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牛頓的重力方程對水星不起作用?

2020-11-29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牛頓力學和經典天體力學以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研究行星和天體的運動,它們通過下述公式闡述了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和另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之間的力:

F = GMmr2,

其中r是物體之間的距離,G是引力常數。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動量守恆原理。

太陽系中的一些效應會導致行星繞太陽進動(旋轉)時,其軌道產生近日點,主要原因是周圍其他行星的存在幹擾了彼此的軌道。而另一個(不那麼重要的)影響是太陽扁率。在牛頓的理論中,點測試粒子在一個球狀對稱的重力場中並沒有近日點,它的軌跡是純橢圓的。

攝動理論的研究方法最初是用來計算在太陽系中的行星運動時遇到的棘手問題。攝動理論一般是從一個簡化的問題開始,逐步進行修正,從而使修正後的問題的起點更接近實際情況——這是高等科學研究和工程中廣泛使用的數學工具。

隨著天文觀測精度的逐漸提高,人們對牛頓引力方程解的精度有更高的要求。因此18、19世紀的幾位著名數學家,如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擴展和歸納了攝動理論的研究方法。

拉普拉斯、泊松、拉格朗日、高斯等經典學者和科學家對攝動理論進行了研究,使得計算結果具有更高的精度。勒維耶於1848年根據天王星的運動偏差(他把坐標發給約翰戈特弗裡德加勒,後者通過望遠鏡成功地觀測到了海王星)發現了海王星,這代表了攝動理論的一次勝利。

然而人們發現水星不僅偏離了經典力學和天體力學預測的進動軌跡,也與相關的牛頓效應不符。

1859年,勒維耶報告說水星繞太陽公轉軌道的進動速度異常緩慢,這一現象不能完全用牛頓力學和已知行星的擾動來解釋。他提出,有一種可能是另一顆行星(或者可能是一系列更小的「微粒」)存在於比水星更靠近太陽的軌道上,從而引起了這種擾動。其他的解釋包括太陽的輕微扁率。

下圖顯示了水星近日點的進動:

中科院物理所.搜狐科技.

在牛頓物理學中了解水星近日點進動計算的更多細節,請看以下連結:

水星近日點的牛頓進動

水星軌道進動的觀測值以每世紀43弧秒的微小改變超出了經典力學的預測。勒維耶甚至認為水星軌道內存在一顆可以解釋這種過度進動的小行星,他為這顆行星命名為「火神星」。人們對火神星進行了大量的搜索,除了偶爾有人聲稱觀測到了這顆行星以外,從未有實據證明它的存在。

廣義相對論解釋了這種多餘的進動,即由於引力受到時空曲率的調節,橢圓軌道在其軌道平面內的方向發生改變,這為觀測到近日點的位移量提供了一種非常接近的解。

愛因斯坦場方程(不含宇宙常數)可以表示為:

Rij12Rgij = 8πgc4Tij

用Rij=0(在真空中,能量-動量張量Tij為零)的方程對愛因斯坦場方程進行了驗證,並對水星近日點的進動進行了驗證和計算。Rij是裡奇曲率張量,它可以用黎曼曲率張量來定義:

Rij = Rkikj。

已知度規(通常是史瓦西度規)意味著知道gij或引力勢(度規張量的分量)。通過推導可以得到克裡斯託費爾符號和引力場。然後我們可以寫出測地線的運動方程:

d2xμds2 +Γμαβdxαdsdxβds = 0,

運動的純量參數和Γμαβ是克裡斯託費爾符號對稱的兩個下標。方程左邊的是粒子的加速度,因此這個方程類似於牛頓運動定律。

在做出相應的假設和必要的計算之後,我們發現了近日點的σ轉變,用每轉改變的弧度表示,它的導出公式為:

σ= 24π3L2T2c2 (1e2),

其中L為半長軸,T為軌道周期,c為光速,e為軌道偏心率。

其他行星也會經歷近日點移動,但由於它們離太陽較遠,軌道周期較長,所以它們的移動程度較低,直到水星移動後很久才能被準確觀測到。

需要注意的是,在太陽系力學的慢速運動和弱場限制中,重力和廣義相對論的度量理論可以用參數化後的牛頓主義(PPN)理論框架來描述。這個公式明確地描述了一般重力理論與牛頓重力不同的參數。它是用來在極限情況下比較牛頓引力和愛因斯坦引力的一個工具,此時重力場是微弱的,並且是由與光速相比運動速度較慢的物體產生的。用這種方法計算得出水星近日點進動率為每世紀43角秒。

作者: quora

FY:平陸成漿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月球與地球之間隱形的紐帶-引力:為什麼我們生活的地球充滿了吸引力
    原來的氣態物質在宇宙中的引力作用下開始凝聚並形成恆星——以及接下來的恆星聚集成星系——因此引力是形成宇宙中許多大型結構的原因。重力具有無限的範圍,不過其影響效果在更遠的物體上將會變得越遠越弱。圖:Ute Kraus   廣義相對論(1915年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的)最精確地描述了重力,其不是將重力描述為一種普通的力,而是描述為由質量分布不均勻引起的時空曲率的一種結果。這個時空曲率的最極端的例子是黑洞,一旦經過黑洞的事件視界,任何東西,甚至連光都不能從黑洞中逃脫。
  • 神奇的重力(一)
    後來牛頓通過一顆蘋果解釋了這個事情。牛頓意識到地球上所有的東西都會受到這個重力,不光是地球,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會互相吸引,於是就管這種力叫做萬有引力。當時牛頓非常厲害,他通過一個蘋果砸到頭上就想到了萬有引力,而且認為我們地球能引住月球就是靠這個力量,所以當時的牛頓就跟後來的愛因斯坦一樣,都引發了認知革命。
  • 牛頓力學在預測水星軌道時存在偏差,是不是說明牛頓力學是錯誤的
    在預測水星運行軌道時,牛頓力學存在偏差,廣義相對論更加準確,是不是說明牛頓力學是錯誤的,應該推廣廣義相對論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科學觀講起。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可以解釋蘋果為什麼會掉到地上,地球為什麼圍繞太陽運動,還預測了海王星的存在。至於牛頓力學為什麼在預測水星運行軌道存在偏差,那是因為水星離太陽太近,太陽引力太大,導致牛頓力學這個模型忽略的某些要素已經不能忽略了。
  • 牛頓力學不能「掌控」小鎮,常規物理定律,在這裡不起作用
    人們並不是為了美觀把這兩塊石頭放在此處,而是這兩塊相同高度的石頭會把人照出不一樣的形態。一塊石頭會把人照得又高又瘦,而另外一塊石頭則會顯示出人們身材的缺陷。 小鎮上的種種奇怪現象不能用牛頓重力定律來解釋,這也是牛頓力學不能「
  • 牛頓無法抹平的水星額外進動問題,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的?
    ——艾薩克·牛頓牛頓引力理論統御了人類宇宙觀近兩個世紀,天上地下沒有一件事不是牛頓不能解決的。但卻在水星上栽了跟頭。現在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經凌駕於牛頓理論之上,因為如果我們利用牛頓定律,水星軌道的進動就會存在每世紀難以抹平的微小偏差,那麼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 無質量粒子如何體驗重力?
    考慮到巨大的宇宙距離和巨大的質量在起作用,圖像之間的到達時間可能相差幾個小時,也可能相差幾十年,但光本身顯然正在經歷引力的影響,儘管它本身沒有質量。當牛頓第一次提出萬有引力定律時,它標誌著我們第一次認識到,支配物體如何落到地球上的同樣規律,也支配著它們如何在整個宇宙中運動和相互吸引。
  • 重力是什麼?反重力又是什麼
    重力。一般人可能不會在日常生活中考慮這個問題,但重力會影響我們的一舉一動 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地面物體所受的重力只是萬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種表現。我們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們似乎就被這種無處不在的無形力量束縛在地球表面。 牛頓理論說:「引力,物體之間由於質量而產生的吸引力。」重力遵循一個「平方反比定律」—在兩倍於給定距離的情況下,引力的強度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
  • 牛頓為什麼會研究力和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是這樣產生的
    牛頓漫畫像牛頓在1666年說:「我開始想到把重力推廣到月球的軌道上…因而把維持月球在它的軌道上所需要的力和地球表面的重力作了比較。」他自言自語道:為什麼不能高達月球呢?如果是這樣,月球的運動肯定受到重力的影響,或許它因此有可能保持在它的軌道上。」
  • 重力只影響有質量的物體,但為什麼光無法逃離黑洞呢?
    黑洞照片 來源: zcool重力作用下光速的變化我在這裡看到一個答案,它實際上是說光在重力中加速,根據a=GM/r2這就是牛頓引力理論所預測的,但這是不正確的(儘管我將假定他們只是想用牛頓方程來證明一個觀點)。
  •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如何看重力?重力是一種幻覺嗎?
    牛頓說,一個蘋果之所以會掉下來,是因為重力使它向地面加速,但是如果是地面加速與蘋果相遇呢?假設我掉了一個蘋果。根據艾薩克牛頓的說法,地面可以被認為是靜止的,地球對蘋果施加一個重力,這個力使蘋果向下加速。
  • 憑啥說水星進動的廣義相對論計算就能證明愛因斯坦對了?
    本文將分別復盤,牛頓理論、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下,不同理論計算水星進動的過程,來說明為什麼說水星進動的精確計算可以證明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一、牛頓力學中的行星軌道學過理論力學的小夥伴可能還會對在萬有引力作用下,行星的運動方程有印象,其第一積分如圖二所示根據能量E守恆和動量L守恆,我們可以消去圖二兩個式子中的t,得到軌道方程,如圖三
  • 水星是實心的嗎?探測水星的自轉和重力,發現內核是固態的!
    如何在不著陸情況下探索一顆行星的內部?從觀察行星的自轉開始,然後非常非常仔細地測量太空飛行器是如何繞其軌道運行的,這正是NASA行星科學家所做的,他們使用了NASA前水星任務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了一些秘密。人們早就知道水星和地球都有金屬內核。和地球一樣,水星的外核也是由液態金屬構成,但只有跡象表明水星最內層核心是固態的。
  • 重力是什麼?它從何而來?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們似乎就被這種無處不在的無形力量束縛在地球表面。但是物理學家一直在思考重力。對他們來說,重力是一個有待解決的謎題,以便全面了解宇宙是如何運作的。那麼,重力是什麼?它從何而來?牛頓對重力解釋我們從艾薩克·牛頓和他的萬有引力定律中知道,宇宙中任何兩個物體都相互施加引力。這種關係是基於兩個物體的質量和它們之間的距離。兩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們之間的距離越短,它們相互施加的引力就越大。
  • 愛因斯坦引力方程的推導——從簡單的論證中得到愛因斯坦方程
    彼此相距R的兩個質量m和M以大小相互吸引,引力為:根據牛頓第二定律,m(相當於M)的加速度為:方程1:慣性質量與重力質量之間的等效關係是加速度不依賴於所研究物體這一事實的結果,粒子以勻速直線運動仍然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讓我們做如下轉換,變成一個曲線坐標系:方程11: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轉換成曲線坐標。
  • 如果重力不是一種力,它如何使物體加速?
    愛因斯坦說世界上不存在萬有引力。質量超過一段距離並不吸引質量。相反,它是在彎曲時空。如果沒有力,該如何解釋重力產生的加速度?物體只有在受到力的作用時才會加速;否則它們應該保持恆定的速度。我在網上找到的一些解釋是關於等價性的,以及一個人站在地球上的體驗與一個人在火箭中被加速在太空中的重力相同的思想實驗。
  • 塑造宇宙的力量(5)不存在的行星 與 水星軌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天文學家們並未質疑牛頓的理論,而是構想了另一顆行星,並稱之為 Vulcan,他們認為在太陽系的某處一定存在著另一顆行星,該行星從地球上始終看不見的,但會稍微擾動(攝動)水星的軌道,所以這應該就是他們計算錯誤的原因。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天文學家苦苦尋覓Vulcan的蹤影。
  • 通俗易懂,了解牛頓到底錯在哪裡了
    它用數學精確地解釋了質量和能量的分布是如何扭曲了時空,基本思想是十分簡潔,不需要特別專業的知識就能理解。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廣義相對論主要論點是質量本身會導致時空彎曲。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周圍的空間就越扭曲。它的場方程描述了質量與空間曲率和時間膨脹之間的關係。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和牛頓引力之間對彈跳球預測有差異?
    為什麼對彈跳球的預測會在廣義相對論和牛頓引力之間產生分歧? 從概念上講,這是一件簡單而有趣的問題,你可以在這裡看,如果在理論物理網站上的文章讓你感到震驚又失望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