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啥說水星進動的廣義相對論計算就能證明愛因斯坦對了?

2020-11-29 科學塢

精確的天文觀測表明,行星軌道不是封閉的,它的近日點會發生進動,其中以水星進動的效應最明顯。即使是對水星,這個效應從絕對值來說也是很微弱的,觀測表明,每一百年,5600.73±0.41″。

然而天體力學家根據牛頓引力理論計算,扣除歲差和行星攝動等因素影響後,還有約每百年43″的進動得不到解釋,這已經在觀測精度不容忽視的範圍了。

有人認為,這是在水星軌道內,可能還存在著一顆未知的行星(火神星),然而,經過多年搜索並沒有找到。這是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之前就知道的事實。

本文將分別復盤,牛頓理論、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下,不同理論計算水星進動的過程,來說明為什麼說水星進動的精確計算可以證明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一、牛頓力學中的行星軌道

學過理論力學的小夥伴可能還會對在萬有引力作用下,行星的運動方程有印象,其第一積分如圖二所示

根據能量E守恆和動量L守恆,我們可以消去圖二兩個式子中的t,得到軌道方程,如圖三

兩邊對φ微商,得到式子,如圖四

其中u=GM/r,可以把圖四中的式子化成式子,如圖五

圖五中方程的解就是描寫行星運動軌道的曲線,我們可以求出其解為圖六中的兩個公式

行星軌道的牛頓力學計算分析總結

很顯然,從圖六中的行星軌道方程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閉合的橢圓,e為偏心率。所以,按照牛頓理論,行星運動的軌道是閉合橢圓。牛頓力學的行星軌道計算過程沒有考慮天體自轉的影響。即太陽對行星的引力大小隻與太陽和行星的質量有關,而與它們的自轉快慢無關。

二、狹義相對論的修正

現在我們把狹義相對論與萬有引力定律相結合,同時考慮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相等,可以得到新的軌道方程,見圖七中的方程式。

其中,u=GM/r,L為軌道角動量。從圖七中公式所得到的軌道不再是封閉的橢圓;在近日點有進動,但是其理論計算值僅僅為觀測值43」的16.7%,且符號相反。可見,由狹義相對論的修正並不成功。

三、廣義相對論中的行星軌道

3.1、史瓦西時空中的運動方程

為了計算水星近日點的進動,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史瓦西時空中的運動方程與守恆量。

3.1.1、零短程線的變分原理

變分原理見圖八中式子a,從中我們可以得到黎曼時空中靜質量不為零的質點運動方程見圖八中式子b,即黎曼時空中的短程線方程,其中λ是標量。

由於線元ds與固有時間dτ的關係:ds=idτ,圖八中的式子可以變化成圖九中的兩個式子

我們可以從圖九式子a中寫出短程線的拉格朗日方程,為圖十中的式子a,其中拉氏量為圖十中式子b,廣義速度為圖十中式子c。

現在我們用一個新的拉氏量(如圖十一式子a)將圖九中式子a修改為圖十一中式子b,圖九和圖十中兩個拉氏量都是建立在四速縮並的基礎上。

我們將新拉氏量(圖十一中式子b)帶入到拉格朗日短程線方程(圖十式子a)中可以得到圖十一中的式子c,改式子對於質點和光子均有效,也就是說,圖十一中的式子c即可以描寫質點運動的類時測地線,也可以描寫光子運動的零測地線。我們只要把史瓦西度規帶入這個式子中,就可以得到史瓦西時空中質點和光子的運動方程。

3.1.2、能量守恆和角動量守恆

在圖十一式子c所表示的運動方程是二階常微分方程組,所以在史瓦西時空中直接求解很麻煩,但我們可以利用光子來計算,即ds=idτ=0,L=0。對於質點,選λ=τ時L=1/2。我們可以定義η=0(光子)、η=1(質點),則拉氏量L=η/2。

史瓦西度規是靜態球對稱的,度規不隨時間t和角度φ變化。我們可以把史瓦西度規帶入到圖十一式子a中,可以得到L/t=0,L/φ=0。所以我們可以得到能量守恆(圖十二中式子a)和角動量守恆(圖十二中式子b)

由於拉氏量(圖十一中的式子b)不含引力相互作用,所以這裡描述的質點一定沿著測地線運動。因此能量和角動量是史瓦西時空中沿測地線運動的單位質量質點的兩個守恆量。但能量和角動量並不是在彎曲的史瓦西時空中靜止的觀測者直接測得的量,而是在無窮遠處才是靜止觀測者測得的量。

3.1.3、四速歸一化條件

史瓦西時空中的四速歸一化條件為圖十三

當粒子為質點時,我們取λ為τ,η=1,當粒子為光子時,仿射參量λ不能取τ,η=0。我們可以把四速歸一化條件帶入能量守恆和質量守恆公式,整理後得到圖十四中三個式子,這三個方程式是接下來討論水星軌道近日點進動的基礎。

3.2、廣義相對論中的行星軌道

我們現在用圖十四中的三個式子來討論行星近日點的進動,對於行星圖十四中的公式可以寫成圖十五中三個式子的形式。

當τ為固有時,可以消去圖十五中b、c兩式子中的dτ,可以求出軌道方程,見圖十六

這裡採用自然單位制,兩邊對φ微商,得到(圖十七)

將u=GM/r代入圖十七的式子中,可以化成式子(圖十八),即廣義相對論的行星軌道方程

對比廣義相對論行星軌道方程(圖十八)與牛頓力學行星軌道方程(圖五),可以看出只是多了一項3u^2。這一項正是廣義相對論效應的體現,也可以說是牛頓理論的廣義相對論修正項。

我們代入太陽質量和水星軌道的平均半徑,GM=1.5×10^3m,r=5×10^10m,可以計算出u=GM/r≈10^-7

由牛頓力學行星運動軌道曲線方程(圖六)可以知道(GM/L)^2與u數量級相同,故此,方程修正項的數量級為3u^2的數量級為10^-14

太陽系中,水星的修正項最大。我們看到,廣義相對論的修正項的數量級如此小,所以我們可以把牛頓方程的解看做廣義方程解的零級近似。

這裡我們略去水星軌道方程的推導步驟,直接給出廣義相對論的水星軌道方程,見圖十九

從廣義相對論水星軌道方程可知,行星軌道上的任一點在轉動φ=2π之後,都回不到相應的「原位置」上,而必須再轉過一個小角度。這是因為u的周期T不是2π,而是下式(圖二十)

即,在水星的周日運動中,軌道上任何一點要轉過φn=nT才能回到相應的「原位置」,這就是水星的進動。從觀測的角度來說,只有水星的近日點和遠日點這兩個特殊點才便於觀測,尤其是近日點要更方便;所以天文學家在研究水星軌道進動時,只討論它的近日點進動。

我們從φn=nT,即(圖二十一)

可以得出水星近日點的進動為,圖二十二

恢復到通常的單位制,上式(圖二十二)為下式(圖二十三)

對於水星,Δφ=0.1″,這意味著,水星周日運動一周 ,軌道近日點進動0.1」,經過百年有約等於43″,這與天文觀測中得到的測量值與牛頓理論的差值43.11±0.45″相符合 。後來觀測到的地球、金星等行星近日點的進動值也與廣義相對論的計算值吻合得相當好。

行星軌道的廣義相對論計算分析總結

從前面的計算過程可以看出,在廣義相對論裡,引力不僅與物體的質量因子有關,而且也與物體的自轉快慢有關。兩個沒有自轉的物體之間的引力與它們自轉起來之後的引力是不同的。這一效應會引起自轉軸的進動,行星在運動過程中,它的自轉軸會慢慢變化。對於太陽系的行星來說這個效應太小了,不易被察覺,更何況還有其他的因素也會造成行星自轉軸的變化。

結束語

本文從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三個理論分別計算了水星進動的理論值,對比計算結果表明,廣義相對論的理論計算結果最接近天文觀測的實際值,並且在誤差允許範圍之內。這充分證明了,水星進動足以證明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同時也說明了牛頓力學是廣義相對論的一階近似。

相關焦點

  • S2恆星軌道進動完全吻合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再度勝出
    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關注恆星的運動,這是測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好的場所之一,在這其中,最接近黑洞的S2恆星最特別,其軌道周期約16年。如果根據牛頓對重力場的描述,那麼S2恆星應以橢圓軌道運行,每趟周期都應沿著與上一個軌道完全相同的路徑前進,然而近代數據分析顯示:事實並非如此。相反地,S2恆星如廣義相對論預測那般,軌道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行星在繞著太陽運動過程中,每一圈的近日點其實都是不一樣的,這種現象被稱為近日點進動。越靠近太陽的行星,近日點進動值越大,水星近日點具有最大的進動值。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觀測值與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結果存在一些差異,觀測值與理論值每個世紀相差43秒,這遠大於觀測誤差,所以必然是理論出了問題。
  • 日全食怎樣證明愛因斯坦對了,牛頓錯了?
    然而,後來發現的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讓天文學家感到不安。牛頓引力理論的局限性以太陽作為靜止參照系,水星環繞太陽運動的軌道並非是封閉的。因為受到其他天體引力的作用,水星的近日點在不斷發生變化。根據測量,水星的近日點進動值與牛頓引力理論的預言並不完全一致,兩者相差每世紀43角秒。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初建廣義相對論時,認為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方程有兩個:場方程(1)和運動方程(2)。後來,愛因斯坦和蘇聯的福克分別證明,從場方程可以推出運動方程,因此,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方程只有一個——場方程(1)。另外,在他們的證明中還得到一個值得注意的副產品:場方程中作為場源的質量,在推出的運動方程中,同時出現在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兩個位置上。
  • 牛頓無法抹平的水星額外進動問題,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的?
    但卻在水星上栽了跟頭。現在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經凌駕於牛頓理論之上,因為如果我們利用牛頓定律,水星軌道的進動就會存在每世紀難以抹平的微小偏差,那麼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大多數時候我們會略過這個問題,但今天我們就詳細說下,廣義相對論到底比牛頓引力強在哪裡?
  • 恆星運動軌跡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成就在百年來可以說無人可及。但是,因為超前的理論,其相對論自誕生以來一直被質疑。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觀測宇宙的技術越來越先進,不管是尺度還是精度都日漸提高,相對論裡的理論也隨之一點點被所觀測現象證實。
  • 廣義相對論能證明萬有引力定律是錯誤的嗎?
    當年海王星的發現就是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而且現在的火箭發射也都是利用這個理論,所以這個牛頓的引力理論是非常成功的。不過,萬有引力定律只能適用於弱引力場,而在強引力場中會失效。在萬有引力定律提出大約兩百年後,天文學家發現,水星環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進動存在異常,萬有引力定律無法解釋多餘的進動。
  •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致敬偉大的廣義相對論!
    最新研究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搖擺的脈衝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最新觀測顯示,在距離我們25000光年外的脈衝星正在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搖擺,這種現象立刻在科學界引起了大量關注並為之震撼。因為在一個多世紀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已經預言了這一現象。
  • 愛因斯坦的巨大失誤,廣義相對論是錯誤的嗎?
    有的人說,愛因斯坦的最大成就就是廣義相對論,這真的是科學界很有意思的事情,真的帶有強烈的戲劇化。 然而,對於我們晚輩的科學迷和科學家們,在評論偉大的前輩時,往往會落於人身攻擊,網上也有很多憤青和噴子在詆毀愛因斯坦,這稍微有點欠妥,我們只是站在科學主義的角度上來評價科學,而不是去評價人,我們為了學術交流而能互相進步,不是在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人格評判。
  • 水星的進動與水星近日點的進動有什麼區別
    郭威在一次視頻中指出李永樂的錯誤:水星的進動和水星近日點的進動都搞不清,並指責李永樂誤人子弟。李永樂在最近的回應中稱:「學術討論可以,但人身攻擊不行。」水星的進動要了解水星的進動,我們要從陀螺談起。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有玩過陀螺,它是一種繞對稱軸高速旋轉的剛體。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它除了繞對稱軸旋轉之外,它的對稱軸還繞一條看不見的軸旋轉,這個過程我們就稱為陀螺的進動。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洛倫茲今天發電報給我,說英國遠徵觀測隊證明了太陽會造成星光偏折。」愛因斯坦激動得像小孩得到了夢寐以求的那根棒棒糖一樣,向他的媽媽匯報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用牛頓理論去計算,水星的軌道應該在100年進動532秒,就是每一百年水星進動還是有多餘的43弧秒的偏移,這個小小的偏移,當時沒法解釋。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洛倫茲今天發電報給我,說英國遠徵觀測隊證明了太陽會造成星光偏折。」愛因斯坦激動得像小孩得到了夢寐以求的那根棒棒糖一樣,向他的媽媽匯報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其實,早在星光彎曲探測驗證之前,廣義相對論已經正確解釋了困擾科學家們已經很久的「水星近日點進動」的問題。按照牛頓的運動定律,太陽系中的行星會繞著太陽,做固定不變的橢圓軌道運動。可是科學家們從觀測的數據中總結得出,水星的軌道在一百年間,軌道偏移了575弧秒。
  • ——從萬有引力理論到廣義相對論
    勒維耶計算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觀察者與牛頓理論的計算值存在差異,據他計算,排除歲差、已知行星引力攝動等已知因素後,理論計算與實際觀測依然存在每一百年約38"的誤差(後來這個誤差值被修正為每一百年進動43.11"),勒維耶以此認為水星軌道內可能還存在一顆未知行星。
  • 顛覆物理世界的廣義相對論
    其中最赫赫有名的就是水星近日點進動、光線彎曲、引力紅移和雷達回波延遲這「四大驗證」。第一個是水星近日點進動。早在19世紀中葉,天文學家便發現水星在近日點進動的觀測值與根據牛頓定律計算的理論值存在一個每世紀43角秒的偏差。這個偏差在隨後的數十年內都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直到廣義相對論問世之後才迎刃而解。
  • 理解水星近日點進動,愛因斯坦給你答案
    隨著詳細、準確的觀測可追溯到15世紀晚期(多虧了第谷·布拉赫),我們可以測量水星的近地點——它最接近太陽的軌道點——是如何前進的。我們得到的數字是每世紀進動5,600",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緩慢:剛剛超過1.5度!但其中5025"來自地球春分點的進動——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而剩下的532"是由於牛頓引力。
  • 廣義相對論及其實驗證明
    本文將簡要介紹廣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假設和各種預言及其實驗檢驗,例如:廣義協變原理、等效原理、磁型引力(或說引力磁場)效應、時鐘變慢與引力紅移、引力波、光線偏折(引力透鏡)、行星近日點進動、雷達回波的時間延遲、中子星、引力塌縮與黑洞、黑洞熱力學與霍金輻射、大爆炸宇宙模型、計算(數值)廣義相對論、量子引力,等等。
  • 為何說100年以前的一場全日食證明了愛因斯坦對了而牛頓錯了
    然而牛頓對水星軌跡的預測卻和十九世紀中期天文學家們看到的水星所表現出來的不一樣,科學家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個差異。也許,我們還是需要修改引力法則。當狹義相對論提出時,證據增加了。它證明不存在絕對距離這種東西。牛頓的理論預測存在瞬時力,這與相對論相違背。1915年,埃爾伯·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替代萬有引力的新理論:廣義相對論。
  • 103年前,日全食驗證廣義相對論,因一戰打斷!卻拯救了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一直尋求解決《狹義相對論》缺陷的辦法。從1907年到1911年,愛因斯坦一直致力於如何把萬有引力納入到相對論中。他曾這樣思考,如果把引力的本質描述為時空彎曲會怎樣?如果空間是彎曲的,那麼在彎曲的空間周圍射過一條光線,按照自己的理論,這條光線就是彎曲的。愛因斯坦意識到自己揭開了宇宙的神秘面紗。但是該怎麼證明自己的新理論呢?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能解釋廣義相對論三大預測嗎?
    但是,對於大質量和高速運動的物體,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不再適用,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卻彌補了這一缺憾。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黑洞的存在和水星的近日點進動。這導致許多人認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是對立的,當年廣義相對論的三大預測:引力紅移、光線偏折和水星近日點進動,牛頓定律是無法預測的。事實上,廣義相對論包含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而這三大預測用牛頓定律也能得到結果。
  • 愛因斯坦五個預言,水星近日點進動、引力時間延遲等已實現,未實現...
    造謠者為了增加可信度,還經常會說是:瑪雅人或者霍金、愛因斯坦等名人的預言。 愛因斯坦的主要成就有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還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等,其中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又提出質能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