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 周箴 教授:肺癌的治療方式

2020-11-27 騰訊網

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式概述

肺癌的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

我們都知道在整個非小細胞肺癌當中,我們主要涉及的治療有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局部治療是手術治療,放射治療等。全身治療大多數我們涵蓋了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是在整個治療當中,從診斷、治療到隨訪的全程管理。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我們要診斷這個病人的病理,分子病理,還有他的分期,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分期和不同的病理來制定整個的治療方法。

不同分期,適合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對I期、II期,包括部分的IIIA期,我們都是以手術治療為主。部分,IIIA期病人,我們可能會用新輔助治療來誘導治療以後,增加手術的切除率。對於局晚期的病人,我們可能會用到放療和化療,可以是序貫的,也可以是同步放化療。對於晚期病人,我們大多數是以延長生存期為主,以全身治療為主,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

隨訪是腫瘤治療必不可少的步驟

患者經過治療以後,最主要是還是要堅持隨訪。對於早期患者,我們要半年或者一年(一次)的隨訪。對中晚期的患者,我們隨訪時間要比較緊,要3到4個月隨訪一次。所以整個治療過程我們都是要全程管理的。對於廣大的病友來說,遵醫囑,勤複查,抗擊腫瘤要有信心,我們需要準時用藥,按時隨訪,有不適的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傳統治療方式:手術、放化療

早期手術可根治,新輔助化療增加切除率

手術治療是能夠做到根治的。對於早期患者,I期、II期,包括部分的IIIA期的病人,我們需要用到手術切除腫瘤,做到根治。化學治療主要是用化學藥物來抑制腫瘤的增殖,對於局晚和晚期的病人,化學治療是用得比較多的,對於局部晚期,有部分的IIIA期的病人,我們可以用化療或者同步放化療來作為新輔助治療來誘導以後增加切除率。另外,現在比較新的是化療、免疫等聯合治療,誘導治療以後增加切除率。

放療可針對性用於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

放射治療是利用放射線聚焦來殺死腫瘤,在臨床中我們用的範圍很廣,比如說我們可以做到根治性放療、姑息性放療、輔助性放療以及新輔助放療等。對於局部晚期的病人,IIIA、IIIB期的病人,我們通常會用到同步放化療或者序貫放化療來做到根治性的治療。而姑息性放療,我們主要是用在局部治療,有壓迫症狀的,或者是遠道轉移有比較重的症狀,作為減症治療的。對於輔助治療,我們可以看到在術後輔助的時候,有比較多的縱隔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我們會用到輔助性的放療來減少它的局部復發。並且對於晚期病人的寡轉移灶,我們也可以作為輔助治療來延長患者的生存。

新型治療藥物,給未來腫瘤治療帶來希望

新型治療藥物,給未來腫瘤治療帶來希望

化療就像我們用的除草劑,我們可以除掉所有的草,雖然不會除得很乾淨,但是不區分有益的和壞的草,所以我們可能會損傷正常的細胞。靶向治療就像我們的定點除草劑,對於特別的有驅動基因的細胞,我們針對驅動基因來清除腫瘤細胞。免疫治療相當於激活淋巴細胞,自己來清除腫瘤細胞,就像我們在田裡放入益生菌來消除有害雜草。

不斷發展的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是比較精準的治療,根據突變的基因精準殺滅腫瘤細胞。相對來說,靶向治療在晚期病人上用得比較多,我們也逐漸向早期推進。目前,在晚期治療上,對於EGFR突變的病人,我們現在有一代的易瑞沙(吉非替尼),特羅凱(厄洛替尼)和國產的埃克替尼,有三代的奧希替尼等。現在也有比較多的二代靶向藥物的上市,比如說達克替尼和阿法替尼,對於ALK陽性的患者,我們比較推薦阿來替尼,以及比較成熟的克唑替尼。對於ROS1陽性的病人,我們也比較推薦一線用克唑替尼來治療。

顯著提高生存期,免疫治療得到指南推薦

免疫治療主要是利用自身免疫系統來抗擊腫瘤,主要是激活淋巴細胞抗擊腫瘤細胞。2018年6月份我國上市了第一個PD-1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主要用於非小細胞肺癌野生型患者的二線標準治療。今年我們又上市了帕博利珠單抗,作為一線聯合化療的治療。如果PD-L1表達大於等於50%,帕博利珠單抗可以單藥作為一線治療。免疫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所以已經獲得了權威指南的推薦。不管在美國的NCCN指南,還是中國的CSCO指南上,都推薦納武利尤單抗作為二線的標準治療。對於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相比正規的化療,它可以提高三倍左右。免疫聯合治療,可以延長生存期,並且它的緩解率是非常高的

本內容來源於 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癌度

專家簡介

周箴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碩士生導師

進修於MD ANDERSON癌症中心

中國醫促會姑息與人文關懷委員會委員

國際肺癌學會會員

中國抗癌協會會員

世界華人腫瘤醫師協會委員

參加多項全國性、亞洲和世界範圍的多中心臨床藥物試驗

參與多項國家科研基金項目並承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衛計委課題多項

參與編寫多部肺癌著作,已在國內外發表肺部腫瘤專業論文二十餘篇

相關焦點

  • 附屬胸科醫院專家團隊在EGFR基因突變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領銜團隊在美國《胸部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在線發表了臨床研究「超萬例大樣本NGS分析,揭示EGFR/ERBB2種系突變發生率及其與肺癌發生的相關性(EGFR and ERBB2 Germline Mutations
  • 附屬胸科醫院施行國內首例導航支氣管鏡聯合錐形束CT引導下微波...
    早期肺癌以外科手術為首選方案,但對於那些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隨著醫學的日益進步,也有機會獲得精準治療。近日,這一領域又增「新武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呼吸內鏡室主任孫加源攜其團隊,在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教授的指導下,聯合導管室、麻醉科、放射科等科室,在國內首次成功使用了導航支氣管鏡聯合錐形束CT(CBCT)技術,對一位多原發病灶的早期肺癌患者進行了微波消融術治療。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嘉賓從左至右:臧遠勝教授、鍾華教授、蘇春霞教授、呂相徵主任、韓寶惠教授、儲天晴教授、胡潔教授、梁曉華教授此次《共識》發布會專家雲集,編委會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韓寶惠教授,同濟大學附屬上海肺科醫院周彩存教授,《中華醫學雜誌》編輯部呂相徵主任發表致辭,此外,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儲天晴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胡潔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梁曉華教授、同濟大學附屬上海肺科醫院蘇春霞教授、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臧遠勝教授、上海市胸科醫院鍾華教授
  • 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將實現癌症精準治療
    肖湘生教授是我國第一個影像學界博士,為原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影像科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華心胸放射學會主任委員、中國腫瘤介入治療學會主任委員、全軍放射學會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從醫50多年來,他在胸部疾病診斷、特別是肺癌診斷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被許多病患譽為「火眼金睛」和「神眼」。
  • 上海每天新增23個肺癌 突變基因首次被找到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何建行教授說,過去三年他們做了一個亞洲大規模人群基因學的分析,發現了中國人基因突變的特點,鑑別出了肺腺癌的13個顯著突變基因,包括最常見的突變基因TP53和一些新的突變靶基因如RHPN2、GLI3和MRC2。  這一發現使針對基因的靶向治療用藥有了更精準的應對。比如說,過去人們普遍恐懼化療,因為通常其有效率不太高,副作用又比較大。
  • 2020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科王理偉-博士後招聘通知
    《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評價(腫瘤學)》,綜合性醫院中列第5位。已建立12個腫瘤MDT,在全國率先成立MDT專家委員會,完善集腫瘤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一體化服務平臺,構建的腫瘤全程管理體系,其中泌尿、消化、婦科腫瘤為優勢學科。建立了上海的腫瘤日間化療中心。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在經歷了多年的放化療時代後,2005年中國的肺癌治療正式進入精準靶向治療元年,隨後的十數年裡多款肺癌靶向藥物相繼上市給患者提供了多種選擇,2018年又上市了首個肺癌免疫療法藥物。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表示,肺癌並不是一個病,而是一組病,不同類型的肺癌治療南轅北轍,目前公認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放化療、靶向、免疫等療法。這些年都有了很大進展,但患者不應當跟風盲試藥物。目前,針對肺癌的診斷主要分為影像學診斷、病理學診斷、分子學分型三種診斷方式。
  • 查出局部肺癌晚期被告知無法手術,沒想到兩個月後,他的肺癌幾乎...
    幾經輾轉,楊先生慕名找到了國內著名的肺癌診治專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馬勝林教授團隊。 馬勝林教授仔細看了楊先生的病史資料和檢查結果,楊先生的病情確實已經無法手術,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沒有希望。通過同步放化療、免疫治療等手段,同樣可以達到延長生命甚至長期生存的效果。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孫伯民課題組招聘...
    背景要求醫學、生物學中心簡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中心成立於2002年,在世界功能神經外科領域享有盛譽,是目前亞洲治療項目最齊全、手術病例最多的功能神經外科中心之一,擁有全球最先進的PERFEXION伽瑪刀等高精技術設備、一流的專家團隊。
  • 「健康長三角:回顧•展望•開局」 ——上海交通大學健康...
    本次年度論壇由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以及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衛健委、醫保局聯合指導,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研究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主辦,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院管理處、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協辦。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健康長三角研究院院務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黃震出席論壇並講話。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舉辦2019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
    2019年10月24-2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2019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論壇(2019 SHIPM Symposium)」在滬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承辦。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雷鳴主持開幕式,第九人民醫院院長兼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院長吳皓致開幕辭。
  • 「健康長三角:回顧•展望•開局」——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
    此次年度論壇由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以及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四省(市)衛健委、醫保局聯合指導,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研究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共同主辦,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院管理處、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協辦。
  • 上海:心肺惡疾一刀盡除 胸科醫院藝高膽大
    市胸科醫院近日為一位71歲的男性患者同期施行了「不停跳心臟搭橋術」和「右中葉肺癌切除術」。這種一次成功完成兩個高難度手術的做法在國內尚為首次。專家稱,這也為患有冠心病的肺癌患者提供了手術治療的可能性。  來自浙江溫州的金某10餘年來每遇勞累或情緒激動便感心前區疼痛不適,近來發作的頻率和強度不斷增加,但因老人怕風險,遲遲未下手術治療的決心。
  • 【精彩回放】「MET」 the Future:在肺癌中的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
    肺癌領域內,ASCO首次為MET靶點設置了臨床科學研討會專場——MET Mutations: The Meat of the Matter,多項研究也聚焦MET通路的檢測、分子特徵、治療、耐藥機制等方面,可謂小靶點大突破。MET通路對肺癌的發生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對於MET 14外顯子跳躍突變和MET擴增的治療策略是什麼?
  • 上海交大9所附屬醫院進入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2019年度100強
    ,  #上海交通大學#9所附屬醫院入圍2019年度醫院排行榜100強!  這五所醫院排名前五: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一,上海市入圍百強醫院名單(17所):  本次復旦公布的百強名單中,上海市共有17所醫院上榜。其中,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院9家。
  • 肺癌免疫治療2年夠了嗎?KEYNOTE-010更新結果告訴你
    幸運的是,卡特總統在接受了包括免疫治療(所謂K藥,Keytruda)在內的綜合治療後,腦轉移瘤消失了,奇蹟般地臨床治癒」。 那麼對於使用PD-1/PD-L1抑制劑有效的肺癌患者,需要使用多長時間呢? KEYNOTE-010研究回顧KEYNOTE-010研究評價Pembrolizumab 在晚期PD⁃L1陽性經治NSCLC患者中的療效及安全性。
  • 二代肺癌靶向藥登陸中國 你最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3月17日,勃林格殷格翰舉辦肺癌靶向藥物阿法替尼(中文商品名:吉泰瑞)上市新聞發布會。  曾有醫學人士說,肺癌靶向藥就像鑰匙,能堵住EGFR(人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也就是非小細胞癌湧現的「鑰匙孔」。鑰匙越好,與鑰匙孔咬合得越緊,肺癌就被控制得越好。
  •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科——腫瘤綜合治療中心
    志飛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科腫瘤綜合治療中心,目前展開床位40餘張,主要收治各種良惡性腫瘤及血液系統疾病。並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各大學附屬醫院及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診治協作關係,是亞太醫學生物免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科腫瘤綜合治療中心秉承「一體化,差異化,精準化、規範化、個體化」診治理念。
  • 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腫瘤專家:規範合理用藥才是關鍵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表示,肺癌不是一個病,而是一組病,不同類型的肺癌治療南轅北轍,所以不要跟風盲試藥物。在選擇治療方案之前病理檢測是必須的,一定建立在病理學基礎上進行精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