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流傳著關於「紙饅頭」的視頻,視頻顯示,饅頭經溶解攪拌後產生疑似衛生紙的殘留物。那麼,衛生紙真的可以做饅頭嗎?
據報導,由於衛生紙和饅頭麵粉的口感相差非常大,只要吃到口裡就能分辨出來,用摻了衛生紙的麵粉做饅頭,技術根本不可行。此外,如果了解相關行業的知識,很容易就能發現市售紙漿價格及制假成本遠高於一般饅頭的銷售價格。就算真有不法分子有心造假,如果採取往饅頭裡添加衛生紙的低劣伎倆,未免得不償失。
那麼,視頻中看到的饅頭裡的「衛生紙」到底是什麼?
據人民網「求真」欄目報導,合格饅頭泡在水中用手捏也會出現變小、產生麵筋質的現象。因為饅頭製作的主要原料是麵粉、水、發麵劑,由於發麵劑的作用,饅頭在熟制過程中形成大量氣孔而變得膨脹疏鬆,人用力捏饅頭,氣孔被擠壓,氣體排出,麵團變小;饅頭在不斷手捏之後,麵筋質(不溶性蛋白質)在水中無法溶解,感官看起來形似纖維物質,屬於正常現象。從生產技術上講,饅頭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增白、疏鬆、防腐、降低生產成本,添加衛生紙沒有任何必要性。
對此,食藥監部門還進行了現場實驗。實驗樣品是從農貿市場、早市、超市、大型餐飲店及饅頭店採購而來,共有19個饅頭,同時以雪花粉2種、高筋小麥粉(1級)、小麥粉(特製一等)、小麥粉(家庭粉)5種經過添加酵母、醒發、成型、蒸製等工序自製了5個饅頭,並且按照網絡中的視頻方法對樣品進行洗滌操作。在洗滌過程中,由麵筋質含量高的小麥粉製作的饅頭洗滌時水體顏色清亮,麵團筋道不易掉渣;反之,麵筋質含量低的小麥粉製作的饅頭洗滌時水體顏色呈乳白色,不清亮,麵團分散易掉渣。經過洗滌後,得到的剩餘物均為小麥粉的麵筋。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為你解疑釋惑
編輯: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