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學覺得自己努力了,卻難以取得自己預想的高分,這些同學極有可能在「努力」上存在了一個誤區——用錯誤的「自我滿足」來與努力程度畫上了等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偽學霸」,大致分為以下幾種,快看看你中招了嗎?
1、沒有明確的任務目標,用「心理滿足」衡量努力程度——有的同學在衡量自己是否「努力」的時候,參考的標準不是自己「該做多少事」,而是「能做多少事」,即心理滿足了,做到不想做為止。這些同學往往缺少一個客觀尺度的制約——任務目標。於是他們學習的初衷,便成了告訴自己,或者讓自己相信「我今天努力學習了」「我今天竭盡全力了」,讓自己獲得心理上的安慰與滿足,而不是真正地按部就班投入到了有計劃的學習當中,於是往往覺得自己的學習過程很充實,但其實離應該完成的任務數量,應該學習到的層次還差了很遠。
比如同學A在背單詞的時候,背到睏倦時,便以為自己竭盡了全力,並停止了背詞;而同學B在背單詞的時候,每天要求自己背完2個List為止。一般而言,同學B的成果會更顯著,而同學A不但背的慢,還由於用心理滿足蒙蔽了事實,誤以為自己很努力。畢竟大部分人都是有惰性的,也是易於滿足的,如果沒有一個目標,或者時間表的制約,就很難維持自己初始的熱情,很難完成應完成的任務。
2、只求尋找經驗,不去切身實踐,用「經驗滿足」代表努力程度——一些同學可能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是到處諮詢,到處上課,到處尋求好的學習方法,好的單詞書,好的參考資料,好的老師等等,於是便以為自己「走上了提分大道」。提到該怎麼去做,這些同學往往是爛熟於心,但是沒有付出實際行動。也就是說,這些同學始終在做一件事情:尋求經驗。把尋求經驗的過程誤認為是努力的過程,知道的經驗多了,自己也就滿足了。但是這種同學就好比知道全世界所有的水源,但是不邁出步子打水一樣,最後的結果就是兩手空空。知道再多的好的方法,不去實踐,不去制定計劃完成,那麼自己的能力積澱終究為零,還會很容易地自我滿足,感覺自己一直在「努力」。
3、浮於表面,不願深究,用「數量滿足」代表努力程度——很多同學刷題如流水,背詞一本又一本,原著一冊又一冊,但是始終分數不見起效。主要原因是,這些同學只注重了數量,用足夠的數量來告訴自己「我努力了」。
比如做了很多題,卻沒有弄懂自己所做題的錯因,甚至會為了加速和湊數,有意避開自己不願練習的科目,或者對難的題型視而不見。又比如背了很多本單詞書,但每一本都只背了一遍,努力多意味著背詞數量多。這樣的想法是有違學習本質的。學透要比學多更為重要,無論對於考試還是對於知識應用都是如此。
4、為做出姿態而學習,從未真正投入,用「交代滿足」和「虛榮滿足」代表努力程度——很多同學常常在學習時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家長、老師走近或者相熟的同學走近時,就投入到學習中,翻翻書本,讀讀單詞,當老師或家長離開後,就又開始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長久以來,這些同學在老師和家長的眼裡很有可能是一個很用功的同學,但是實際上這個「用功」只是用以滿足對長輩的交代或者同齡人間做出「愛學習」的姿態而已,而其本人並未真正投入到了學習當中。這就與一些學神級別的同學的做法恰恰相反,這些同學從不在乎自己學習需要被誰看到,甚至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學習,只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這樣就更有助於投入到學習當中。
5、與積極性低於自己的同學進行比較,用「差距滿足」代表努力程度——有的同學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會和一些學習積極性低於自己的同學進行比較。比如看到那位同學不學習,而自己在學習,於是就產生了「我比他努力」的心態,但是這些「偽學霸」選擇了錯誤的參考系,如果換一個參考對象,與那些整日浸泡在書海中的真學霸相比,那麼自己做出的努力就會變得非常渺小。因此,選擇的參考系如果比自己的積極性要低,就會讓自己產生自己「比常人都努力」的錯覺,導致自己跟不上真學霸的進程。
以上所述的「偽學霸」特點你中槍了嗎?如果有,趕緊改正哦!
如果你對我們的文字感興趣,歡迎關注轉發收藏加分享,每天不定時分享學習資訊,滿滿的學習乾貨,總有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