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屈菜生長在山谷溼潤地帶的草本植物,屬於罌粟科,這種植物為苦而辛,性質溫和,但有一定毒性,但它全草都可入藥,入藥以後也叫斷腸草或者假黃連。白屈菜中含有多種天然藥用成分,它的藥用功效十分出色,但在服用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副作用。
白屈菜的功效與作用1、去溼退黃
白屈菜雖然有毒,但它卻是一種能去溼退黃的中藥材,對人類出現的身體水腫和黃疸都有十分出色的預防與治療作用,預防時只需要適量服用一些白屈菜就可以,但它在治療這些疾病時蒲公英和茵陳等中藥材搭配在一起服用。
2、健胃止痛
白屈菜中含有多種天然抗菌抗病毒成分,能消滅人體內的多種致病菌,他對人類的胃炎,腸炎以及胃潰瘍等症都有十分出色的治療作用,平時人們服用白屈菜,能起到健胃止痛的重要功效。,白屈菜也能用於人類腸胃炎的治療,但他在治療腸胃炎時,需要與冬瓜仁和丁香以及膽南星等中藥材搭配使用。
3、解毒消腫
白屈菜入藥以後還能解毒消腫,它對人類因疔瘡引起的腫痛有十分出色治療作用,在治療時只需要把新鮮的白屈菜搗成泥狀,以後外敷在患處就可以,另外人們出現皮膚頑癬和皮炎時,也可以使用白屈菜來治療,在治療的時候把它研碎,取出汁液塗抹患處,就能讓皮炎引起的痛癢很快消失。
白屈菜的副作用白屈菜藥用功效雖然出色,但它卻是一種帶有毒性的中藥材,平時人們過量服用以後就會導致中毒,嚴重時還會因此失去生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服用白屈菜,一定要諮詢專業的中醫,絕對不能隨意服用。另外,那些處於懷孕期間的女性,還禁止服用白屈菜,她們服用白屈菜以後對身體健康和胎兒發育都十分不利。
白屈菜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帶花全草。
性味:苦,涼。有毒
功 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克。外用:適量,研末調膏或搗爛敷患處。
治癌效驗:(《中國植物藥志》)曰:「治胃腸疼痛及潰瘍。外用為疥癬藥及消腫藥,以生汁塗布之」(《四川中藥雜誌》)曰:「治肝硬化,皮膚結核,腳氣病,膽囊病及水腫黃疽。」臨床常用治食管癌、胃癌、肺癌等癌瘤中屬熱毒雍阻、水溼內盛者。
治食管癌
白屈菜、半枝蓮各10克,藤梨根30克。加水煎至深黑色,去渣,濃縮,製成糖漿。每次10毫升,每日2次。(《抗癌臨證備要》)
治胃癌
夏天開花前採白屈菜全草,每次30克,水煎服。(《實用抗癌驗方》)
治肺癌
白屈菜、川貝母、芫荽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劑。(《實用抗癌驗方》)
特別提示白屈菜鹼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與嗎啡相似。中毒量能引起昏睡,血管運動中樞麻痺。白屈菜對皮膚刺激性強,外塗後可出現疼痛、瘙癢,觸及嘴唇能使之腫大,咽下則引起嘔吐、腹痛、痙攣和昏睡使用時應嚴格控制用量,以免中毒。
老祖宗們留下的偏方,很多簡單且實用!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用得著的時候,那就存起來吧,同時也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們,相信它的真的能幫到大家的!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網際網路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