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特區40周年·印象濠江】
在茫茫大海中,燈塔作為發光航標,為航海人指引方向,照亮航程,挽救船舶於危難之中。每當夜幕降臨,那山頂上一閃一閃的燈塔,發射出溫暖的淡黃色光芒,不知給多少船員心中燃起了歸家的希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燈塔:海上希望之光」!
【第七章】 燈塔:海上希望之光
清鹹豐八年(1858年)中英籤訂的《天津條約》規定:「通商各口分設浮樁、號船、 塔表、望樓,由領事官與地方官會同酌視建造」的。自此,中國開始大規模建設燈塔。
濠江區瀕臨南海,海岸線長,有著天然的優良海港,用以引導船舶進港、海上來往的燈塔必不可少。濠江區域內有兩座燈塔,皆是英國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所建,屬於粵東沿海保留最完整的古老燈塔之列。一座位於澳頭德洲島,最初屬潮海關管理;一座位於廣澳好望角,1954年由中國海軍管理。1982年,兩座燈塔皆移交汕頭航標區管理。
位於鹿嶼東岸的瞭望臺,用於巡視轄區航標,觀測水域船舶往來情況,確保轄區燈浮標、燈樁正常
德洲島因形似坐鹿,且在潮汕方言中「德」與「鹿」諧音,故又稱鹿嶼。鹿嶼燈塔位於汕頭港出海口,建於鹿嶼東端,是一座高約6.6米的紅色圓形鑄鐵拼裝塔。燈塔視距8海裡,旁邊還設有霧炮和瞭望臺。
遇上霧、霾等不良天氣時,霧炮發出持續聲響,提醒周圍水域過往船隻注意航行安全;瞭望臺則用於巡視轄區航標,觀測水域船舶往來情況,確保轄區燈浮標、燈樁正常,為航行的船舶保駕護航。1997年在原塔附近重建新燈塔,新燈塔為白色圓形混凝土塔,高22.8米,射程18海裡,是船舶進出汕頭港的重要助航標誌。
位於達濠島東南端廣澳社區的表角燈塔,又稱廣澳燈塔。表角就像伸入大海的一隻手臂,環抱著廣澳灣,這裡草坡翠綠,鮮花盛開,廣闊無垠的大海邊,燈塔、洋樓和轉動的風車相得益彰,構成了一道別致的風景,被稱為汕頭「好望角」。表角燈塔為白色圓形鑄鐵拼裝塔,塔高約6.7米,設有霧炮。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部分被炸毀,1947年修復,設「海洋觀測站」。1992年在原位置重建,塔身為白色圓形混凝土塔,高15.6米,射程射程24海裡,並配有電霧號、雷達應答器、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基站等設施,是粵東沿海乾線的重要燈塔,也是進出汕頭港外航道的重要助航標誌,為國家一級燈塔。
鹿嶼島上的霧炮,由清末管理燈塔的英國人建造,用於在霧、霾等不良天氣時,發出持續聲響, 提醒過往船隻注意航行安全
燈塔絕不僅僅是文藝青年心中浪漫的符號,在人類漫長的航海史上,燈塔更是性命攸關的保障,是航程中的希望之光。時至今日,不少燈塔仍發揮著重要的助航作用。燈塔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安全保障,既是引導船舶航行的標識,又是海域主權不容侵犯的標誌。
來源:濠江宣傳
濠江法院
努力讓人民群眾
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
感受到公平正義
原標題:《【特區40周年 · 印象濠江】:【第七章】燈塔:海上希望之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