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穴:散風清熱,明目止淚。
承,受也。泣,淚也、水液也。
承泣名意指胃經體內經脈氣血物質由本穴而出。胃經屬陽明經,陽明經多氣多血,多氣,即是多氣態物,多血,血為受熱後變為的紅色液體,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熱。胃經的體表經脈氣血運行是由頭走足,為下行,與其構成無端循環的胃經體內經脈部分,氣血物質的運行則為散熱上行。
本穴物質即為胃經體內經脈氣血上行所化,在體內經脈中,氣血物質是以氣的形式而上行,由體內經脈出體表經脈後經氣冷卻液化為經水,經水位於胃經之最上部,處於不穩定狀態,如淚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臥位,直視前方。此時瞳孔正下方眼球與眼眶下緣之間的眶骨邊緣即為本穴。
主治疾病:
眼瞼瞤動、迎風流淚、視物不清等目疾;
口眼歪斜,面肌痙攣,眶下神經痛。
配風池、睛明主治目赤腫痛;
配合谷、攢竹等主治口眼歪斜。
保健養生:
1、針刺
直刺,囑患者眼向上看,輕輕固定眼球,沿眶下壁緩緩刺入0.5-1寸,不宜過深。勿大幅度捻轉提插,出針後局部壓迫1-2分鐘,以防出血。
2、按摩
用食指指尖按揉承泣穴,可治眼部疾病。而且常按摩承泣穴,緩解眼乾、眼澀、眼痛,效果非常好。
▍特此聲明:
○ 本文來自《網絡文摘》,艾醫理療整理。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 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點『閱讀原文』搜索:疾病 穴位 資料
點『再看』發表評論和網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