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冉學東 見習記者 安凌飛 北京報導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展開了一場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防控阻擊戰。在這場大考面前,新技術的應用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大數據追蹤密切接觸者嚴控擴散、人工智慧識別用戶信息進行體溫計監測、機器人給隔離疑似人員送餐等。
同樣被寄予厚望的區塊鏈技術,也開始積極行動,尤其是紅十字會再次爆發信任危機後,捐助信息存證上鏈、推出區塊鏈疫情監測平臺等相繼出現,但稍顯聲勢甚微。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區塊鏈仍處在發展早期,大規模場景還未落地,也沒有出現基礎應用,尚未形成生態化布局,這場抗擊疫情行動,區塊鏈只是遲到了。
兩天時間做好系統上線
崔曉輝是CCF區塊鏈專業委員會委員,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教授。2月3日,他和他團隊的20多名學生48小時開發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防護物資信息交流平臺-珞櫻善聯V1.4版本」上線了,捐贈者和受捐者信息開放透明,幫助雙方快速對接,完成防護物資的運送。
這款系統本來是希望運用到紅十字會及慈善機構中。崔曉輝告訴記者,疫情出現以後,湖北省科技廳發布了應急指南,希望科技工作者能夠提供相應的技術來幫助抗擊疫情。
崔曉輝團隊很快給湖北省科技廳提交了申報書,標題就是採用區塊鏈技術重塑慈善機構,希望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幫助紅十字會等慈善組織完成需求匹配、快速公示等物資捐贈的管理,解決外界對慈善機構透明性方面的微詞。
但申報書還沒有後續進展,外界對湖北省紅十字會的信任問題就已集中爆發。承擔著接受和分發援贈物資工作的湖北省紅十字會因物資分發效率低下、信息不透明等問題,質疑聲四起,被捲入輿論風暴。2月1日湖北省紅十字會宣布所有捐贈者可以跟醫院直接對接、直接捐贈。
「我們團隊20多個人,48小時不眠不休把這個系統開發上線。」崔曉輝說,他們立刻決定自己先開發上線一個演示版系統,捐贈者和受捐者直接對接。上線第一天的整體流量達到30萬人次,系統瞬間崩潰了,網頁顯示不可連接,又緊急跟阿里雲聯繫,他們專門派人來維護系統在高流量下正常運轉。三天之內已經有900多家醫院提交了他們的需求,目前了解到已經有100多單完成大規模的物資捐贈。
數秦科技保全網事業部總經理陳豪鳴告訴記者,捐助信息與區塊鏈結合的好處在於,一是破解碎片化的難題,將捐贈全過程,從物流、倉儲、分發、派發等數據以全鏈路的方式進行存證;二是數據可信,全程可溯源,不可篡改,存證之後會存到聯盟鏈上面去,再跟公鏈進行對接;三是機構公開透明,數據存證之後,全社會可以公開查詢。
據陳豪鳴介紹,在疫情發生後,尤其是慈善機構出現信任問題後,很多想要捐助的企業希望將捐助信息全程上鏈,使各環節信息披露透明。於是他們的市場商務人員也開始通過社群對接企業需求,目前對接的企業大概30家,幫助他們把捐助過程全程上鏈,目前服務都是免費公益性質。
公開資料顯示,2月7日,支付寶也上線防疫物資信息服務平臺,區別於其他物資信息平臺,該平臺利用螞蟻區塊鏈技術,將對物資的需求、供給、運輸等環節信息進行審核並上鏈存證。
2月5日,鏈飛科技正式推出全國首個區塊鏈疫情監測平臺,實時追蹤全國各省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進展情況,對相關疫情數據進行上鏈登記,實現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並初步建立透明化監督、事件追責的數據鏈條,保證疫情信息公開透明。
尚未能發揮區塊鏈最強優勢 區塊鏈仍處發展早期
不過,據崔曉輝的介紹,目前整個系統還沒完全按照當初的設想,雖然基礎架構是採用區塊鏈架構,但因為區塊鏈需要參與者的協作,比如捐贈者和醫院都要有相應的終端,考慮到現在很多醫院和捐贈者根本沒有時間下載終端,熟悉區塊鏈使用,所以現在採取網頁發布的形式。
這也使得後續核實信息真偽成為崔曉輝和他的團隊當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最開始剛上線的時候,大概需要一天的時間才能最終發布,現在志願者接近200人了,基本上一兩個小時之內就可以上線。」崔曉輝稱,通過區塊鏈去驗證只需要幾秒鐘就能完成,現在要通過志願者打電話、查詢公開資料核實查驗,再開放上線到平臺。
「但是基礎架構和接口全部都已經實現了,區塊鏈的底層實現了,等疫情稍微緩解,我們會推動把區塊鏈整個系統全部實現,它實際上需要捐贈者和醫院都建立了區塊鏈平臺,也就是在手機上下載相應終端。」崔曉輝表示,下一步希望能夠真正把這個平臺運用到紅會裡,讓捐贈信息通過區塊鏈確保真實性、透明性以及可追溯性,以此來推動慈善事業的發展。
崔曉輝表示,區塊鏈是比較新興的技術,在全社會還沒有形成通用或者基礎的應用。所以現在需求突然湧現,在短時間應用還存在一定難度。但難度不再技術上,在於讓民眾相信區塊鏈上的信息是真實的,還需要一段時間。
區塊鏈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在這次疫情中,爆發的信任問題非常突出,而區塊鏈主要建立的是信任生態體系,因此區塊鏈如何服務於慈善、服務於應急響應機制的需求還是比較明顯,相對於只是打LOGO的區塊鏈應用,這些真實的需求會推動區塊鏈技術走向落地。
「相比大數據、人工智慧,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區塊鏈只是遲到了。」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這與區塊鏈大規模場景還未落地,尚未形成生態化布局有關。
之前的儲備欠缺,包括技術和落地儲備以及大眾認可度太低,想立即發揮較好的作用確實比較難。而下一步區塊鏈到底該怎麼發力,哪些領域有可能先出排他性應用,仍需要深入思考。
責任編輯:馮櫻子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