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維真科技:一片薄膜投射出三維「真實世界」

2021-01-13 顯示世界

圖說:維真顯示在第五屆全國創新創業大賽新材料行業獲得冠軍(左)維真顯示董事長顧開宇(右)維真顯示總經理邢起

夜晚的戶外,標誌性建築上閃爍著螢屏,如果裡面的人突然「跳」到外面,你是否會感到驚奇?休閒的客廳,電視插播廣告,如果實物不光「走」出電視,還在你面前「晃」了一圈,你是否印象深刻……這些場景並非「痴人說夢」,而是已經悄然走進大眾的生活。

在浙江省寧波維真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示廳,記者看到,多款尺寸不一的顯示設備播放著裸眼3D效果的動漫、電影、廣告,甚至一款支持2D轉3D的手機也已生產應用。

「觀眾看到的3D效果,是因為在顯示屏上粘貼了一個裸眼3D器件,所謂的裸眼3D器件,就是一張厚度在3毫米左右的玻璃,再粘貼一張特別的薄膜。」寧波維真科技總經理邢起指著一旁展示的玻璃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正是這張膜帶來了身臨其境的感覺。

靠著這種新型裸眼3D顯示光學器件,寧波維真科技奪得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新材料行業總決賽企業組第一名,拿到2500萬天使投資,同時還作為企業代表參與編制了中國首個裸眼3D系統標準。

薄膜奏效 三道工藝造出3D視覺衝擊

「這項技術涉及到材料、高分子、化學等多個領域,要求膜、玻璃、顯示屏三者之間非常緊密、服貼地黏合在一起。」邢起告訴記者,僅各種材料的配比就做了無數次的試驗,還開發了化學單體。

說起「貼薄」,先要從寧波維真科技的薄膜說起,作為一種立體光柵材料,它的成像原理與普通的立體圖畫並無二致,正面是均勻、等間距的半圓稜柱,反面是平面的材料,利用這種光柵材料折射和衍射產生的視覺「錯位」,從而在大腦形成立體感,對視覺產生衝擊。

傳統的「貼薄」手段是將薄膜平鋪於螢屏表面,但稜柱間產生的縫隙往往導致器件表面凸凹不平,無法實現機械手臂的真空吸附與抓取。「按照平鋪的方式,一天只能生產10到20臺,而目前市場的需求每天在百萬臺,要想實現批量化生產,必須將薄膜嵌入玻璃中。」邢起告訴記者。

有拱形稜柱才會有透鏡,但嵌入玻璃後拱形被填平,怎麼透鏡?面對記者的疑問,邢起吐出幾個字,「材料添加劑」。正是通過添加新材料的方法,寧波維真科技將6個化學單體添加到光柵材料中,既能保證透鏡的折射與衍射度,又將嵌入的薄膜與顯示屏粘在一起。

就像手機貼膜會有氣泡、灰塵,給大屏或超大屏「貼膜」的要求更高,要達到掃除微米級別的灰塵和氣泡的要求。對此,寧波維真科技的解決方案是「化整為零」,通過九宮格式的小塊拼接完成16平的大屏3D投影,再通過算法和圖像的調整與優化,將鋸齒狀、重影的邊緣規避,縫隙雖猶在,圖像全無「裂痕」。

標準先行 技術布局等待風口到來

裸眼3D被定性為「最有生命力且終將成為顯示技術共性平臺的下一代顯示技術」,預計到2021年,全球裸眼3D顯示行業產值可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除了寧波維真科技在做布局外,國內外眾多企業已經積極參與裸眼3D領域,產業發展環境日趨成熟。但是,標準不統一、技術方案兼容性不高、3D內容相對缺乏、產品體驗效果欠佳、服務內容簡單等,已成為行業發展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過去3D內容僅僅停留在視頻觀看層面,內容缺乏;現今3D內容來源眾多且成本大幅降低;之前的3D效果是單個圖像解析度低、畫面有重影和眩暈感,而且國際標準在大尺寸3D屏上無法兼容播放,現在4K及未來8K顯示的出現大幅提升了3D畫質。」在寧波維真科技董事長顧開宇看來,國內的裸眼3D技術還處於「等風來」的階段。

「除了技術布局外,我們還通過參與標準制定和專利保護來確保企業的先發優勢和市場地位。」顧開宇告訴記者,不久前,中國3D產業聯盟發布了我國首個裸眼3D技術行業標準,寧波維真科技參與了部分行業標準的制定。

此外,從2003年開始,寧波維真科技先後投入研發經費5000餘萬元,並且在專利方面提早布局,使得在國際上核心專利過期的情況下,維真專利池成為主流且難以避開的核心專利。至今,維真已申請發明專利40餘項,軟體著作權已授權3項。

談及未來,顧開宇表示,寧波維真科技今後的目標是努力成為中國第一支憑藉裸眼3D技術成功IPO的高科技企業,為「中國創造」添磚加瓦,讓維真品牌走向全球。

來源: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官網



相關焦點

  • 三維地圖:精雕細琢還原真實世界
    我們不費一磚一瓦只需一臺電腦就能打造一片「真實」的天地講到這裡,必須先介紹下3D技術。舉個例子,相信大家對導航並不陌生,導航中的三維地圖場景裡可以看到各種摩天高樓,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和各種花草樹木等地理要素,這就是將現實場景克隆到虛擬世界中,讓人足不出戶就能感知真實世界。
  • 讓機器理解三維世界,「商湯科技」暢想人工智慧3D視覺技術的未來
    賦予機器感知三維世界的「眼睛」人類擁有與生俱來的3D環境感知和理解能力,這是因為我們用兩隻眼睛來捕捉圖像,通過大腦處理形成立體視覺,從而辨認物體的形狀方位、他人的動作,輕鬆自然地跟這個三維世界交互。能否讓機器也能感知三維世界呢?或許很多人會想到給機器添加一顆攝像頭。
  • 3D相機「克隆」三維真實世界
    原標題:3D相機「克隆」三維真實世界 近日,廣東省珠海市四維時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四維時代」)正式發布國內首款消費級3D相機「四維看看」,該相機體積和普通手機無異,能保證15分鐘完成100平方米的房間拍攝,可幫助個人用戶輕鬆實現線下實景的數位化3D「克隆」。
  • 意識從能量場中創造粒子,投射出物質世界
    包姆總結出一種方式,說明科學家在次原子世界見到的奇怪行為。包姆認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有形世界,其實是一個幻覺。包姆認為潛藏在我們所稱的現實之下,有更深層的存在,是更龐大也更基本的現實,讓物質世界的所有物體和外觀得以產生。
  • 三維全息投影正在研發 可用手機複製阿凡達?
    非全息三維投影莫屬。在觀眾眼前的一片空氣中,可以投影出一個「大活人」或是「立體模型」,相信大家已經在《阿凡達》中領略過。最近,美國加州的一家新創公司,正在研發三維全息投影晶片,最早明年底之前,智慧型手機將具備三維投影的功能。
  • 最新高科技:固態三維投影技術,通過重排空氣中原子密度實現
    我們能夠過上如今有品質的舒適生活,最該感激的是我們人類的偉大科學家們,是他們的靈活頭腦和持之以恆的科研精神,在引領著整個世界的進步。沒有他們,人類可能至今還徘徊在原始社會,披著獸皮樹葉,過著鑽木取火的生活。
  • CCS Chemistry | 線性增長與三維延伸調控交聯結構,PEI薄膜製備...
    >CCSChemistryCCS Chemistry是由中國化學會創辦的高水平旗艦新刊,面向全球科學家,收錄化學各領域高質量原創科技論文。苯炔基在氧氣下的交聯反應包括兩個過程:分子鏈段的線性增長及分子鏈段三維延伸形成網絡結構。其中,聚合物分子鏈增長可以改善薄膜的力學性能及表觀形貌;分子鏈段三維延伸形成網絡結構可有效抑制鬆弛現象,提升介電性能(圖1)。
  • 世界最大全腦神經元三維資料庫建成
    9月15日,在東南大學舉辦的2019神經元重建及應用國際研討會中,科技日報記者獲悉,東南大學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研究院及東南大學-艾倫研究所腦數據聯合中心,近日開發了一套基於VR和AI技術的開源精準數據標註系統TeraVR,在全腦水平上重建出目前世界最大、最精確的神經元三維結構,數據量世界第一。
  • 馮冠平:用一片石墨烯薄膜撬動千億版圖
    來源 | 《經理人》雜誌本刊記者 | 蔣忻2012年,65歲已退休一年的馮冠平在一次對外訪談中表示,自己仍然有兩個理想要實現,其中之一就是「為國家再引進孵化出兩個能夠在世界產業領域最領先的高科技項目,使它們的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儘管「總產值超過千億」的夢想尚在路上,但孵化兩款創造千億價值的材料項目,僅僅8年,就達到了!
  • 【動畫科普】最真實的虛擬——全息投影
    比如,2013年周杰倫世界巡迴演唱會上,就利用全息技術成功「復活」了已故多年的歌手鄧麗君。「重生」之後的鄧天后不僅外形和本人無異,而且還可以與臺上的周董傾情對唱。當然臺上的鄧天后並不是真的「死而復生」,而是用全息技術做出的3D影像。全息技術最炫酷的地方就在於,它可以將影像立體和逼真的呈現在大家眼前。
  • 穿梭「平行宇宙」,尋找真實自我!
    在這一處藝術空間裡,二維的星光構建了一個三維世界,被束縛在其中,我們永遠看不清世界,只有打破邊界,我們才能知道一切!眼前的這一片神秘星海,是人造的「宇宙薄膜」,隨著我們的按壓互動,星空的顏色由藍到紅、由紫變黃,這片膜背後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
  • 催產素可通過腦內投射影響情感
    原標題:催產素可通過腦內投射影響情感(通訊員楊金 記者宋黎勝)浙江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的聯合團隊,成功解析了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HNS)的三維精細結構及中樞功能,並揭示催產素不僅通過釋放到外周起到激素的作用,還通過投射到腦內情感調控區域而影響情感行為。
  • 微軟全息投影HoloLens技術解謎(上):還原三維場景
    HoloLens 是微軟發布的可穿戴式增強現實計算設備,它擁有這麼幾個關鍵要素:  它是增強現實產品,即 Augmented Reality(AR),AR 技術將計算機生成的圖像與真實的世界相疊加。類似的產品有圖像投射到視網膜上的 Google Glass,以及疊加在手機攝像頭畫面上的手機 AR 應用。
  • 航天科技集團利用AR技術助力嫦娥五號進行月面採樣
    原標題:航天科技集團利用AR技術助力嫦娥五號進行月面採樣AR讓嫦娥五號的月球土壤採樣將會更加精準可靠。(映維網 2020年12月02日)昨天深夜,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預選著陸區,完成任務關鍵一步。
  • 科學網— 催產素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催產素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科研團隊解析了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HNS)的三維精細結構及中樞功能。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段樹民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一工作揭示了催產素並不是僅通過釋放到外周起到激素的作用,也可以通過投射到腦內情感調控區域而影響人們的情感行為。 「HNS在教科書中有經典的描述,本工作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和精巧的實驗設計,對這一經典結構有了新的認識。」
  • 2020年第3期「光學三維成像與傳感」 特約專欄
    人類所處的物理世界空間是三維的,對三維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技術體現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把握能力,因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體現人類智慧的一個重要標誌。傳統光探測器僅對被測場景的二維強度敏感而無法感知其三維形貌與深度信息。人類雖可通過自己的雙眼來感知三維的世界,但無法對客觀事物的三維形貌進行準確量化的描述。
  • 催產素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11月19日,《神經元》在線發表浙江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團隊合作成果。科研團隊解析了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HNS)的三維精細結構及中樞功能。段樹民介紹說,通過高分辨全腦追蹤和精細解析,他們發現下丘腦內分泌神經元一些突起並不是直接投射到垂體,而是繞行投射到腦內一些情感調控的腦區。用光遺傳學方法特異刺激這些繞行的投射纖維,則對動物的社交行為產生調控作用。下丘腦存在著一群特殊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們既保留了神經元的放電特性,又能夠釋放激素入血,作用於外周的靶器官,在調節機體生長發育、代謝生殖和內環境穩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世界真的是三維的嗎?
    工程師最擅長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這個世界打交道,他們亮出量角器和直尺,拼出了三個互成直角的方向,也就是長、寬和高。「世界是三維的。」三維也是我們最直觀的認識。數學家則拿出了筆記本,他們走入了抽象領域,創建了一個有垂直邊的規則對稱的幾何圖案的列表。他們寫道,正方形有4條邊,立方體有6個正方形的面。根據外推,超立方體有8個立方體構成的面。以此類推,這樣的規律會一直持續下去。
  • 新技術實現多角度看三維圖像 逼真全息影像有望「走入」行動裝置
    在《復仇者聯盟》等科幻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三維立體的虛幻人物或物品的出現,每當我們觀看到這一影像時,都會感嘆未來科技的先進和神奇魅力。電影中所展示出的這種神奇影像被稱為全息影像。其實,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出現了這種技術。
  • 為何裸眼也能看三維立體影像呢?
                             1為何裸眼也能看三維立體影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