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baiqucai)又名地黃連、牛金花、八步緊、斷腸草、雄黃草、土黃連、山黃連等。苦,涼,有小毒。歸肺、心、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抗癌止痛的作用。
性味歸經
性涼,味苦;有小毒。歸 肺;心;腎經。
①《救荒本草》:"味苦微辣。"
②《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苦辛,有毒。"
③《北方常用中草藥》:"味苦,性寒,有毒
白屈菜的臨床療效明顯,應用較廣泛,晚期癌症應一般鎮痛藥無效者,改用此藥者均可收到滿意療效。有報導顯示,白屈菜對胃癌、白血病、鼻咽癌,肝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屈菜具有:細胞毒作用、誘導細胞凋亡、抑制癌基因表達、影響癌細胞代謝周期等癌藥理作用。
胰腺癌具有病程短、進展快、死亡率高的特點,一般生存期在6個月左右,被稱為「癌中之王」。胰腺癌一開始的症狀不典型,僅表現為上腹部不適,食慾減退,乏力等,難以發現和診斷,僅10%的患者在確診時有手術機會,術後復發率和轉移率極高。因此,如何儘可能也減輕患者痛苦,維持可能的最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白屈菜具有類似嗎啡的鎮痛作用,效果顯著,可明顯緩解患者疼痛,幫助支持患者在臨終前儘可能積極地生活。
晚期癌症以疼痛為主訴約佔70%。其中大部分癌症者沒有得到滿意的治療。我國許多晚期癌痛患者因為心止痛藥成癮,不會嚴格地按照醫囑按時足量服用止藥,然而頑固的疼痛,不但幹擾患者的正常起居,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而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還會讓患者到病入膏肓而更加焦慮。白屈菜止癌痛效佳,且毒副用較西醫鎮痛藥小,臨床尚未發現患者有明確的耐藥現象,值得嘗試應用。白屈菜有鎮靜的作用,能夠幫助安撫患者的情緒。臨床上常用白屈菜小量配合白芍治療煩躁不安,中量配合延胡索治療各種疼痛,大量配合僵蠶治療抽搐。單用還可止腹瀉。此外,白屈菜的止咳作用也很強,可用於肺癌或肺轉移患者的頑固性咳嗽。
腹部脹痛明顯,心情不好時加重的患者,可加用柴胡、鬱金、香附等行氣藥;腹痛劇烈,像有針尖在扎的患者,可加用川芎、延胡索、川棟子、皂角刺、炙山甲活血藥;氣血虧虛而表現為疲倦乏力,心慌氣短的患者,可加用人參、白朮、黃芪、熟地、阿膠等;骨轉移痛加透骨草、田七、補骨脂、川斷、自然銅等。疼痛會引起睡眠質量下降,可加用合歡皮、酸棗仁、夜交藤、琥珀粉等;服用白屈菜可能會引起大便幹,可加用麻仁、鬱李仁等;也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大便稀,可加白朮、薏苡仁;頭痛者加天龍、川芎、全蠍等。
屈菜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8g。
推薦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