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人口普查,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

2020-11-28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十年一次的大規模人口普查於本月啟動,外界對此極為關注。畢竟,中國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此次普查將提供有關中國人口最準確的變化信息,並被用作進行未來規劃的關鍵依據。「巧」的是,今明兩年也是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等國的人口普查年。當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讓人口普查工作面臨不少新挑戰,但「摸清家底」依然重要,在有的國家,人口普查結果直接決定政治和經濟資源如何分配,而對於幾乎所有國家來說,人口及相關信息都是一國發展並提升競爭力的基石之一。

■「純數據性事務」竟捲入黨爭——美媒:可以重來嗎?

「當選總統拜登能重新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嗎?」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11月12日的一篇報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原因是今年的人口普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及川普政府的幹擾。文章稱,重新普查是個複雜的問題,一些專門觀察人口普查的人士正呼籲拜登過渡團隊趕快組建專家組,審視有關2020年人口普查質量的相關指標。

今年8月,《環球時報》駐華盛頓記者在家中接待了美國人口普查工作人員。普查員問了4月1日居住在記者家中的具體人數,然後拿出幾份表格,要記者逐份填寫,裡面涉及姓名、族裔、年齡、就業、醫保、家庭收入等信息。幾天後,記者收到一份來自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信件,稱記者家被抽中參與「美國社區狀況」調查,按照法律規定,必須回復該信件。記者打開信件後發現,這份調查非常詳細,涉及家庭經濟狀況、社會保障情況等方方面面。

美國憲法強制規定每十年開展一次人口普查,今年由於疫情等因素,普查工作延後數月,於10月中旬結束。對美國來說,人口普查直接關係到未來10年聯邦眾議院各州議席分配及州立法機構中的席位、選區劃分。比如,如果出現人口漏計,加州、紐約州等大州所獲議席可能不足以體現實際人口體量。其次,人口數據決定聯邦政府如何向各州分配一年約1.5萬億美元的巨額補助。

正因為如此,各州對聯邦人口普查極為重視。如某城市在人口普查的宣傳材料中稱,所在社區統計到的每個人都意味著最終會獲得額外的聯邦資金,而不參與人口普查的每個人每年會讓所在社區失去數千美元。

對地方政府和企業來說,人口普查是制定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當地學區將在哪裡建立新學校或擴大現有學校?地方政府如何規劃公共住房項目?醫院如何布局其診所的分布?商場、連鎖超市等在哪裡開設新門店?可以說,地方決策者和商家在確定資源投入方向時,人口數據對其決策有很大影響。

今年的人口普查還有些特殊——受到黨爭影響。川普政府之前竭力推動在普查中增加詢問公民身份的問題,這樣一來很多非法移民就不敢參與人口普查。由於非法移民主要居住在城市,相對應的聯邦資金和政治權力也將從傾向民主黨的城市向傾向共和黨的農村地區轉移。最終,聯邦最高法院在6月裁決,暫時禁止增加該問題。

此外,川普政府幾度要求縮短普查時限。10月13日,最高法院做出判決,允許提前結束。對此,不少專家認為,共和黨政府的「政治動機」十分明顯,本就少計、漏計嚴重的少數族裔等群體的權益將受到侵害。   

就在美國進行人口普查期間,即7月23日上午8時許,美國人口達到3.3億。數據顯示,過去10年,美國65歲以上人口增加34.2%,白人人口增加4.3%,其他族裔增加近30%。某種程度上,人口普查結果是社會學家的一場「盛宴」,它包含足夠多的信息,何況有關數據產生的影響將持續到2030年。

人口普查滿百年,少子化現實讓日本心酸

除了美國和中國,第三大經濟體日本也在今年進行了人口普查。日本首次人口普查是在1920年,到今年正好100年。今年的人口普查問卷可以在網上回答,也可以在寄到家裡的紙上作答。只要是10月1日居住在日本的人,都要回答。《環球時報》記者也用鉛筆作答,之後寄出。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目前大多數調查已經完成,少數遭受暴雨災害的地區將持續到11月20日。

相比別國10年普查一次,日本是5年一次。記者在日本總務省網站上看到了解釋:日本處於社會經濟變化劇烈的時代,國內人口、家庭結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為讓政府和地方公共團體在制定與實施各種公共政策和對策時不脫離實際,有必要在很短的間隔期內進行調查。另一方面,如果以太短間隔實施人口普查,會增加家庭負擔和經費負擔。

總務省稱,人口普查數據不僅在國家和地方公共團體的政治、行政中被使用,也被民間企業和研究機構廣泛利用。具體而言,眾議院小選區的劃定、比例代表區的議員定額、地方交付稅交付額的分配、城市規劃的制定、認定人口稀疏地區的必要條件等事項,都要以人口普查的數據為基準。對於民間企業和機構來說,通過分析地域人口規模和年齡構成等,可以提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業務和服務。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綜合戰略研究室副主任盧昊對《環球時報》記者說,1947年日本出臺新統計法,明確每10年進行一次大規模人口普查,每5年一次「簡易調查」。日本政府及社會形成的長期觀念是:人口調查是總務省主導的所謂「國勢調查」,可為國家經濟社會政策乃至總體發展戰略提供重要參考。

盧昊說,此前日本政府通過評估人口普查數據,對國家少子老齡化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並在育兒支援等方面重點推出政策。日本歷次稅收政策調整,包括安倍時期兩次提高消費稅,也是在評估了人口及稅收來源等情況後作出的。地方經濟振興、構建防災強韌性社會等方面,人口普查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口普查首先能摸清人口和家庭實際情況,在日本這樣一個以老齡化聞名的國家,人口普查顯得尤為重要的同時,也讓很多人對人口趨勢難以釋懷。「有聲音表示,看到5年一次的國勢調查情況,不禁再次為日本人口減少感到擔憂。」《日本經濟新聞》的一篇文章寫道。

■德國問卷,繞不開移民問題

「德國人口普查推遲一年。」據德新社11月初報導,由於新冠疫情,原定於2021年5月16日開始的人口普查推遲一年進行。文章稱,疫情導致此類大規模行政工作受到限制,無法開展活動。

此前,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分別於1981年和1987年進行過人口普查。聯邦德國的人口普查曾經引發大規模抗議,主要是出於對個人數據保護的擔憂。2011年,德國根據歐盟規定,再度進行人口普查,歷時兩年完成。

「按照歐盟2008年的一條規定,2011年所有歐盟成員國都必須進行人口普查,之後每10年進行一次。」德國柏林洪堡大學人口問題專家胡貝圖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盟要求成員國的人口普查記錄全部人口和住房存量,以及有關其最重要特徵(地理、人口、社會和經濟)的信息,包括家庭和家庭特徵等。許多國家還會根據國情增加普查內容。與此同時,這給歐盟各國制定政策提供了對比性數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被認為是一個裡程碑,是歐盟首次記錄高質量的統一數據。對於各成員國決策者、企業和公眾而言,它們是非常有意義的統一信息和可比較信息。」

據記者了解,2021(或2022)年的人口普查有新的趨勢,在大多數歐盟國家,行政數據源已成為下一次人口普查的基礎,人口普查系統變得更加高效,並且考慮到用戶期望的快速變化,區域信息的詳細程度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德國,2011年人口普查採用了登記結合抽樣調查的方式,取代過去的傳統問卷式普查。也就是說,藉由完善可靠的戶籍登記系統取得公務登記資料,再輔以抽樣調查。當時有8萬名調查員抽樣進行實地面訪調查並填寫問卷。

「德國人口普查問卷的一些問題比歐盟規定的更細緻,由46個問題組成,尤其是關於移民的情況,比如在哪裡工作、受教育程度等。」胡貝圖斯說,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學校規劃,更好地推行移民融入社會政策。

2013年5月,德國公布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人口總數為8020萬,比估計的約少150萬;居民住宅總量4130萬套,比預期多50萬套;房主佔總人口比例達到45.8%,大多數人仍選擇租房居住;生活在德國的有移民背景的人口為1500萬,佔總人口的18.9%。

胡貝圖斯說,如果沒有普查數據,政府部門長期以來靠的只能是預測。2011年普查後,政府了解到德國人租房多於買房,於是制定了更完善的租房政策,防止房租亂漲;鑑於移民越來越多,政府加大了移民融入方面的投入。「當今社會是數據時代,政府掌握的數據來源更多,有利於更快捷地進行人口普查,但有關數據保護的挑戰也在增加。」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十年一度的世界人口普查期」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十年一度的世界人口普查期,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數十個國家進行人口普查。全俄人口普查是獲取有關人口、語言、教育水平、移民、婚姻結構和實際生活條件的數據信息的唯一途徑。」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日前援引俄社會學家帕維爾·馬爾科夫的話稱,人口普查在所有文明國家中進行,它將成為未來管理國家的基礎。

2020年和2021年堪稱主要大國的人口普查年。俄羅斯原本要在今年進行人口普查,由於疫情,決定10月1日先在偏遠地區啟動,主要階段於明年4月份開展,並計劃使用數位技術。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也將今年的人口普查推遲。不同的是,印度的人口普查計劃引發不小爭議——它在2019年底各地抗議莫迪政府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之際通過,當時就有人憂慮當局會利用人口普查建立一套有爭議的公民登記資料庫,進一步排擠穆斯林群體。而印度上一次人口普查是在2010年,動用250萬人就幾十項內容進行普查,其中210萬人攜帶覆蓋全印度的65萬張分區衛星地圖,從事艱苦的上門實地調查工作,堪稱「傾舉國之力」。

進行一次全國性普查的確耗資不菲,美國今年的普查成本估計為160億美元左右,英國甚至有可能因成本問題而打算讓2021年的人口普查成為最後一次。英國明年的人口普查有不少新內容,比如對同性戀群體的調查將更加準確,不讓英國繼續有「隱藏的人口」。但官方預計,普查成本將超過9億英鎊。英國廣播公司年初引述主管統計事務的前阿伯丁大學校長戴爾蒙德的話說,今後可能會藉助稅務、駕照申請、公立醫療註冊等進行人口數據收集和分析。

2011年英國的人口普查是其有史以來第一次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完成,那次從2004年項目啟動到最後數據公布,花費超過4.8億英鎊,是2001年的兩倍。當時朝野政黨都質疑成本「為什麼居高不下」。2014年,英國《觀察家報》引述研究機構的報告稱,主要是沒有儘早使用網際網路以及可靠的間接調查數據。  

「雖然人口普查花費巨大,但仍要定期進行。」俄《真理報》稱,不查清相關情況就很難制定國家在各個領域的發展計劃。2010年俄羅斯的人口普查提供了許多有用信息,但由於社會政治原因,不少問題沒有包括在內。例如,沒有對人口的收入來源進行詳細分析,因為擔心人們不講或者說謊。俄新社稱,1970年全俄人口普查結果預測1990年後出生率將下降,如果沒有從2002年人口普查中獲得具體信息,可能就不會有目前正在實施的鼓勵生育的「母親資本」計劃。

其實,不少國家也在想省錢的辦法,像德國2011年的普查採用新方式後花費為7.1億歐元,比傳統問卷節省近一半開支。不過,英國科學新聞網站提到,對於一些飽受戰爭、社會動蕩困擾的國家來說,進行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極為艱難。「剛果民主共和國自1984年以來再沒有進行過人口普查,阿富汗上一次全國性普查是1979年。奈及利亞不得不依靠2006年的調查數據,來進行消除小兒麻痺症和接種黃熱病疫苗活動。」

【環球時報記者 林日 青木 郭偉民 紀雙城 柳直 張倍鑫】

相關焦點

  • 環球時報:人口普查 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深度】人口普查,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十年一次的大規模人口普查於本月啟動,外界對此極為關注。畢竟,中國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此次普查將提供有關中國人口最準確的變化信息,並被用作進行未來規劃的關鍵依據。
  • 人口普查,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
    【環球時報記綜合報導】中國十年一次的大規模人口普查於本月啟動,外界對此極為關注。畢竟,中國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此次普查將提供有關中國人口最準確的變化信息,並被用作進行未來規劃的關鍵依據。「巧」的是,今明兩年也是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等國的人口普查年。
  • 人口普查關係國計民生
    人口狀況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國情,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  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長、勞動力供給、流動人口變化情況,有助於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小區新生兒童多,今後上學難不難;有些道路交通很擁堵,如何規劃更科學;開發一款教育APP,市場規模有多大
  • 人口普查戶籍和居住地不一致怎麼填報?2020第七次人口普查填報的...
    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摸清我國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我國已進行過六次人口普查,世界各國也都定期開展人口普查。及時開展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況,既是制定和完善未來收入、消費、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礎,也為教育和醫療機構布局、兒童和老年人服務設施建設、工商業服務網點分布、城鄉道路建設等提供決策依據。 人口普查戶籍和居住地不一致怎麼填報?2020第七次人口普查填報的方法 1、進入人口普查系統,點擊戶口登記地。
  • 陽信洋湖鄉網格員:人口普查的「中流砥柱」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秀利 見習記者 劉殿章 通訊員 王金磊 濱州報導  自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開展以來,洋湖鄉廣大網格員隊伍自覺積極參與,成為人口普查的「中流砥柱」,他們身穿「紅馬甲」,佩戴縣政府人口普查領導辦公室統一頒發的人口普查員證,深入田間地頭、大街小巷,進門入戶認真仔細登記每一位公民身份證號碼、受教育程度、外出家庭成員的現住地址等基本信息,切實做到「家底清、情況明」。
  • 人口日 | 我國人口這些數據,你知道嗎
    人口數據的統計調查主要有三種:1、全國人口普查,每十年開展一次,在尾數逢「0」年份進行。採取國際通行做法,按照統一的方法、統一的項目和統一的標準時點,對全國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的一次性調查登記。普查數據在《中國人口普查資料》上發布。2、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在尾數逢「5」的年份進行,調查數據在《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上發布。
  • 【人口普查連載】我國人口普查簡況
    是當今世界各國廣泛採用的搜集人口資料的一種最基本的科學方法,是提供全國基本人口數據的主要來源。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組織實施。國務院統一領導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研究決定人口普查中的重大問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的統一規定和要求,領導本行政區域的人口普查工作。
  • 【人口普查小知識】什麼是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小知識】什麼是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當今世界各國廣泛採用的搜集人口資料的一種最基本的科學方法,是提供全國基本人口數據的主要來源。我國通過人口普查,可以查清全國人口的數量、結構和分布等基本情況,還可以查清人口的社會特徵、家庭特徵、教育特徵、經濟特徵、居住狀況以及普查標準時間前一年人口的出生死亡狀況等。
  • 統計局談出生人口減少:出生人口數很大 減幅在下降
    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針對出生人口減少,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1月17日表示,儘管出生人口是在減少的,但出生人口的數量還是很大的。並且2019年減少的人數還是下降的,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是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在10‰以上,應該是很大的出生規模。」寧吉喆說,2019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58萬人。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做好「三到」推進人口普查工作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正在全國有序開展。每個人除要高度認識到這次人口普查工作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外,更要以實際行動做到人到、心到、情到。只要人人都用心做好這「三到」,就一定能高質量完成這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到」是對普查工作的基本尊重。
  • 人口普查:風雨中踐行錚錚誓言
    在第十一屆「中國統計開放日之廣東」活動現場,茂名普查員挺拔的身姿出現在大屏幕上,錚錚誓言響徹雲霄。簡單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茂名普查人的無畏和擔當。10月11日,人口普查入戶摸底的號角正式吹響。茂名市4萬多名普查員如種子般撒向粵西大地,走進萬戶千家。「開門紅」、「入戶順利,普查員熱情很高」、「一人一天就摸了近10戶,某某村的進度不錯」。
  • 「鳥口普查」怎麼查?與人口普查有啥不同?記者帶你揭秘
    龍泉山遷徙猛禽監測,是成都觀鳥會調查團隊開展或參與的四川「鳥口普查」的內容之一。「『鳥口普查』,就是對四川境內鳥類的種類、數量和遷徙特徵等進行調查,類似人口普查。」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說。今年3月,調查團隊成員在核心期刊《四川動物》發表論文《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
  • 專訪李曉超:人口普查首次電子化登記,數據質量貫徹普查始終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國務院七人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曉超人口普查是我國和平時期的一項最大的社會動員活動,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通知精神,今年我國將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標準時點為2020年11月1日零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此次全國人口普查有何新特點?入戶登記過程中如何保證數據質量、保護公民隱私?
  • 統計局回應2019年出生人口減少:全面放開二孩發揮了成效
    來源:金融界網站今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截至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人,為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長46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19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58萬人,2018年出生人口比2017年減少200萬,2017年比2016年減少63萬,2019年減少的人數還是下降的,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人口普查的精準度
    一問,得知她是社區工作站派來的做人口普查的專職人員。這是新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本次全國人口普查將從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啟動。從10月11日起,人口普查的入戶摸底工作已經在全國各地逐漸鋪開。
  • 全國人口普查正式啟動,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究竟查什麼
    現在是 2020年11月1日上午9點,九個小時之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啟動。最快一小時內,就會有社區工作人員敲開你的門,對你完成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在中國,人口普查是如何進行的?前幾次的普查究竟查到了什麼?
  • 統計局回應人口出生率降低:2019年二孩佔比提高生育政策顯效
    有記者在會上提問,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是10.48‰,這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這和2016年放開全面二孩之後,人口出生率依然有下降趨勢,應對這樣的情況將採取什麼措施? 寧吉喆回應表示,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是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還是在10‰以上,應該是很大的出生規模。2019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58萬人。
  • 國情小百科|第31個世界人口日 呼籲關注人口問題
    對於人口統計調查,我們每一位公民都當給予支持和關注。人口數據的統計調查主要有三種方式:(1)全國人口普查:每十年開展一次,在尾數逢「0」年份進行,普查數據在《中國人口普查資料》上發布。(2)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在尾數逢「5」的年份進行,調查數據在《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上發布。
  • 雙語|中國人口有多少?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已經開始
    >11月1日,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齊村鎮齊東村人口普查員在居民家中進行人口普查登記工作。人口普查national census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11月1日零時正式啟動,持續至12月10日。本次普查,普查對象首次可選擇自主填報,也可以由普查員上門登記。
  •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內容 主要是查些什麼?
    9月20日,在江蘇省第十一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月啟動儀式上,大屏幕播放著你可能在地鐵上、火車站,抑或廣場裡也同樣見過的宣傳片。  人口普查,「十年一劍」。在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國點名,沒你不行」。  通過普查,「量」出地區發展「體質」  據介紹,今年11月1日零時,將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