境下,抓起細嫩的豆腐、薄薄的紙張、易滑的玻璃杯……對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自主研發的一款柔性機器人手爪來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據悉,量產後這款手爪成本預計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
-
濃縮鈾-235甲種分離膜的研製
由於四個單位被隔離著分別進行,人員少,互不通氣,導致了研究進程緩慢,經過近一年的研究,沒有一家單位能解決試製中的全部技術問題。為此,1961年11月,二機部與中國科學院黨組決定四個單位參戰人員集中會戰攻關。在1962年春節前迅速集中到上海冶金所,組成專門的第十研究室(甲種分離膜研究室)。
-
2018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出獼猴
因此,理解氯胺酮快速抗抑鬱的機制已成為抑鬱症研究領域的「聖杯」,因為它將提示抑鬱症的核心腦機制,並為研發快速、高效、無毒的抗抑鬱藥物提供科學依據。2018年,浙江大學醫學院胡海嵐研究組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抑鬱症的神經環路研究中,該研究組發現大腦中反獎賞中心——外側韁核中的神經元活動是抑鬱情緒的來源。
-
中國科大在合肥辦學50年「墨子」「悟空」到「九章」創新矚目
從同步輻射到鐵基超導,從「墨子」「悟空」衛星到「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她執著攻關創新,在世界科技前沿潛心鑽研,創造了一項項世界矚目的原始創新成果。吳蘭 攝今年5月,被稱為「海嘯級後浪」的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曹原,因再次在《自然》雜誌一次連發2篇論文而備受關注。2年前,22歲的曹原因在《自然》一天連發2篇有關石墨烯的文章而轟動學術界。2018年,《自然》發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曹原14歲考取的中國科大少年班,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驗田」,更是中國科大50年深化改革、創新育人的一個縮影。
-
中國最大的獼猴自然保護區,獼猴數量不足兩千隻,就在河南境內
中國建立了非常多的自然保護區,這些動物區分了種類,有專門保護自然資源的保護區,也有要保護很多不同動物種類的自然保護區。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個中國最著名的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希望小夥伴們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夠進一步更加地了解中國的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愛惜動物,從自身做起。講到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自然就得先講一講獼猴們所在的地方。
-
Nature:基因編輯CRISPR 找到「國產」自閉症獼猴模型
自閉症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發育性疾病,目前中國自閉症患者已超1000萬,且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自閉症的發生機制目前仍不清楚。針對自閉症的新藥研發和高度模擬人類自閉症症狀的實驗動物模型成為自閉症研究領域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