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宋菁華
從左到右:譚鈞文 王梓鑫 李毅傑 羅錦輝
當Rap這種擁有超強節奏感來源於美國黑人的說唱音樂形式和愛國結合在一起,散發出了令人難以言說的味道。
近日BBC推送了一則這樣的報導,標題是「Meet China’s patriotic rap group CD Rev」,聚焦中國的愛國說唱組合「天府事變」。天府事變作詞者李毅傑告訴BBC,「我們想讓全世界都聽到中國的聲音。」
BBC官網中的視頻描述是這樣一句話:「Party propaganda rap aims to tell foreigners truth about China(宣傳黨的Rap旨在告訴外國人關於中國的真實情況)」。不過,儘管駐京十年,這位精通中文的記者似乎依然對他們的歌曲感到相當不解。
今年上半年,天府事變表現「亮眼」。在3月針對周子瑜事件發布的原創單曲《紅色力量》(Force of red)中,天府事變組合用英語Rap指著鼻子痛罵了「反華勢力」和「臺獨」分子,甚至被當成「帝吧出徵臉書」的戰歌。歌詞裡極富針對性的粗口和暴力表達迅速引發各界熱議。6月28日,他們與共青團青微工作室聯合推出的《聽好了,這才是中國!》(This is China)糅合川劇唱腔,力圖用英文展現國家的真實一面。曲中對環境汙染、貪汙腐敗、食品和疫苗安全問題毫不避諱,一經發布就被團中央官微置頂。後來組合又為G20峰會成都分會場打造宣傳歌曲《來成都,看成都》,有網友高呼「原來成都這麼美!」,8月初的《警惕顏色革命》(Color Revolution)則是他們最新的作品,在歌詞中批美國打著所謂民主的旗幟操控世界。
《紅色力量》部分歌詞
中國的說唱圈一向小眾,以愛國為主題的Rap並不多見,再加上上半年中國並不平靜,網絡上充斥著愛國、民族主義等各種紛爭,天府事變組合的「走紅」順理成章。《聽好了,這才是中國》在微博上的播放次數達到894萬,《紅色力量》被粉絲上傳到Youtube後也迅速引起了各大西方媒體的注意。在有些網友「很燃」、「酷爆了」「字字戳心」的力挺後,批判之聲也隨之而來。與青微工作室的合作讓他們在報導中儼然變成了一個「官方愛國組合」,甚至被貼上了「被共青團僱傭」、「官方宣傳機器」的標籤,組合名中的「事變」二字更讓不少人咀嚼起背後的深意,認為他們是徹頭徹尾的激進「小粉紅」。
「也不知怎麼被大家當成了愛國英雄,其實只是一群關心政治時事的年輕音樂人而已。但是《紅色力量》也確實是在知道自己被人欺負、包含憤怒的情況下寫的,無論是罵還是被罵,都是在促進大陸和臺灣與西方交流。很多朋友給我們發私信說,把這個歌給了很多老外聽,他們有些很憤怒,有些很吃驚。在沒有這個歌之前,中國人在他們眼裡確實是軟弱和古板的,我覺得這就是進步,這就是說唱不同於其他音樂的力量。最後想告訴我們的粉絲,雖然我們很萌,但是我們不慫。」 天府事變隊長王梓鑫說,「無論西方輿論被怎麼操控,請大家始終明白兩點:第一,中國乃禮儀之邦,我們反的是『分裂分子』,並不會欺負娛樂圈小姑娘。這些所謂『欺負』的帽子,正是由『分裂勢力』精心打造;第二,所接受的多元化教育,讓我們,當代青年,有了更睿智的世界觀、格局觀,也讓我們明白中國目前需要團結一致,才能立足國際舞臺。」
新歌發布之後,《時代》周刊、BBC、《衛報》,《每日郵報》、路透社、香港《南華早報》、臺灣《蘋果日報》等媒體紛紛發出「天府事變」的相關報導,不過,態度並不算友好。《紅色力量》中那些直白露骨的歌詞被格外強調,《聽好了,這才是中國》被稱為「民族主義頌歌」、「說唱與政治宣傳相結合」、「聽起來讓人格外痛苦」、「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了」。
英國BBC採訪「天府事變」成員李毅傑
「天府事變」的歌曲也引起臺灣媒體的關注
不過,讚賞與批判並行的輿論似乎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多的困擾。「外國人如果吹捧我的話我還不爽,如果罵你的話才是一種認可。」王梓鑫對傳媒狐說,「不管外媒如何評價,這一次,至少我們大家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青年堅定的態度。」
之後,天府事變又推出《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說唱版,譴責洪素珠辱罵老兵事件的《洪素珠》,與歌手無風即風合作完成《你在我心裏面》,曲中的「你」主要指毛澤東與志願軍。南海仲裁時他們錄了一個視頻,視頻裡數個年輕人依次重複了一句話:「南海仲裁,Who cares?」 他們相信,音樂是有力量的。
整體看來,《紅色力量》和《洪素珠》算是僅有的歌詞如此露骨的歌曲。不過,《洪素珠》也因尺度略大的歌詞遭到網友質疑:「真的只能這樣粗暴的罵了?」對於歌詞粗口的爭議,李毅傑在接受BBC採訪時對記者說道:「我只攻擊敵人,就是要把髒話用在敵人身上。」王梓鑫也坦言:「放在國際上來說,並不算過。」
他們說,「愛國,禁毒,活得積極向上,陽光健康,也許這和目前中國的地下說唱圈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也不夠叛逆和酷,但是14億中國人總得有人站出來去做,不僅僅是愛國,更多有益社會良性發展的事兒天府事變都會持續去做,我們始終相信音樂人是要有社會責任感的,不是耍個酷就完了的事。」
6月28日,天府事變與共青團青微工作室一起推出英文歌曲《聽好了,這才是中國!》,由天府事變作曲演唱,青微工作室負責畫面創作。其實,這次的合作完全出於偶然。天府事變當時籌備一首描述中國真實狀況的歌曲,歌詞初步完成後,王梓鑫的朋友把它傳給了共青團新媒體工作負責人吳德祖,讓他覺得非常有意思。後來他們便決定合作打造出一首燃向Rap。歌詞創作時,光是收集整理外國人最感興趣的話題就花了一個多月。最後呈現出來的歌詞因毫不避諱國家的負面現象而備受網友好評:「的確,現在的環境汙染很嚴重,在北京、天津這樣的大城市裡,總是被霧霾籠罩著」、「第二段我們要忍痛指出一些問題,僅僅是提及、想到這些問題,對我們來說也太沉重了,這就是食物和藥品安全問題」、「更可怕的是疫苗事件,非法商業交易已經被停止,但也已經導致了全國範圍內的恐慌」、「說起一些政客,也是挺丟臉的,因為他們在競標過程中貪汙瀆職,他們的色情圖片和性醜聞,都是這個國家人民的恥辱」、「你們大概也會被臺灣的情況弄糊塗,因為你們不了解臺灣和大陸的關係,其實作為普通人民,我們只是渴望團結」、「紅色巨龍絕不邪惡,而是和平的所在」……
音樂組合和官方機構的合作也許並不鮮見,但針對外國受眾、歌詞並非一味稱頌的英語Rap算是一個讓人驚訝的創新。在《成都商報》的採訪中,共青團中央新媒體工作負責人吳德祖說,「他們對國家有很直接和樸素的感情,這完全是青年人自己的表達。」「幾個孩子給了我們很多建議,這樣的藝術呈現形式、畫面,都是大家平等探討出來的,很多還是他們的創意。與其說我們是官方,不如說我們是和青年打成一片。」隨後,天府事變被聘為團中央「青年之聲」特邀音樂組合,又推出了英文Rap《警惕顏色革命》。
說唱歌手作為音樂界相對小眾的人群,似乎總是與血腥、暴力、髒話和抨擊社會聯繫在一起。用隊長王梓鑫的話來說,現在的Rapper百分之八十都是靠寫些黃賭毒來博取未成年人眼球的。這樣看來,天府事變算是一個異類,也是為數不多把愛國情懷表現的「如此坦蕩」的組合。
不過,他們說,大家有時真的有些想太多,「天府事變」這個聽起來相當反叛的名字其實並未背負任何政治深意,自己也並非是一個單純的愛國音樂組合。「『天府』就是成都的美稱,然後目前中國的說唱圈依然有很多說唱歌手打著毒品、性這些東西來吸引眼球,會誤導很多很多的未成年人,也會繼續讓說唱音樂的價值觀和主流社會的價值觀背道而馳,這是說唱發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想要改變這一切,讓說唱有更多正能量的東西,所以我們要『事變』,其實指的是這個音樂圈啦。」王梓鑫這樣說。
事實上,與時事相關的歌曲的確是他們作品中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溫婉抒情的曲子備受好評。相比於戰鬥力滿滿的激昂風格,王梓鑫反而更喜歡那種柔和歌曲的創作。他們說,天府事變並非只是愛國歌曲的輸出者,而是一個普通的音樂組合,與共青團的合作也並非大家想像中的那麼複雜。「可以這樣說,共青團只是我們一個特別的粉絲而已,除此之外和大家沒有什麼區別。」
其實,撕去身上的所有標籤之後,他們也許只是幾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王梓鑫今年剛從四川傳媒學院畢業,學了九年鋼琴,17歲時就憑藉自己作詞、作曲、編曲、演唱的多元能力被多家文化傳媒公司看好,欲籤約成為音樂歌手。在採訪的開頭,他回答問題時言簡意賅,後來才調侃自己說:「我其實不高冷,就是裝酷。」他直率,爽朗,不拘小節,有時會忘記回採訪稿,遭遇催稿時則會豪言一放:「我今天就給你!」 被問到「哪家外媒的報導最客觀」時,他哈哈一笑:「都不客觀,環球時報最客觀。」這幾個在微博上自嘲「被大家認為流裡流氣」的Rapper在生活中的性格反而沒有那麼外向。
2015年10月,王梓鑫、李毅傑、羅錦輝、譚鈞文4個四川男孩兒成立音樂組合「天府事變」,原來王梓鑫和羅錦輝就一直以「Freon」組合的名義活動。他們出生於93、94年,幾乎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隊長王梓鑫負責作曲、編曲,與譚鈞文一起負責歌曲的中文部分,李毅傑負責填詞,與羅錦輝一起負責英文部分,不過風格一個硬派,一個溫柔。
這四個大都出身於軍人家庭的90後男孩兒也承認,他們也許算是說唱圈裡的異類,在愛國這件事上,一直表現得很坦蕩。王梓鑫曾在知乎和微博上解釋:「我不否認,我和我的團隊在中國確實是一個很怪的說唱組合,還有一個哥們在我們的音樂主頁甚至到知乎都貼了一句『說唱信黨,永遠忠誠』。」
傳媒狐:四個成員是怎樣走到一起的?
王梓鑫:之前我們就是好朋友了,因為共同的愛好和相同的價值觀走到了一起。去年7月,我在微博上給李毅傑發了一條私信,「hi,你好,我覺得你很棒,有空來我家玩兒啊」,三個月後,加上兩名老成員羅錦輝和譚鈞文 ,天府事變就正式成立啦。
傳媒狐:為什麼要做愛國主題的Rap?覺得自己算一個愛國組合嗎?
王梓鑫:我覺得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音樂組合,因為四個人都喜歡關注時政新聞,有時候也會寫一些時政歌曲而已,很抒情的歌我們也有創作。我們只是一部分需要讓外國人也聽懂的歌是英語,也有很多中文歌,和並非愛國主題的普通歌曲。
傳媒狐:和共青團青微工作室合作時,他們會對你們的創作設定方向或提供意見嗎?
王梓鑫:他們是我們最大的一個粉絲,哈哈,他們不會有任何的意見,很相信和喜歡我們,每首歌都是我們自己的想法。
我們和共青團新媒體中心的合作非常自由,我們或者他們如果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想法,如果雙方都覺得不錯,就會一起合作完成這個作品,由他們提供MV畫面。後來我們就被聘為特邀組合。我們都覺得有興趣的話題,就可以去合作,之後也會在青年之聲發布。做《聽好了,這才是中國》的時候,我們也有很大壓力,擔心會被刪減。共青團的老師就讓我們放手去做。
傳媒狐:很多人一看到你們和共青團、成都政府聯繫在一起就覺得你們是官方「小粉紅」,歌曲是官方宣傳。
王梓鑫:我一直覺得政府,包括共青團也是需要人去引導的,不然出來的作品永遠都是宣傳作品,我們和政府合作的東西也是有興趣的才會合作,而合作後我們會要求他們不能做過多的修改,所以即便是和政府合作的東西,至今的每首歌都保持了純粹。沒有從屬關係。
很明顯,根據網上的反饋,除了從一開始就對我們帶著惡意的人,大家並不會覺得這些歌不好聽。可以這樣說,共青團只是我們一個特別的粉絲而已,除此之外和大家都沒有什麼區別,最近可以明顯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政府正在改革。
傳媒狐: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在多元文化衝擊下長大的,很多都對中國的各種環境有抱怨,你們其實很特別。這和家庭環境有關嗎?
王梓鑫:跟家庭環境肯定是有關係的,我們幾個的父母基本都是軍人。其實吧,我們幾個人的思想才是主流價值觀,只是和說唱這個很小的圈子有點不同而已。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人並不會去關注意識形態的東西,他們只知道好就是好,壞就是壞,而咱們中國也確實在各方面都取大了很大的成就,這裡面你不能說沒有共產黨的功勞吧——一個執政黨可以讓這個國家戰火紛飛,也可以讓這個國家的人民安居樂業,顯然我們生活在後者,所以對於共產黨,我們90後應該從多方面去看,辯證去看。
傳媒狐:你們的歌曲在Youtube發布後引起了很多外國網友和媒體的關注,但是報導往往比較負面。
王梓鑫:其實我們沒有在外網放過視頻,是粉絲髮的。而且我們的粉絲真的是很有效率的,從《紅色力量》這首歌就開始了,發了歌之後大家就在評論裡發布自己傳視頻的外網連結。我們的歌曲也不完全是針對外國人,是希望國內國外的人都能聽。對於那些曲解,不在乎他們怎麼看,總有客觀和善良的人存在。
傳媒狐:西方媒體是在外網看到粉絲放的視頻,然後來採訪你們的?
王梓鑫:有些是,有些是潛伏在國內的那種,看到有可以黑一下的,馬上就跳出來。《紅色力量》並不是官方發布的,是自己創作自己發的,所以值得黑的地方有很多,他們就挑這個歌黑我們。
傳媒狐:出於語言差異,在英語歌詞的創作過程中會不會碰到比較難以表達的地方?
李毅傑:畢竟不是母語,表達起來肯定會有一些用法的語義表達不準確。特別是當中西文化有不同、中西方民族思維方式不同時,一些內容或思想,是無法用語言轉換的。不過其實這個問題還好,畢竟英語本身就不是母語,國人沒有必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去適應西方體制下的語言。我們是要用東方的思維方式,去表達英語並將中國人自己的文化思想,融入英語。這才是國人學習英語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傳媒狐:網絡上有一些人批評你們的歌詞帶髒字,說你們是 「小粉紅」,你們對這些言論怎麼看?
王梓鑫:我從來不看,不在乎。
傳媒狐:你們對於FB表情包大戰、抵制肯德基等有些受爭議的愛國事件怎麼看?
王梓鑫:這兩個不能等同看,前面的是年輕人單純的熱血行為,後面的是傻X,或者居心不良的小人。當然,翻牆之後單純的罵人我不支持,支持調侃和講理。而且「出徵」這個詞我覺得以後該換成「中西文化交流」會更好。
傳媒狐:你們認為什麼是愛國?你們認為當代青年應該如何愛國?
王梓鑫:守法,好好生活,積極向上就是愛國。我覺得當代青年不應該陷入意識形態的鬥爭裡,因為那個沒有對錯,但無論怎樣,愛國是底線,但打著愛國或者批評的旗號對他人的生活造成影響和傷害,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