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也叫碳水化合物,可分為單糖、雙糖和多糖,如葡萄糖、蔗糖、乳糖、澱粉等,是人體內產生熱能的主要物質。但飲食中的糖是導致齲齒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過多攝入會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
怎樣科學減糖呢?
1、抵制甜蜜誘惑
研究顯示,甜食能使大腦產生更多5-羥色胺(血清素),這是一種能使人感到愉悅的神經遞質。常吃甜食雖然可能心情好,對健康卻十分不利。大量科學研究表明,過多吃添加糖容易患齲齒,牙齒也易過早脫落。另外,吃太多添加糖,會增加患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風險。
2、「減糖」要減添加糖
甜食、飲料、糕點等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大量添加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綿白糖、白砂糖、紅糖、方糖、冰糖,還有一些果葡糖漿、玉米糖漿等。添加糖不是基本食物,除了能提供能量外,基本不含有其他營養物質。所以,平衡膳食或食物多樣化,不包括添加糖。
3、哪些食物含糖?
要想控糖,還要知道食物中所含的糖到底是多少。一般100克糕點裡平均含糖量是20克;多數飲料含糖量為8%~11%左右,一瓶500mL毫升飲料裡含糖約40~55克。另外冰激凌、糖果、蜜餞、果脯等,也都是添加糖的來源;拌涼菜、紅燒排骨、糖醋裡脊、冰糖銀耳羹等菜品裡,所含糖分也不低。
4、「減糖」需要管住嘴
「減糖」必須要管住嘴,加工食品包括含糖飲料、糕點、甜品類食物要少吃;平常做菜時也應少加點糖。專家倡導,應在清楚認知過多攝入甜食對健康危害的基礎上,主動控制飲料、糕點等食物的攝入頻率和攝入量,自覺抵制甜蜜誘惑。
5、控制「添加糖」攝入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糖攝入量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
6、兒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含糖飲料是兒童青少年攝入「添加糖」的主要來源,建議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7、嬰幼兒食品無需「添加糖」
嬰幼兒建議喝白開水為主,製作輔食時,也應避免人為添加糖。
8、減少食用高糖類包裝食品
建議減少餅乾、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點、蜜餞、果醬等在加工過程添加糖的包裝食品攝入頻率。
9、烹飪過程少加糖
家庭烹飪過程少放糖,嘗試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減少味蕾對甜味的關注。
10、用白開水替代飲料
人體補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飲用白開水。在溫和氣候條件下,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飲用1700mL(約8.5杯)水,女性最少飲用1500mL(約7.5杯)水。