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靶點:癌症對絲氨酸上癮

2021-02-28 解碼醫學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Pacold等研究人員在Nature子刊《Naturechemical biology》上揭示了新的磷酸甘油酸脫氫酶(PHGDH)抑制劑可選擇性地阻止PHGDH依賴型癌細胞的生長,揭示了絲氨酸生物合成在一碳單位代謝中的潛在作用。《Naturechemical biology》報導了關於癌細胞絲氨酸代謝的綜述,並對Pacold等的研究進行評述。

 

磷酸甘油酸脫氫酶(PHGDH)是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中的第一分支酶,並高表達於一些腫瘤中。癌細胞好比生物合成工廠,「配置」有細胞生長和繁殖相關的多種代謝途徑。絲氨酸是繼葡萄糖和穀氨酸之後的第三大癌細胞代謝相關物質。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研究證明了癌細胞中絲氨酸的合成增加,這意味著該途徑與癌症的生長有關,但直到後來發現PHGDH基因在乳腺癌和黑素瘤中的表達增多後,該途徑才被聚焦在燈光下。

 

重要的是,沉默PHGDH基因可顯著影響PHGDH依賴型癌症的生長,使該酶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如今,PHGDH被認為是「善意」的癌基因,科學家近期發現,除了基因擴增,還在肺癌中發現PHGDH的轉錄激活。還有文獻表明即使在細胞外絲氨酸充足的情況下,PHGDH抑制劑也可減少PHGDH依賴型癌細胞的生長和存活,這意味著PHGDH和單糖絲氨酸代謝在癌細胞中除了提供蛋白質和核苷酸生物合成所需物質之外,還扮演了其他角色。此外,曾有文獻表明PHGDH具有多種酶活性及催化功能,使α-酮戊二酸還原成腫瘤代謝物,這也解釋了其致癌功能。然而,這些功能都是絲氨酸重頭合成的副產物,並依賴於細胞外絲氨酸的供應,且這些文獻並沒有調查沉默PHGDH後胞外絲氨酸的命運。

 

PHGDH抑制劑具有抗癌活性

 


研究示意圖(來源:Naturechemical biology)

 

為了揭開這些謎團,Pacold等研究人員選定了兩種強有力的哌嗪-1-硫代醯胺PHGDH抑制劑——NCT-502和NCT-503,當在癌細胞系和移植瘤中檢測時,PHGDH抑制劑對PHGDH依賴型癌症表現出有效的抗癌活性,但對非PHGDH依賴型癌症無此效應。除了絲氨酸合成抑制作用之外,PHGDH抑制劑沒有擾亂其他胺基酸,但天冬氨酸例外。此外研究人員還驗證了PHGDH抑制劑在絲氨酸合成中的角色,發現PHGDH抑制劑不僅影響葡萄糖合成絲氨酸的途徑,還減少了胞內及胞外絲氨酸到核苷酸過程中碳的摻入。

 

該項揭示了癌細胞絲氨酸代謝的新見解,然而仍有些問題未解決,例如研究人員並沒有分析PHGDH抑制劑的作用機制等,因而癌細胞絲氨酸代謝仍有很多未解之謎。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 踴躍點讚吧。您的分享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

歡迎【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訪問:www.jmdna.com 或撥打:400-997-5889


相關焦點

  • 美國癌症「登月計劃」,你知道多少?
    腫瘤預防以及腫瘤疫苗的研發:病毒引起的癌症能常可以通過在病毒感染之前接種疫苗來進行預防,例如注射疫苗可預防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宮頸癌。而癌症中獨特的或標誌性的癌症基因的變化也可能成為癌症疫苗的靶點。「登月計劃」將加快發展、評價和優化癌症疫苗中獨特靶點的研發步伐。
  • 2018 諾貝爾獎,癌症免疫治療實至名歸
    Allison 和日本科學家 Tasuku Honjo 共同獲得 2018 年度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免疫癌症治療上的傑出貢獻。「for their discovery of cancer therapy by inhibition of negative immune regulation.」——NobelPrize
  • Cell:科學家提出腫瘤細胞「幹細胞指數」概念 未來有望開發出抑制癌症進展的新療法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聖保羅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索引模式,其能為癌症患者的預後提供相關信息,同時也能幫助指導癌症患者採用更加合適的療法進行治療,並且鑑別出開發新藥的靶點。
  • 重大發現:癌症為什麼會轉移?
    在大多時候下,一個人如果已經接受了對原始腫瘤的手術治療,癌症還是可能會復發、擴散,而且目前也沒有可靠的方法來預防癌症是否會發生轉移。防止癌症轉移發生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原發腫瘤很小時將它們清除,這也是為什麼癌症篩查如此重要的原因。
  • 日本癌症新療法:稀土與新射線的組合讓癌症患者看到希望.
    日本納米粒子放射新療法治癌症,「稀土」再度受矚目。
  • 新分子時鐘:預測癌症更近一步
    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基因組生物學》雜誌上合作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生命周期中細胞分裂導致的DNA分子變異積累可被用於癌症發生風險的預測
  • 2016年爆紅的新美劇:八部,一追就上癮了!
    美劇才是最容易讓人上癮或中毒的,這是小編的切身體會,有些美劇一追就上癮,根本停不下來,當然也有一集棄的,所以,要選對劇!
  • 警惕,你可能上癮了
    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的一些行為,有些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上癮了,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或者不當回事,或者自己雖然知道但不願意承認自己上癮了。據新聞出版研究院發起的第十七次全民閱讀調查顯示,2019年我國每天讀書時間最長的群體——成年人,單日平均閱讀時長19.69分鐘。
  • T細胞:癌症剋星
    通過增強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抗擊癌症等疾病正在成為醫學研究的新熱點。
  • 欲罷不能: 電子設備為什麼讓我們上癮?
    提到上癮你們會想到什麼?海洛因、古柯鹼或者尼古丁,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這個答案。可如今令人們上癮的可不止這些化學物質。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每天在手機、ipad或其他電子設備上花費了多少時間?沒錯,這是一種新式癮,行為上癮。那麼為什麼電子設備會讓我們如此上癮?讓我們看看社會心理學家亞當·阿爾塔(Adam Alter)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吧。
  • 癌症新突破:新藥F8-TNF訓練殺手細胞,摧毀整個腫瘤
    癌症是困擾世界醫學界的第一大殺手,此前,免疫療法的問世為癌症患者帶來一線希望。
  • 國際癌症論壇在京召開,中國癌症數字令人震驚!保險 你還沒買嗎?
    月16日國際癌症論壇首都召開,會上中國抗癌協會秘書長王瑛說,據2012年癌症有關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37萬,死亡約211萬。癌症已成為我國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數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四分之一。
  • 新婚嬌妻寵上癮:主角:(沈琦 夜墨軒)
    《新婚嬌妻寵上癮》
  • 癌症:A2V 助力 T 細胞消滅癌症,治療效果顯著提高
    歐洲科學家們通過阻隔兩種調節腫瘤血管生長的蛋白質,改善癌症免疫療法的療效。
  • PNAS:從糖分子入手,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方法
    近年來,激活身體自身免疫系統以摧毀癌細胞的癌症免疫療法為許多癌症治癒提供了可能。比如美國前總統卡特的皮膚癌就是通過免疫療法治癒。這種方法大大提升了培養皿中乳腺癌藥物的有效性,為對抗癌症提供了新的途徑。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種全新的免疫療法,並且使科學家們意識到,在刺激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多個著眼點之中,糖類複合物也值得關注。事實上,科學家們很久之前就知道如果腫瘤表面存在某些糖分子,它就不容易對治療產生較敏感的反應。但是科學家們不知道具體機制,因為只有極少數實驗室在研究多糖-蛋白質複合物。
  • 癌症基因檢測:你了解嗎?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因此,臨床上檢測這些通路中特定基因的擴增/突變/表達情況,能針對性地為每位患者「量身定做一套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療的有效率,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避免用藥不當貽誤治療時機。2基本現狀目前,化療總體有效率在30%到40%,而通過基因檢測篩選出獲益病人,有效率可以提高到80%。
  • 提醒大家:新發現:薑黃素可以有效抑制癌症轉移
    這是一種癌細胞運動的必需蛋白質,且經常在癌症中過度表達,從而促使癌細胞轉移到身體的其他器官裡。維吉尼亞聯邦大學梅西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也在實驗室裡把一種抗噁心的藥物「沙利度胺」與常用的香料薑黃混合,創建一些新的分子結構形態。這些新的分子化合物可以很有效地殺死多發性骨髓瘤細胞。
  • 《上癮》遭下架:一個和諧社會的大劈叉
    上癮上癮~黃景瑜黃景瑜~~~~我是黃景瑜的腦殘粉我艹~太帥了,愛上了,太好看了我跟我男朋友同屏了,好開心前面別走~黃景瑜腦殘粉加我一個!一入腐門深似海,從此節操似路人······昨天,《上癮》下架了,無聲無息如同它從未出現過一樣以至於很多人還在睡夢裡坐等周二望周三一樣等待著第十三集的更新。
  • CA:2015中國癌症統計數據發布
    由於中國的人口龐大(13.7億),之前的全國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估計往往局限在源自上世紀90年代的小樣本數據,或是某一年的數據。目前通過「中國國家中心癌症註冊處」已經可以查到來自基於人群登記處的高質量的數據。作者的數據來源於2009-2011年間的72個地方的、基於人群的癌症登記處的數據,代表了6.5%的人群。這些數據被用來估計2015年癌症新發病例和死亡人數。
  • 科學研究:手機上癮會對大腦造成危害
    雖然智慧型手機和其它可攜式電子設備可以為人類的生活提供方便,可是也有科學家們警告,過度的使用手機、甚至對手機上癮,不僅會影響用戶和別人的正常社交,並且會對其身心造成危害。甚至有人創造出一個新的英文單詞nomophobia,用來形容那種手機不在身邊時的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