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基因組生物學》雜誌上合作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生命周期中細胞分裂導致的DNA分子變異積累可被用於癌症發生風險的預測。
組織細胞的分裂速度與該組織的癌症發生風險高度相關。研究人員利用計算建模方法設計了一個「分子時鐘」,並利用它對個體特定組織生命周期中細胞分裂的次數進行估算。他們同時針對一種只在DNA特定序列上發生的修飾,即DNA甲基化修飾,設計出變異的「有絲分裂時鐘」運行節律。
研究表明,基因組特定位點的DNA甲基化會隨著個體生理年齡的增加而積累,這一發現表明可利用這一「分子時鐘」對個體年齡進行精確預測。然而,同一個體中不同器官組織雖然具有相同的生理年齡,但卻具有不同的癌症發生風險,因此該基於DNA甲基化的早期「時鐘」無法用於癌症發生的風險預測。
由計算生物學所研究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Andrew Teschendorff領導的研究組,構建了一種新「分子時鐘」用於預測組織幹細胞的分裂次數。
研究發現,癌症細胞的有絲分裂節律明顯加速,該現象同樣發生於包括乳腺及肺等多種組織癌前病變過程中,提示基於這種新的「分子時鐘」研究可用於癌症發生風險的預測。
專家認為,這一發現揭示了對相應細胞類型DNA甲基化水平進行檢查可用於癌症的風險預測及相關早期檢測方法的開發。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踴躍點讚吧!
您的分享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
歡迎訪問:www.jmdna.com
或撥打:400-997-5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