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藥安全原創,轉載需授權
近年來晚期腫瘤治療奇蹟在不斷被刷新,有著「癌症之王」稱呼的惡性黑色瘤腦轉移被臨床治癒了,你相信嗎?信不信,它確實存在了,90歲高齡的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2015年,他不幸罹患惡性黑色素瘤合併腦轉移。幸運的是,卡特總統在接受了包括免疫治療(所謂K藥,Keytruda)在內的綜合治療後,腦轉移瘤消失了,奇蹟般地臨床治癒」。
那麼對於使用PD-1/PD-L1抑制劑有效的肺癌患者,需要使用多長時間呢?
KEYNOTE-010研究回顧
KEYNOTE-010研究評價Pembrolizumab
在晚期PD⁃L1陽性經治NSCLC患者中的療效及安全性。
研究條件:24個國家(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等)的202個醫學研究中心參與的(KEYNOTE⁃010)研究。
研究方法:多中心、Ⅱ/Ⅲ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
研究起止時間:2013年8月28日到2015 年2月27日。
研究對象:患者的入組標準為:≥18周歲,≥2周期含鉑雙藥或TKI治療後RECIST評價為疾病進展,有可測量病灶,ECOG評分0或1分,有可檢測的腫瘤組織標本,PD⁃L1腫瘤比例分(tumour proportion score,TPS)≥1% 。
排除標準:既往接受過PD⁃L1抑制劑或多西紫杉醇治療,腦轉移或腦膜轉移,合併自身免疫性疾病需服用類固醇,間質性肺病,應用類固醇治療肺炎的既往史。
幹預措施:符合入組條件的患者共1034名,隨機分為三組,分別接受2mg/kg Pembrolizumab、10mg/kg Pembrolizumab及多西紫杉醇治療。
評價指標:主要終點指標為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終點指標包括安全性、有效率和應答持續時間。
患者特徵:共計1034名PD⁃L1陽性且符合篩選標準的患者入組研究,其中442名患者腫瘤細胞PD⁃L1表達超過50%,中位隨訪時間13.1個月(最短隨訪期8.6個月)。基線特徵森林圖顯示無論是在非選擇抑或高選擇的人群中,除了EGFR突變患者無法在Pembrolizumab治療中獲益外,餘特徵均傾向於Pembrolizumab組,療效:PD⁃L1 TPS≥50%患者中,Pembrolizumab 2mg/kg組、Pembrolizumab 10mg/kg組和多西紫杉醇組的中位OS分別為14.9個月、17.3個月和8.2個月,無論是10mg劑量組還是2mg劑量組均較多西紫杉醇組OS延長。在非選擇的PD⁃L1陽性患者中得到了相似的結果,中位OS分別為10.4個月、12.7個月和8.5個月,OS同樣較多西紫杉醇組延長。
中位PFS無論是在高選擇PD⁃L1 TPS≥50%的患者還是非選擇的PD⁃L1陽性患者,Pembrolizumab組和多西紫杉醇組均沒有明顯延長,中位PFS分別為5個月、5.2個月、4.1個月和3.9個月、4個月、4個月。
安全性:Pembrolizumab 2mg/kg組最常見不良事件包括納差(14%)、乏力(14%)以及噁心(11%),Pembrolizumab 10mg/kg組常見不良事件為乏力(14%)、皮疹(13%)以及納差(10%),多西紫杉醇組最常見不良事件包括脫髮(33%)、乏力(25%)以及腹瀉(18%)。分別有15例(4%)和31例(10%)患者在2mg/kg和10mg/kg組因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終止研究。兩組中的治療相關死亡事件分別有3例,2mg/kg 組分別為2 例肺炎、1例實質性肺炎,10mg/kg 組分別為1例心肌梗死、1例實質性肺炎和1例肺炎。Pembrolizumab可作為PD⁃L1 陽性(TPS≥1%)晚期經治(二線或三線)NSCLC患者新的治療選擇。鑑於兩種劑量相似的臨床獲益,推薦臨床使用Pembrolizumab以2mg/kg作為標準治療劑量。進一步證實PD-L1表達情況可作為Pembrolizumab的療效預測指標。
更新數據 2018ESMO,Keynote-010更新數據公布。
Pembrolizumab 與多西他賽作為二線治療PD-L1陽性(TPS≥1%)非小細胞肺癌相比(中位隨訪時間為42.6月): 1. TPS≥1%,中位OS分別是11.8 VS 8.4個月; 2. TPS≥50%,中位OS分別為16.9 VS 8.2個月 。安全性方面,3-5級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是16% VS 37%。
最佳持續時間
CheckMate153研究評估了晚期NSCLC患者使用nivolumab連續治療和1年治療的療效差異。結果顯示,連續治療1年以上獲益更大。
KEYNOTE-010最新結果傾向支持2年的療程。該研究Pembrolizumab組意向性分析共計納入690例,其中79例完成了35個周期(2年)治療,36個月無進展生存率為70.3%。
停藥後有14例復發進展的患者再次接受Pembrolizumab治療,其中6例療效評價為部分緩解,5例為疾病穩定,疾病控制率為78.5%;在分析時,11例患者還活著。
小結
根據現有數據,免疫治療2年可能是合理的;停藥後復發進展,再次使用免疫治療,效果仍然不錯。不過這個是基於少數患者事後分析,仍然需要開展大規模的前瞻性研究,以評估最佳治療時間。
參考資料
1. Herbst RS, Baas P, Kim DW, et al. Pembrolizumab versus docetaxel for previously treated, PD-L1-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KEYNOTE-010):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Lancet, 2016, 387(10027):1540-1550.
2. Emily F. Collier, MD et al. KEYNOTE-010: Long-Term Outcomes and Results of Retreatment.https://www.lungcancernews.org/2019/08/14/keynote-010-long-term-outcomes-and-results-of-retreatment/
本文由長三角肺癌協作組和杭州湘湖肺癌論壇整理完成。
長三角肺癌協作組
為了推動肺癌規範化診治及創新研究,2019年12月底,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東部戰區總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40餘家來自江、浙、滬、贛、閩、皖地區的醫療機構,共同成立「長三角肺癌協作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陸舜教授說,臨床醫學的進步往往離不開創新研究,而在肺癌診治領域中,依然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其中就包括對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成立協作組的目的,是通過設計、開展肺癌研究領域的多中心臨床試驗及轉化研究,特殊病例多中心會診等,為肺癌臨床實踐提供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促進長三角地區肺癌的診療、轉化研究的創新性及前沿性,提高東部地區肺癌的診治水平和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