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水星近日點進動,愛因斯坦給你答案

2020-11-29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幾千年來,我們對這個變化萬千的宇宙的了解僅限於我們的行星和月亮。而對於恆星和銀河,自古以來好像沒什麼變化,或者似乎發生的變化如此之少,又如此罕見,而且如此不緊不忙,以至於我們從未注意到。但如果擦亮眼睛仔細觀察,我們就會注意到,行星不只是夜復一夜地"遊蕩",而是以可預測的方式移動,同時會表現出順行和逆行的運動。

圖片來源:E.西格爾,從即將出版的書,超越銀河。

有兩種主要方法可以解釋它們在天空中的明顯運行模式:

要麼行星在地球周圍的由天星、順從和表皮所賦予的軌道上移動,或者行星繞著太陽移動,而地球只是其中一顆行星。近2000年來,第一種解釋一直統治著我們的思想宇宙。但是,在哥白尼在16世紀提出第二種解釋,伽利略、克卜勒和艾薩克·牛頓的著述緊隨其後,最終日心模型贏得了勝利。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JPL-加州理工學院/R.赫特。

牛頓帶來的進展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因為他不僅著手描述這些天體的行為——行星以橢圓圍繞太陽移動,太陽是一個焦點——還因為他加入了一種解釋這些行星行為的機制:萬能引力定律。這個定律不僅在地球上適用,而且還給出了所有天體間的引力。它解釋了為什麼衛星繞著自己的行星運行,為什麼彗星反覆出現,還經常被其他行星幹擾,為什麼我們的世界有潮汐,以及為什麼行星彼此之間不會相互幹擾,導致頻繁拋射的發生。

它還解釋了一些更微妙的影響,那些需要幾代人才能注意到。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用戶阿帕德霍瓦斯和韋爾·杜克。

如果宇宙只有兩個點質量——太陽和一顆行星——那麼那顆行星的軌道將產生一個完美的、閉合的橢圓,這樣,它每次繞太陽的旅行,都會使世界回到起始位置。但是,在一個這樣一個由牛頓引力控制的宇宙中,因為我們的太陽系有大量的天體,使得橢圓會在其軌道上產生進動或輕微旋轉。在19世紀中葉,天王星偏離其預測運動的軌道偏差導致海王星的發現,因為來自最外層的引力導致了天王星的過度運動。

但是在太陽系內部,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隨著詳細、準確的觀測可追溯到15世紀晚期(多虧了第谷·布拉赫),我們可以測量水星的近地點——它最接近太陽的軌道點——是如何前進的。我們得到的數字是每世紀進動5,600",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緩慢:剛剛超過1.5度!但其中5025"來自地球春分點的進動——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而剩下的532"是由於牛頓引力。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用戶Mpfiz。

但 5025 + 532不等於 5600;這個差異值雖然很小但是不可忽略。當然,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麼。

當然,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可能的解釋。

也許數據是錯誤的;不到百分之一的誤差似乎很難成為恐慌的理由。然而,當時的誤差小於0.2%,這意味著數據是顯著的。也許有一個額外的內部行星,它甚至比水星更靠近太陽。這一解釋是由預測海王星存在的科學家烏爾班·勒·韋裡爾提出的。然而,經過詳盡的探測,包括對太陽日冕的修正,也沒有發現任何新的行星。或者牛頓力定律需要稍作調整。可能它並不是平方反比定律,而是有一個微小的額外的力:比如也許不是2次冪,而是2點幾次冪(某種東西)——這是西蒙·紐科姆和阿薩夫·霍爾提出的解釋。但是,這些方案都沒有解決問題;它們沒有一個是令人滿意的。此外,後一種選擇——儘管可以想像為這個軌道的解釋——沒有給出一個預測性的"a-ha",讓人們可以尋找其他的東西來驗證或否定它。

圖片來源:ESO/L. 卡拉達。

但是在1905年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發表之後,亨利·龐加萊指出,尺縮和鍾慢效應對解決方案的貢獻很小——在15-25%之間——,它取決於誤差。再加上閔可夫斯基將空間和時間不再表述為獨立的實體,而是作為由它們的結合(即時空)聯繫在一起的整體結構,幫助愛因斯坦發展了廣義相對論。

1915 年 11 月 25 日,他介紹了自己的成果,計算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即空間額外曲率的貢獻預測水星每世紀額外進動 43",這正是解釋此觀測所需的正確數字。

這個結果對天文學和物理學界的衝擊是巨大的。不到兩個月後,卡爾·史瓦西找到了一個確切的結果,預測了黑洞的存在。星光和引力紅移、藍移的偏轉作為可能的實驗得以實現,最後1919年的日食驗證了廣義相對論,能夠很好取代牛頓引力。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1919年11月10日(L);插圖倫敦新聞,1919年11月22日(R)。

本世紀以來,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從引力透鏡到參考系拖拽,到軌道衰變等,都得到了驗證,觀測從未與理論相矛盾。本世紀,我們慶祝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100周年。一個世紀後,對太陽系的改進觀測和了解驗證了水星近地點進動到每世紀百分之一弧秒的精度,理論和觀測之間的不確定性繼續下降。

誰知道未來100年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又會有什麼新的可能性呢?

作者: Ethan Siegel

FY: 綠色系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水星的進動與水星近日點的進動有什麼區別
    郭威在一次視頻中指出李永樂的錯誤:水星的進動和水星近日點的進動都搞不清,並指責李永樂誤人子弟。李永樂在最近的回應中稱:「學術討論可以,但人身攻擊不行。」今天,我們不是要來談論他們之間的爭議的,而是要來講講水星的進動和水星近日點的進動有什麼區別
  • 愛因斯坦五個預言,水星近日點進動、引力時間延遲等已實現,未實現...
    造謠者為了增加可信度,還經常會說是:瑪雅人或者霍金、愛因斯坦等名人的預言。 第一個預言就是水星近日點進動。 大家應該都知道水星(包括地球)都是繞太陽運動軌道轉動,並且呈現橢圓形狀,而距離太陽最近的點則為近日點,由於受到其他行星的影響,水星的近日點很有可能會發生進動現象。
  • ...五個預言,水星近日點進動、引力時間延遲等已實現,未實現的是什麼
    造謠者為了增加可信度,還經常會說是:瑪雅人或者霍金、愛因斯坦等名人的預言。 第一個預言就是水星近日點進動。 大家應該都知道水星(包括地球)都是繞太陽運動軌道轉動,並且呈現橢圓形狀,而距離太陽最近的點則為近日點,由於受到其他行星的影響,水星的近日點很有可能會發生進動現象。
  • 憑啥說水星進動的廣義相對論計算就能證明愛因斯坦對了?
    精確的天文觀測表明,行星軌道不是封閉的,它的近日點會發生進動,其中以水星進動的效應最明顯。即使是對水星,這個效應從絕對值來說也是很微弱的,觀測表明,每一百年,5600.73±0.41″。這是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之前就知道的事實。本文將分別復盤,牛頓理論、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下,不同理論計算水星進動的過程,來說明為什麼說水星進動的精確計算可以證明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 水星呼叫李永樂:請你重新講一遍,水星近日點進動
    我作為家長也不會喜歡提出正確觀點的郭博士,不管你的知識儲備有多深厚,但是語言表達和基本的素養都在一段視頻會中讓人看到了根底。我喜歡你正確的、嚴謹的科學態度,但是我不認可你批判他人的方法和態度。到現在二人在網上沒有進一步的「交流」,原來在我內心的「您們」變成了「你們」。
  • 牛頓無法抹平的水星額外進動問題,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的?
    但卻在水星上栽了跟頭。現在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經凌駕於牛頓理論之上,因為如果我們利用牛頓定律,水星軌道的進動就會存在每世紀難以抹平的微小偏差,那麼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大多數時候我們會略過這個問題,但今天我們就詳細說下,廣義相對論到底比牛頓引力強在哪裡?
  • 行星軌道進動是咋回事?兩大引力理論的角逐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理解
    我們都聽說過水星軌道的進動問題是牛頓引力理論揮之不去的一朵烏雲,那麼你知道行星軌道進動是咋回事?其實牛頓的引力理論也可以預測出了光線在重力場中會發生彎曲,那麼它是怎樣在與新引力理論的角逐中落敗的?以及1919年的日食是如何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理解。
  • 水星的近日點太陽和遠日點的太陽看起來大小差多少?
    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但更有趣的是近日點的北半球是冬天,而遠日點的北半球則是夏天,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是自轉軸歪斜,太陽光的直射與斜射的問題!一筆帶過,我們回到正題,討論下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太陽視角問題!一、為什麼會有近日點和遠日點?
  • 水星離太陽有多遠?
    此外,它的軌道受到擾動,直到 20 世紀之前還未被完全理解。正因為如此,水星在其軌道周期中經歷了一些顯著的變化。­  近日點和遠日點­  水星繞太陽公轉的平均距離為 57,909,050 公裡。然而,由於它的偏心率達到 0.205 ——在八大行星中最高,所以它與太陽的距離變化很大。
  • S2恆星軌道進動完全吻合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再度勝出
    圍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運轉的S2恆星,是天文學家最喜歡拿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研究對象;經過近30年監測,現在一篇新研究發現S2恆星軌道發生微小變化,並且該運動與愛因斯坦的理論完全吻合。一組研究團隊分析甚大望遠鏡觀察S2恆星長達27年的數據,首次證實恆星出現史瓦西進動(Schwarzschild precession)──就像你搖呼拉圈,軌跡不可能永遠留在同一平面,而可能上下偏移。這種進動最早在約一個世紀前水星繞行太陽的軌道中觀測到,而現在新研究表明,即使在最極端重力環境下,愛因斯坦理論依然成立。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其實,早在星光彎曲探測驗證之前,廣義相對論已經正確解釋了困擾科學家們已經很久的「水星近日點進動」的問題。按照牛頓的運動定律,太陽系中的行星會繞著太陽,做固定不變的橢圓軌道運動。可是科學家們從觀測的數據中總結得出,水星的軌道在一百年間,軌道偏移了575弧秒。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其實,早在星光彎曲探測驗證之前,廣義相對論已經正確解釋了困擾科學家們已經很久的「水星近日點進動」的問題。按照牛頓的運動定律,太陽系中的行星會繞著太陽,做固定不變的橢圓軌道運動。可是科學家們從觀測的數據中總結得出,水星的軌道在一百年間,軌道偏移了575弧秒。
  • 日全食怎樣證明愛因斯坦對了,牛頓錯了?
    然而,後來發現的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讓天文學家感到不安。牛頓引力理論的局限性以太陽作為靜止參照系,水星環繞太陽運動的軌道並非是封閉的。因為受到其他天體引力的作用,水星的近日點在不斷發生變化。根據測量,水星的近日點進動值與牛頓引力理論的預言並不完全一致,兩者相差每世紀43角秒。
  • 日食成就了愛因斯坦的科學巨星地位
    然而萬有引力定律也有很多問題,最典型的問題就是水星的進動問題。每個行星圍繞太陽以橢圓軌道運動,一般有遠日點和近日點,這些軌道並不是固定的,以太陽為中心,行星軌道會緩慢地變換位置。行星每轉一圈,其近日點便會發生偏移,稱之為近日點進動。偏移主要是由歲差和攝動引起的,但是利用牛頓定律的計算結果與實際的觀測結果之間存在著不可忽略的差異。
  • 水星與太陽的距離,偏向了誰的心,又向誰靠近?
    近日點和遠日點:水星繞太陽運行的平均距離(半長軸)為0.387 AU(57,909,050 km; 35,983,015 mi)。當水星離太陽最近(近日點)時,距離太陽46,001,200公裡(28,583,820英裡);當它離太陽最遠(遠日點)時,距離太陽57,909,050公裡(35,983,015英裡)。
  • 為什麼牛頓的重力方程對水星不起作用?
    下圖顯示了水星近日點的進動:中科院物理所.搜狐科技.在牛頓物理學中了解水星近日點進動計算的更多細節,請看以下連結:水星近日點的牛頓進動水星軌道進動的觀測值以每世紀43弧秒的微小改變超出了經典力學的預測。勒維耶甚至認為水星軌道內存在一顆可以解釋這種過度進動的小行星,他為這顆行星命名為「火神星」。
  • 相對論對水星「詭異行為」的解釋,讓愛因斯坦站上了物理學的巔峰
    我將描述其中一個測試,它正確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的「異常」進動,這是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未能預測到的。圖1:圖中為水星近日點進動。水星進動的近日點速率與牛頓引力理論的預測不一致。法國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勒維耶發現了這一異常現象。1882年,由西蒙·紐科姆進行的最後一次測量估計,實際進動率與牛頓的預測相差43度。提出了許多特別的解決辦法,但沒有一個奏效。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行星在繞著太陽運動過程中,每一圈的近日點其實都是不一樣的,這種現象被稱為近日點進動。越靠近太陽的行星,近日點進動值越大,水星近日點具有最大的進動值。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觀測值與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結果存在一些差異,觀測值與理論值每個世紀相差43秒,這遠大於觀測誤差,所以必然是理論出了問題。
  • 愛因斯坦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
    這個由愛因斯坦新理論給出的難以置信的預言,甚至連他本人都無法接受。    在上帝對宇宙的策劃中,時間永遠是一個關鍵的角色。曾幾何時,我們一直認為時間的作用是周期性的,它可以描述四季的更替或預言行星的繞行位置。但是,作為新理論的基石,愛因斯坦給出的方程卻明白無誤地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不斷演化的宇宙。從我們所知所見所感的宇宙出發,時空會發生連續的膨脹或收縮。
  •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7個預言,你知道幾個?
    但是逐漸地,人們在宇宙這個廣袤的實驗室中尋找到了答案,發現了相對論實在是太神奇、太精彩、太偉大了。1光線偏折幾乎所有人在中學裡都學過光是直線傳播,但愛因斯坦告訴你這是不對的。光只不過是沿著時空傳播,然而只要有質量,就會有時空彎曲,光線就不是直的而是彎的。質量越大,彎曲越大,光線的偏轉角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